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朝文化史:重满轻汉带来巨大隐患

清朝文化史:重满轻汉带来巨大隐患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征瑞是满人,是三人中的主管,王文雄、乔人杰是汉人,听从前者指挥,伴使之间显现满汉的主从关系。与马戛尔尼会谈主要是满人和珅、福长安,马戛尔尼对参与的汉人大臣在日志中几乎没有着墨,因为他们只是作为陪衬而已。以上是马戛尔尼通过直接交往感受到的清朝重满轻汉职官制度,他还从服务于清廷的传教士获得许多相关信息。治史者应予相应的关注,不宜回避。满汉歧视是又一个社会问题。

清朝文化史:重满轻汉带来巨大隐患

马戛尔尼作为政治家,有着敏感的政治嗅觉,他发现清朝政权内部满人(他所谓的“鞑靼”)与“中国人”(“华人”、汉人)的不协调,满官歧视汉官,尽管乾隆皇帝表示公正对待,但是满人、汉人都不相信。[137]皇帝不公正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重用满人;不信任汉官。

马戛尔尼从伴送他的征瑞、王文雄、乔人杰三人作风、言谈获知满主汉从及他们之间的隔阂,且有一定的严重性。征瑞是满人,是三人中的主管,王文雄、乔人杰是汉人,听从前者指挥,伴使之间显现满汉的主从关系。乾隆帝对接待英使事务的安排,在直隶由总督梁肯堂主管,具体操办则以征瑞为钦差,他说“此事因征瑞系内务府人员。是以派令照料伴送,督押贡物”[138]。征瑞是内务府的人,内务府是皇帝管家衙门,是皇帝的家奴,清朝任用外事官员,多用内务府成员或满人,他们直接对皇帝负责,他们办事皇帝信得过。马戛尔尼来时用征瑞主管伴送,走时用满人松筠、觉罗长麟负责。与马戛尔尼会谈主要是满人和珅、福长安,马戛尔尼对参与的汉人大臣在日志中几乎没有着墨,因为他们只是作为陪衬而已。以上是马戛尔尼通过直接交往感受到的清朝重满轻汉职官制度,他还从服务于清廷的传教士获得许多相关信息。劳克司对他讲乾隆帝家事与满汉关系,比较详细地介绍和珅、福长安、福康安、阿桂身份、业绩,而对于汉人大学士、军机大臣则简略代过:“此外尚有三国老,均才力过人,富于经验,惜为华人而非鞑靼。皇帝虽以优礼待之,终未舁以丝毫实权也。”[139]

皇帝重用满人,实际上轻视汉人,不完全信任汉人。马戛尔尼获知,“省的总督、军队的将官、国家的大臣,几乎全是鞑靼人。真正具体的工作及吃力的部门,主要由中国人负责,因为他们比鞑靼人受到更合格的教育,更有常识,更耐心”[140]。“鞑靼的权力增长,他们就减少对汉人的依赖,现在各部首脑都是鞑靼人,大臣也都是鞑靼人,有权有势的官位都由鞑靼人充任。”[141]皇帝的人事安排如此,满人官员自然轻视、排斥汉人同僚。征瑞任职长芦盐政,长芦盐场虽在直隶,总督不能管辖,他不是梁肯堂下级。在天津,梁肯堂、征瑞与马戛尔尼会商,后者往热河觐见行程,马戛尔尼表达愿望完毕,征瑞“忽趋至余前,若有急迫之事与吾商榷,不复顾及仪容礼貌者”。总督在场,征瑞就没有将汉人大员放在眼里,所以离开座位单独与马戛尔尼交谈。想象这种场面梁肯堂是何等尴尬呀!大约不仅这一次,令马戛尔尼感到征瑞“对其上官总督大人亦有不逊之气,何为而然,则非吾所悉也”[142]。马戛尔尼前往热河途中,住密云行宫,晚间,当地驻军满人统领送来水果,“此人举止动作颇彬彬有礼,有君子人气概且极有见解……然此人殊傲慢自大”,令同级别的王文雄,在他面前“惶恐不敢就坐,则鞑靼官员之气焰,必有令中国官员不寒而栗者在也”[143]。汉人官员在心理上就觉得比满人低一等,成了受气包“小媳妇”。

官场如此,在民间,满人往往不把汉官放在眼里。马戛尔尼住在古北口外行宫那天,有满人到行宫偷窃,乔人杰、王文雄将他处了杖刑,他不服狂骂,“谓中国官在长城之外,例无笞责鞑靼之权”。王文雄等人乃第二次对他用刑,行刑之后,被惩罚者例应感谢教诲,而其并不道谢就走了。乔人杰对马戛尔尼译员说,“鞑靼与华人之不能融合,将来贵使觐见时自能见之”。巴罗也注意到这件事,知道满人不服汉官,为什么,他不明白:是否“天性之不同,则非老于研究中国事情者不知也”[144]。(www.xing528.com)

受歧视的汉人官员蕴含不满情绪。英使发现“中国人每当私下聚会时,鞑靼人的霸道和皇帝的偏心就成了共同话题,一直讨论的内容”。乔人杰、王文雄与征瑞共事,极度反感后者的跋扈作风,乃至向外国人马戛尔尼说出心里话:“乾隆皇帝鞑靼也,鞑靼不信华人,只信鞑靼。故国家无论何事,有华人办之,必有鞑靼掣其肘……皇帝必欲重任鞑靼,委(征瑞)以全权,事无巨细,概须由此鞑靼上达圣听。”而此人昏庸,“吾辈乃大觉扫兴”[145]。马戛尔尼还知道民间秘密宗教、秘密结社的反清复明活动,“各省都有不满分子组成的秘密会社,而政府虽严加防范,他们仍设法逃避监控,时时举行秘密聚会,重温过去的荣耀和独立,策划近期的行动,密谋复仇”[146]

清朝皇帝虽然宣称满汉一体,但谁也不相信这种宣传,有清一代满人皇帝重满轻汉,满官控制实权,始终如一;被歧视受压抑的汉人蕴含着不满情绪,民间出现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终清朝之世皆是如此;满官的盛气凌人,汉官在压抑下不满,双方不会完全满汉一心。这是不争的事实,英国使臣在中国短短的几个月就意识到了。治史者应予相应的关注,不宜回避。

乾隆帝向英国人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147]其时号称繁荣昌盛,版图达到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然而故步自封,不讲求科学,不懂得世界已出现近代工商业,还是传统社会的那套办法管理国计民生,无从解决民众的贫困。官员为自身利益完成差事,不管百姓死活。溺婴之类的惨状表现出的民众疾苦,是一大社会问题。满汉歧视是又一个社会问题。盛世遮蔽不了社会病,而皇帝的骄淫自满,朝臣唯知服从皇帝,无有改良社会的可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