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现代纺织技术实践成果

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现代纺织技术实践成果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岗位群职业要求设置课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容体系。如《纺纱工艺设计》课程的建设过程如下。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面向纺纱原料选配、纺纱工艺设计、纺纱产品开发进行培养,是取得纺纱工艺设计师、纺部试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必修课程。以能力为核心,制订课程标准。

校企共建优质核心课程:现代纺织技术实践成果

与企业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团队,对纺织企业关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按照企业技术与生产标准,结合岗位群应具有的核心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要求,选取、序化教学内容,开发课程标准,建成《现代棉纺技术》等10门省级精品课程。

1.针对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学习领域内容重构

根据各个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主要学习领域任务描述,见表4-3。

表4-3 主要学习领域任务描述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同时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课证融合。按纺织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及职业技能证书考核内容有机融入课程体系,建立技能考核基地和职业技能试题库,系统化组织技能考核,确保毕业生“双证率”达到100%,见表4-4。

表4-4 职业资格证与课程对接

续表

2.完成符合现代职业教育特点的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课程开发与建设步骤如图4-1所示。

图4-1 课程开发与建设步骤

(1)课程设计的理念。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最终体现在课程设置与课程组织实施中,因此课程设计中坚持以下理念。

①坚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关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准确定位,即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要求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③坚持校企合作,把行动导向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原则,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设计课程内容。

④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角色。教师由课堂教学的主宰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由课程内容的讲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2)课程设计的思路。本课程总体设计思路是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①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岗位群职业要求设置课程,校企合作共建课程内容体系。

②建立以学生能力为基础,以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突出实践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www.xing528.com)

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专兼结合教师团队为主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④建立全方位学习考评方式。采用工作过程考核、阶段作业考核、工作结果考核、知识目标考核、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相结合的考评方式。

如《纺纱工艺设计》课程的建设过程如下。

a.通过调研分析与纺纱工艺设计相关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学习目标,纺纱工艺设计相关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见表4-5,职业能力分析如图4-2所示。课程的学习目标主要面向纺纱原料选配、纺纱工艺设计、纺纱产品开发进行培养,是取得纺纱工艺设计师、纺部试验工职业资格证书的必修课程。其知识点贯穿整个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涉及多个工序与岗位,对整个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核心技能掌握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表4-5 相关工作岗位及其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续表

续表

图4-2 职业能力分析

b.分析纺纱工艺设计工作过程重构课程内容,并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纺纱工艺设计工作过程如图4-3所示。

根据纺纱工艺设计相关岗位的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要求,针对山东省纺织企业规模大、品种多的特点,进行了课程内容重构,使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后适应原料选配、纺纱工艺设计、纺纱试验与质量控制等岗位对纺纱工艺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对课程内容做了适当调整,如图4-4所示。

三个学习情境的选择既立足于现在,又面向行业发展,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这些学习情境是按照纺纱工艺设计内容的难易程度而排序的,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依次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图4-3 纺纱工艺设计工作过程分析

图4-4 以生产中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内容进行纺纱工艺设计

3.制订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以素质为本位的课程标准

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制订课程标准的基础。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依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求的知识、素质与能力,在统筹考虑工作过程的完成性、任务的难易程度、学时分配的合理性、教学组织的可操作性前提下,根据认知规律及职业能力的形成,按行动领域所承载的知识、能力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能力培养的递进关系,在统筹考虑共用知识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顺序,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以能力为核心,制订课程标准。高职高专课程标准,最重要的是将课程纳于专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思考,了解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具体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要给出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即学完这门课后,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知道到什么程度,应该会做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使人达到这种程度等。突出了能力标准和职业技术标准,强调了教育标准与企业标准的融合。强调理论知识的应用及能力的培养,同时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于课程标准。

以素质为本位,突出高职教育特色。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双重特点,又与本科教育与职业培训有着很大区别。本科教育突出学科的系统性,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职教育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职业培训如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在岗提高培训等,主要是针对岗位胜任能力而进行的,强调更多的是针对性,很强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而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应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己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除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技能外,还要按照国家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因此课程标准中体现在教学组织实施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的提高。

课程标准内容包括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课程考核方式说明、学习场地与设施要求、学习资源的选用、对教师的要求等。

4.课程教学组织与实施

课程教学与组织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即以真实项目带内容,边做边学,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完成工作任务为途径设计与实施教学。如《纺纱工艺设计》教学组织与安排是基于生产过程进行设计。纺纱工艺设计工作过程分为纱样分析原棉选配→纱线的性能预测→纺纱工艺设备的确定→纺纱工艺参数设计→纺纱设备配备计算→上机试纺六个步骤,每个步骤作为一个学习单元,一个学习情境有六个学习单元。后一个学习情境与前一个学习情境步骤相同,但内容不同,内容完全重复的步骤(学习单元)可省略。

每个学习情境由理论知识、实验、实训、实习等部分构成,采用边学边做,理实一体,实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课程安排见表4-6。

表4-6 课程内容安排表

课程教学实施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训、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本课程遵循“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校内校外一体化、教师师傅一体化、学生员工一体化”五位一体的原则,将传统的以知识为主线的学科型课程模式,转变为“任务驱动、边做边学”、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的职业课程模式。

如《纺纱工艺设计》就是以“典型纱线引领、职业能力递进”组织安排教学。以“典型纱线引领”,即以山东省中高档典型产品为载体、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设计,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典型产品工艺设计方法和技能,熟悉纺纱工艺设计及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能力要求,毕业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增强,实现了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职业能力递进”即三个学习情境是三类产品,产品档次逐步升级,技术含量逐步增加,工作难度逐步加大,三个学习情境采用串行教学,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由新手到专家的工作过程,符合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一个学习情境为一个大项目,这一大项目以企业典型产品为载体,即典型产品工艺设计方案制订为教学目标。为完成这个学习目标,老师讲解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要点。在此基础上,学生按照纺纱工艺设计工作过程,边学边做,学做一体,顺利完成该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校内实验室、实训室进行原料选配、工艺设计及上机试纺的技能训练,并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参观、现场教学、岗位实习等,熟悉工作环境,提高岗位职业能力。

学习情境中每一个学习单元又分为具体任务,其教学的组织实施是贯穿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论,按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进行。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持人,教学方法多样化。采用多媒体教室、快速纺纱车间、纺纱实训室等多个教学场所,根据学习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譬如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现场操作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参观教学法、微机演练法、成果展示法。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和创造条件,应用各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模拟动画、影像、计算机辅助设计、网络教学等,教学资源丰富,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学习质量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评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方法,这样对学生的评价,全面真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