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展校企共建双赢,走出去请进来

开展校企共建双赢,走出去请进来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加强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对接,保证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目前国内专注创客教育的专营企业最需要的是产品的推广和师资的培训。

开展校企共建双赢,走出去请进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要创新与教育企业、行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要促进学校和企业科技教育资源共享,推动创新组织模式,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12]。因此,学校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合作教育,是当前教育发展的特色和时代的要求。

加强校企合作在内涵上的对接,保证校企合作落到实处,使校企合作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以前的合作模式多数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现已逐步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发挥企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持、设备平台、教师培训、项目管理、参观、实践等相关资源和设施;学校主要负责学生培养、课程开发、收集案例、激发学生创意构思等。

此外,学校邀请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为学生作专题讲座或定期指导,或者组织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访问与参观,通过这种把合作企业“请进来”,或者让学生“走出去”的方式既让学生了解或者亲自感受企业的科学管理和先进科技,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性[13]

图5-4-10 学生在苹果门店探索编程奥秘

图5-4-11 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人工智能讲座

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发展对学生有了新的要求,科创类课程的产生是顺应了科学发展的时代需求,学校科创课程的教学更应当与社会接轨。学校在科创课程中与企业的合作,可以使得学生更能体会到很多实际化操作运用,学生知道自己学习的这个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发展,从而设计完成更接地气的项目,不断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项目协调能力。

目前国内专注创客教育的专营企业最需要的是产品的推广和师资的培训。而学校则可以充分利用这样的合作资源,建设自己的创客实验室;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对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构建校企教学研究团队和技术创新团队,开发既有过硬技术支持又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企业能够提供最新的教具、教学资源包和技术支持,联合起来将能为教师打造更全面、科学、专业化的学习平台,帮助一线教师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提升技能,实现专业化发展。

这是一个技术推动教育变革的时代,也是民间教育力量推动中外教育快速发展的时代。在技术变革的网络时代中,我们应该充分借助企业开创新的教育模式,推动更为广泛的教育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教育问题的可能解决方案以及让人憧憬美好未来的学习理念。

【注释】

[1]朱征.“双高合作”——突破STEM教育瓶颈的有效尝试[J].中国电化教育,2018.11:54—58.(www.xing528.com)

[2]蒋家傅,张嘉敏,孔晶.我国STEM教育生态系统与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美国开展STEM教育经验的启示[J].现代教育技术,2017.12(V27):32—35.

[3]吴鹏程,杨文静,都炜.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大中小学联动育人模式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18.6(2):47—50.

[4]李啸瑜.建设创新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创新发展[J].上海教育,2015.8:26—27.

[5]吴昭.校企合作:突破创客教育师资培养的瓶颈[J].华人时刊·校长版,2018(000):124.

[6]单新梅.顶岗实习 置换培训——高校与地方中小学合作的教师教育模式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5:78—80.

[7]崔宏尧.探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教学中的项目教学法及其评价[J].2015.9:123—124.

[8]马峰.家长教育资源的融合:有效利用家长资源提升办学力[J].上海教育,2016.2(04):56.

[9]陈晓君.馆校合作进行科学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5.1:398—399.

[10]徐瑞芳.科技馆非正式教育环境下“主题式”团队定制活动的探索与实践[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增1):6—7.

[11]韩新才.高校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意义[J].科技创新导报.2013.3:196.

[12]张志强.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62—63.

[13]王丽华.浅谈校企合作对学校与企业双方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28—22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