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学者对于学生专业选择的不同释义

我国学者对于学生专业选择的不同释义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表1-3显示了我国学者对“选择”的不同释义。本研究强调高校专业选择作为一个选择过程的存在。本研究所探讨的是第二种情况的高校专业选择,属于大类专业口径之上的二次专业选择行为。由此观之,学生对高校专业的选择包含在高校专业分流系统中,是高校专业分流不可或缺的一方面。在高校专业选择中,学生是选择的主体。

我国学者对于学生专业选择的不同释义

1.选择、高等教育选择

(1)选择

哲学大辞典》认为,选择是反映者对被反映者的特征、状况和属性的取舍。在反映过程中,反映者选择‘接受’被反映者的某些特征[37]。选择无所不在,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般认为,动物的选择是对自然规律的被动接受行为,而人类的选择则是在客观规律之上的主动自由行为,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选择行为。

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行为,选择受到了古今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选择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在不同的意义框架中,选择被运用于各个领域

表1-3显示了我国学者对“选择”的不同释义。学者们从不同视角进行了解读。从表现形式来看,选择被认为是对一种既有的多种事物(或人)的取舍行为。这一认识是对选择行为的外部表现形式的归纳,其前提是存在多种可供挑选的事物或人。从认识机理来看,选择被定义为反映者对被反映者信息的吸收和加工。这一观点超越了我们对日常经验的直觉解读,从认识论角度解释了选择发生的机理。从主体哲学角度出发,选择被视为主体在价值引导下有目的性的能动操作。该观点认为选择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追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从经济学角度出发,选择被理解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与提高效益的行为。

表1-3 “选择”的中文释义

①齐振海,袁贵仁.哲学中的主体和客体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201.
②马玉屏.论“选择”的含义及选择的客观前提和规律性:兼与董德刚同志商榷[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2(7):49-52.
③李法运.情报选择的哲学基础[J].情报理论与实践,1999,22(3):150-151,219.

续表

①王会军.选择范畴初探[J].现代哲学,1987(3):30-33.
②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337.
③张卓民,宋曙.一般选择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82.
④郭晋平.略论马克思主义选择观[J].江汉论坛,1987(11):36-41.
⑤郝立新.历史选择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69.
⑥张洪生.教育选择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43.
⑦李枭鹰.高等教育选择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09.

续表

①瞿晓梅.论选择理论[J].自然辩证法研究,1997,13(7):9-13.
②周玲.教育服务与教育选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2):7-14.(www.xing528.com)

人们“对同一种现象,从不同的观点着眼,可以选出不同的本质……如同现象是多种多样的一样,一种现象的本质也是多元的,而不是唯一的”[38]。学者从不同视角对选择进行了阐释,丰富了我们对选择的理解。显然,选择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我们应从不同的角度全面地把握这一概念。

通常而言,对于选择的过程,我们倾向认同系统科学的理解,即选择过程包含三大基本要素:选择主体、选择客体与选择环境。三者互相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2)高等教育选择

高等教育选择是发生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选择行为,指的是“在既定时空条件下,高等教育主体依据一定需要与价值判断,保留或建立与高等教育客体之间的某种或某些特定关系,同时摒弃或消除彼此之间可能建立的其他关系的行为过程”[39]。高等教育选择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选择行为,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兼顾目的与规律的非经济性集体选择。正因为高等教育是一个多元治理的系统,其选择的主体也是多元的。高等教育选择广泛存在于高等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高等教育理念的选择、高等教育政策的选择、高等教育制度的选择、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高校课程设置等。

2.高校学生专业选择

高校专业选择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一种特殊的具体的社会选择。本研究强调高校专业选择作为一个选择过程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作为高校专业选择主体,在一定选择环境中,依据特定的价值取向和目的,对高校专业(高校专业选择的客体)进行认知、判断和取舍。

在不同的选择环境中,高校专业选择主体大不相同。一般而言,高校专业选择有三种情况:一是报考高校专业(类)时的专业选择,这里的高校专业选择主体为有志于进入高校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和社会人士;二是大类招生背景下高校专业分流中的专业选择,这里的选择主体为实施大类招生高校的专业类(试验班)中的学生;三是高校转专业中的专业选择,这里的选择主体为符合转专业条件的高校学生。本研究所探讨的是第二种情况的高校专业选择,属于大类专业口径之上的二次专业选择行为。

3.高校专业分流与高校专业选择

究其本质而言,高校专业分流是一种围绕专业、学生选择与高校引导互动的过程。由此观之,学生对高校专业的选择包含在高校专业分流系统中,是高校专业分流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在高校专业选择中,学生是选择的主体。在高校专业分流中,学生既是分流的参与主体,又是分流的对象(客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