首页 理论教育 养鹿事业:皇家鹿苑的历史与转型

养鹿事业:皇家鹿苑的历史与转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据说,皇家鹿苑新的建筑竣工之后,光绪皇帝曾带领文武朝臣到伏力哈色钦巡幸,并赐给赵允吉一些珠宝玉器,又拨了一些白银,鼓励发展养鹿事业。宣统年间,皇家鹿苑继续给皇宫贡鹿。当年,皇家鹿苑进贡的梅花鹿有的送往京西“万牲园”饲养,有的放进皇宫御花园的“鹿苑”,供皇帝和嫔妃们观赏。1912年,政府派官员到皇家鹿苑勘察养鹿官山地,让老百姓出钱买地。从此,皇家鹿苑变成了赵家鹿场。

养鹿事业:皇家鹿苑的历史与转型

1896年,朝廷将东北的吉林、宁安、牡丹江等地猎户所捕到的活鹿以及48家“鹿趟”的鹿,都集中到伏力哈色钦,由赵允吉圈养,总共60多头。

赵允吉建起了一座能容纳100多头鹿的鹿圈,称之为“腰鹿圈”,也叫第一鹿圈,同时建起了家眷住宅和养鹿丁役宿舍。赵家门前东西两侧分别立着御赐的黑红棒,对侵犯官山地者或盗窃鹿圈财物的人,可以打杀勿论。门上高悬木刻的虎头牌,以示皇权。

由于鹿苑繁殖的鹿越来越多,鹿鞑官赵允吉于1898年在今小四平镇街里又建起了可养鹿三四百头的第二鹿圈,并重建家宅。这次赵允吉从外地请来了能工巧匠,精心施工,建起了青砖黑瓦的住宅。住宅分东西两个四合大院。东院北侧有正房7间,东西厢房各9间,南侧临街房8间,中间是大门洞,四周有围墙,全是砖瓦结构。这是赵允吉和长子赵振山及家眷的住宅。围墙大门前的左右两侧有上马石、下马石,门旁肃立御赐黑红棒,房门洞的门楣上高悬虎头牌。房门前有一座半尺多厚、一丈多宽、七尺多高的影壁墙,上面雕刻着奔腾跳跃、栩栩如生的祥鹿图。大门洞里面有一座屏风。正房的客厅雕梁画栋,陈设豪华。

西院建筑布局大致与东院相同,是赵允吉次子赵振鳌、三子赵振江和鹿倌、炮手、大小管家及伙计们的住宅。赵家的住宅和鹿圈占地面积约有2.5万平方米。据说,皇家鹿苑新的建筑竣工之后,光绪皇帝曾带领文武朝臣到伏力哈色钦巡幸,并赐给赵允吉一些珠宝玉器,又拨了一些白银,鼓励发展养鹿事业。

1900年,29岁的赵振山开始代替父亲押运贡鹿进京朝贡。宣统年间,皇家鹿苑继续给皇宫贡鹿。1911年,皇帝溥仪封赵振山为六品鹿鞑官,赐黄马褂一件、花翎帽一顶、红背带一条、龙头拐杖一根,并由奉天省旗务司拨银1690两,作为扩大皇家鹿苑养鹿的费用。当年,皇家鹿苑进贡的梅花鹿有的送往京西“万牲园”(今北京动物园)饲养,有的放进皇宫御花园的“鹿苑”,供皇帝和嫔妃们观赏。(www.xing528.com)

六品鹿鞑官赵振山回到家乡后,跑马占地,很快就拥有良田、山林4万余亩,饲养梅花鹿500多头。

1912年,政府派官员到皇家鹿苑勘察养鹿官山地,让老百姓出钱买地。赵振山与官府串通,用虚名报领的办法,将养鹿官山地全部占为己有。从此,皇家鹿苑变成了赵家鹿场。之后,他招佃户耕种和出租土地,钱越赚越多。1919年,赵振山在闹林子(今小四平镇古年村8组)建成了第三鹿圈。1932年,又在惠全(今辽宁省西丰县营厂乡惠全村)建起了第四鹿圈,4个鹿圈养鹿最多时达到890头。从此,赵家鹿场兴旺,进入了又一个黄金时期。

梅花鹿繁衍得越来越多,鹿茸大量积压在仓库里。为此,赵振山请名医用鹿茸与人参中药相配伍,研制生产了“参茸丸”“鹿胎丸”,并在小四平镇街里开设药店。当时张作霖闻讯,还带领张学良驱车前来祝贺。张作霖为药店题名“万寿堂”,张学良见赵振山的鹿苑气势恢宏,药店雕梁画栋,周围山清水秀,森林葱郁,鹿鸣山谷,为药店书写了一副楹联:“细考鹿茸如林皆隽品,品尝地精似人亦奇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