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起县:老区经济建设成果突出

吴起县:老区经济建设成果突出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持续发展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大县、能源化工强县、文化旅游名县,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陕西省和延安市的前列。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名列延安市县(区)第一,县域经济提升速度位居全国最快百强县(市)第39位。

吴起县:老区经济建设成果突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针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党中央提出用三年时间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按照中央“边调整边前进,在调整中前进,在调整中提高”的方针,县委决定,从1978年到1981年的三年调整中,首先是集中力量把农业搞上去,使农、林、牧有一个较大的发展。其次是把现有企业整顿好改造好,大大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立良好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扭亏增盈,提高质量,提高企业积累。其三是按照中央和省、地委的统一部署,做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更好地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在坚持四项原则的条件下,一手抓粮,一手抓钱,把工农业各部门比例关系搞好,把各项经济工作搞活,使整个国民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更快地向前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执行,使吴旗县各条战线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转折,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20世纪80年代,吴旗县国民经济开始步入转型发展阶段。1979年,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农村开始普遍建立农业生产责任制,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政策,解放生产力,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长足发展。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经济体制从农业农村到工业、第三产业开始全面改革,国民经济得到发展提升。1989年,吴旗工农业总产值5851万元,社会产值7357万元,国民总收入45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97.6元。

1990年至1992年,吴旗县依托资源优势,探索和调整经济结构,确立巩固一个基础(粮食),狠抓一个龙头(石油),突破两大主导产业(杏和羊),加强三个支柱(油、豆、荞)的发展战略。1993—1995年,吴旗县按照“重工、强农、兴商”的发展战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经济结构,持续发展非公有经济和第三产业,推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6年至1999年,吴旗县立足县情确定以“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舍饲养畜、林牧主导、强农富民”为基本内涵,建设以“集约自给型农业,保护效益型林业,商品致富型畜牧业”为结构特征的生态型特色农业的逆向开发战略。2000年至2003年,以建设“经济强县、文明名县”统揽全局,坚持“激活机制、强化要素、突出特色、扬优成势”的指导方针,紧紧抓住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战略机遇;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目标,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开发力度,推进“科教兴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重点抓好“山川秀美”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石油、草畜、林果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004年至2006年,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切实把工作重点转移到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质量效益上来。着力构建“红色吴起、绿色吴起、实力吴起、开放吴起、诚信吴起、和谐吴起”(2005年10月19日吴旗县正式更名为“吴起县”),实现全县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至2010年,树立“打造绿色吴起,构建温馨家园”发展理念。继续实施生态立县、产业兴县、工业强县,开放带动、城镇带动、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始终把实现人民群众期盼子女成才和安居乐业作为主要工作目标,以新型民居建设为抓手,加快新农村建设;以创建国家卫生县城为载体,促进城镇化建设;以做强石油工业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为途径,构建和谐文明社会,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金色环保工业,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服务业。全力抓好扶贫解困、就业促进、教育助学、社会保障、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环境提升、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管理“十大”民生工程,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吴起。坚持大思路谋划、大气魄作为、大步伐赶超,实现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2011年至2013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城乡统筹,富民强县为目标,按照“生态立县、能化强县、产业富民、城镇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战略,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推进能源化工产业延伸为重点,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大县、能源化工强县、文化旅游名县,不断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www.xing528.com)

1990年至2013年,吴起(旗)县域经济得到迅速发展。1990年吴旗县地区生产总值560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4739.4万元,财政收入315.9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0元。2013年,吴起县完成生产总值209.7亿元,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8亿元、188.4亿元、16.5亿元;财政总收入实现64.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1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7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10元。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产值数十倍、成百倍增长,特别是以石油为主的工业经济成为县域国民经济主导。财政收入增长200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5倍。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位于陕西省和延安市的前列。

1990年以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1996年,经济发展位居延安市县(区)第一。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名列延安市县(区)第一,县域经济提升速度位居全国最快百强县(市)第39位。2005年,县域经济发展跨入西部百强县和陕西十强县行列。2008年,获国家发改委、统计局“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中国社会科学院“2008年度全国最具区域带动中小城市百强县”,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家生态县”,科学技术部“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中共陕西省委、省政府“省级平安县”“扶贫开发成就示范县”“全省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高质量高水平普及义务教育示范县”“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等荣誉。2009年,县城综合实力跨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2010年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和“国家西部大开发突出贡献集体”。2011年获国家水利部“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2012年获“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和“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2013年获“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位居第91位,成为延安市第一个跻身全国百强的县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