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政行企校共建,构建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政行企校共建,构建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3-05-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政行企校联动共同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制定考核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一个培养阶段,学校整合教学优质资源,校企合作实施相应岗位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教学,包括岗位职业技能教学和会计职业素质培养,确保阶段培养目标的完成。

政行企校共建,构建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经济欠发达地区中职学校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普遍遇到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不一致,课程体系与企业脱节,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城乡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通过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政行企校联动,共同构建工学结合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非常必要。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通过政行企校联动共同建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制定考核标准,构建工学结合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招生对象与学制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会计(120100)

(二)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三年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掌握会计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小微型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从事收银、出纳会计核算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职业范围

(一)职业岗位群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小微型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从事收银、出纳、会计核算等相关工作。其对应的专业岗位群如表2-1所示。

表2-1 会计专业岗位群一览表

(二)职业发展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有直接就业升学深造两个方向,即可以在生产制造、商品流通、餐旅服务等小微型企业,从事收银、出纳、会计核算等岗位的相关工作,经过一定时间工作后参加国家统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获取初级会计师、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也可以通过相应招生考试或中职直通本科的“直通车”工程进入高等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深造对应的高职专业为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审计等;对应本科专业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

四、人才培养规格

(一)基本素质及职业素养

1.具有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的意识,诚实守信、公私分明的职业道德;

2.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主动、热情、耐心的服务意识;

3.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具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进取精神,具有解决实际工作基本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二)专业知识

1.熟悉会计法、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现金管理条例、支付结算制度等财经法规的有关规定,掌握企业会计岗位核算的基本知识和流程;

2.熟悉税法的相关规定,掌握办理企业涉税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流程,了解税收征管法中有关税务登记、年检、变更、注销、外出经营的税务登记内容;

3.掌握办理工商登记和社会保险的基本知识和流程;

4.掌握常用会计文书的撰写格式,掌握文件立卷归档的基本要求,熟悉商务沟通中的基本礼仪。

(三)专业技能

1.能准确、快速手工点钞,会辨别伪、假钞,能快速翻打传票;

2.能快速进行中、英文及数字输入(包括台式计算器、小键盘),能快速准确地进行珠算加减乘除运算;

3.会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各类账簿,编制基本的会计报表;

4.能分析会计核算基本的财务指标,能进行基本的财务分析;

5.能熟练操作财务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6.能规范装订会计凭证及会计资料保管的操作;

7.会操作网上申报纳税的软件,能进行语音及前台纳税申报;

8.能熟练使用各项办公设备及软件;

9.会撰写常用会计文书,会规范装订各类文件、档案

五、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一)职业能力结构

详细内容如表2-2所示。

表2-2 会计专业职业能力一览表

续表

(二)职业能力分解

1.方法、思维能力

详细内容如表2-3所示。

表2-3 方法、思维能力一览表

续表

2.专业能力

详细内容如表2-4所示。

表2-4 专业能力一览表

续表

续表

3.社会能力

详细内容如表2-5所示。

表2-5 社会能力一览表

续表

(三)典型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详细内容如表2-6所示。

表2-6 典型岗位职业能力一览表

续表

续表

(四)构建“分阶段职业岗位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以会计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根据会计职业能力成长规律,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构建并实施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适应会计基层服务岗位和会计初级岗位需要的、分阶段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分阶段职业岗位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1所示。

该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人才分四个阶段、按三个典型工作岗位逐级递进培养:

第一阶段(第一学期)为基本技能培养阶段,进行会计基础技能训练,完成收银员岗位职业能力培养。

第二阶段(第二学期)为出纳专项技能培养阶段,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出纳岗位技能训练,完成出纳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图2-1 “分阶段职业岗位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阶段(第三、四学期)为会计技能培养阶段,利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会计手工和会计电算化的专项和综合实训,强化会计职业资格能力内容的培训,实现课程内容与证书内容的衔接。同时,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会计服务公司,组织学生轮流顶岗实习,实现与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完成会计员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

第四阶段(第五、六学期)为会计综合素质培养阶段,即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实习或选择自主创业,完成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培养。

每一个培养阶段,学校整合教学优质资源,校企合作实施相应岗位职业能力模块的课程教学,包括岗位职业技能教学和会计职业素质培养,确保阶段培养目标的完成。整个培养过程,学生的职业能力从收银员到出纳员再到会计员岗位逐级递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六、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结构

围绕“分阶段职业岗位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遵循会计岗位职业能力成长规律,会计专业在经过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将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等三个典型职业岗位的职业活动过程分解为若干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整合教学内容,分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三个岗位模块设置相应课程(如图2-2所示);每个岗位模块课程下设若干个项目,每个项目再细分为若干具体任务,根据具体工作任务内容,结合专业人才培养对方法思维、社会能力等其他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按“基础学习、专业学习、素质拓展”等三大领域设置相应课程,校企合作共同制订所有课程标准,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实施,形成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如图2-3所示)。

(二)课程设置

本专业课程按“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素质拓展领域”等三大领域设置,每个领域按模块设置相应课程。其中,基础学习领域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素质模块和文化基础模块,主要有综合素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以及语文、商务礼仪等文化素质课程;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按专业岗位设置课程模块,包括收银员、出纳员、会计员等课程模块,主要是专业核心课、综合实训课、顶岗实习等课程;素质拓展领域课程包括专业限选模块和专业任选课程,包含办公自动化市场营销等会计拓展岗位所需技能课程和其他课程,是拓展学生专业技能,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多渠道就业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程。

图2-2 会计专业典型岗位模块课程设置

图2-3 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大课程领域中,基础学习领域以思想教育、文化基础知识为重心,着重巩固学生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专业学习和素质拓展积蓄潜能。专业学习领域以能力为本位,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在职业认知实训、校内仿真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渐进过程中逐渐熟悉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熟练掌握职业技能,由初学者成长为合格的职业者。该领域课程即专业核心课程,除“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税收基础”为理论课程外,其他均为理实一体课程,要求按照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归纳成为若干行动领域,按照教学规律及教学组织的要求,以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设计若干“学习情境”,按照“学习情境”的工作过程步骤细化知识与技能,实现基于“学习情境”的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课程以校内实训基地为平台,进行会计单项和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以校内会计服务公司和校外实习基地为平台,进行轮岗或混岗实践。素质拓展领域以持续发展为目标,旨在夯实基础,开阔视野,拓展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本专业基础学习领域模块课程共10门594学时;专业学习领域模块课程共10门1 012学时;素质拓展领域模块课程共8门356学时。顶岗实习共两学期1 000学时。具体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及课程设置安排如表2-7、表2-8所示。

1.教学活动环节时间分配表

表2-7 教学活动环节时间分配表(按周分配) 学时

2.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表2-8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续表

七、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如表2-9所示)

表2-9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二)素质拓展领域课程(如表2-10所示)

表2-10 素质拓展领域课程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三)校内仿真实训课程(如表2-11所示)

表2-11 校内仿真实训课程一览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四)顶岗生产实习

1.实习岗位及内容

会计相关岗位:收银、出纳、往来结算、职工薪酬核算、财产物资核算、记账、税费申报与缴纳、仓库管理等岗位工作。

其他岗位:计算机操作、银行柜台、文秘、市场营销、统计等岗位工作。

2.实习时间

第一学期末(假期)到企业进行基层岗位——收银员岗位技能见习,第四学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会计服务公司轮岗实习,第五、六学期到生产、服务单位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期不超过12个月。

3.实习地点

各小微型企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实习岗位与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相匹配。

4.考核评定

顶岗实习是实践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训练,通过顶岗实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形式、工艺过程及工艺技术方法,明确会计职业活动领域范围及其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系,掌握会计及会计相关岗位的工作要求和技能操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岗位就业能力和素质。

顶岗实习成绩按百分制计算,详见教学评价中的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综合评定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完成实习任务,经考核评定合格者,给予相应等级的成绩,并计入顶岗实习手册及学生毕业成绩册。学校应将学生的实习手册、实习成绩等材料存档备查。

在实习期间,学生必须严格遵守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规定及实习单位纪律,不得做与实习无关的事,否则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没有特殊情况,学生不得拖延实习时间或提前结束实习。(www.xing528.com)

5.顶岗实习管理

为规范学生的实习行为,保护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学校应与企业依据国家劳动用工方面的有关规定,制定学生顶岗实习相关管理制度或办法。顶岗实习管理要点如下:

(1)安排学生顶岗前,应制订实习大纲、实习计划和签订顶岗生产实习协议。

学校与实习单位共同制订实习大纲,对实习的岗位和要求以及每个岗位实习的时间等提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并签订书面协议。协议内容包括双方权利、义务、实习期间的待遇及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等,并符合劳动法律、法规规定。

(2)落实实习前的各项组织工作。

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由学校就业处安排,不允许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学校通过召开学生动员会和家长会,做好细致的组织发动工作,提出具体的实习纪律和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学生顶岗实习前,结清有关费用,归还公物,并与学校签订《实习就业安置协议》,经其家长及学校有关部门签字同意后,方可离校。

(3)加强实习管理。

学校设立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企业相关人员组成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实习点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在同一单位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为2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学校安排1名专职人员到实习单位实施全程管理和服务;学生人数如超过100人,学校派出的专职管理人员不少于2人。实习单位也要指定专门的师傅进行指导。为保证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实习单位安排住宿,按照厂纪厂规进行管理。

学校实习专职管理人员主要职责:管理实习生、及时与企业沟通、定期向学校汇报等。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生产安全等)、生产操作规程、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4)学生实习期未满,不得擅离或调换实习单位。

个别学生确因特殊情况,中途调换实习单位的,须本人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就业处批准,由就业处通知其他相关部门。学生未经批准擅离、调换实习单位的,其间发生的一切问题由学生本人负责。

(5)实习单位按实习协议支付给学生的顶岗实习津贴。

由实习单位直接发给学生,学校和实习单位不得以任何理由截留,但实习单位向学生收取的住宿、伙食、水电费用由学生自己承担。

八、教学组织与教学评价

(一)教学组织

本专业教学组织遵循“能力本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理念,专业领域模块课程采用“理实一体教学、校内仿真实训、校外顶岗实习”的形式组织教学。其中,理实一体教学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采取项目教学、情境案例等行动导向教学法组织课堂教学。校内仿真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完成,通过分岗实训、混岗实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实训教学。校外顶岗实习则以校外指导教师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通过在生产、经营、管理一线顶岗实践的方式组织教学。

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实施“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会计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企业顶岗实习”的“四层(四个实践层次)双轨(手工和计算模拟)”递进式教学模式,学生的专业技能学习由收银到出纳再到会计岗位,其岗位职业能力按岗位逐级递进、提升,切合会计专业“分阶段职业岗位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要求。

“四层双轨递进”系统化教学模式如图2-4所示。

图2-4 “四层双轨递进”系统化教学模式

(二)教学评价

1.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学生的考核评价包括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一是诊断性评价。教学实施前,对学生所做的工作计划进行检查,调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情况以及学习上的特点、优点与不足之处,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根据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路设计学习领域、学习情境,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因材施教,顺利实施教学。

二是过程性评价。教学实施中,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操作过程,发现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方法问题和操作偏差,寻找教学实施方案本身存在的不足。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及时调整教学组织实施方案。

三是总结性评价。教学实施后,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考核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就业单位意见反馈和社会评价,对专业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适应性和毕业生的质量以及教学组织的满意度进行考察,为修订新的专业标准和教学实施方案提供依据。

评价过程中,尽可能多地采用量化描述,力求将定性评价以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将评价导向作用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之中,强化过程管理与考核。同时,重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这样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通过企业、行业共同参与,改革学生考核方法与学生综合能力评价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校、企业、社会行业“三位一体”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如图2-5所示。

2.课程考核办法

根据基于岗位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情况,将学生学习课程考核分为四大类:第一类为理论教学课程考核,即采取理论教学的思想政治素质模块和文化基础模块课程考核(含部分理论教学的专业课程);第二类为理实一体教学课程考核,即采取理实一体教学的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领域各模块课程考核;第三类为校内仿真实训课程考核,主要为会计手工模拟和手工仿真计算机模拟实训课程考核;第四类为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包括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轮岗实习及校外顶岗实习。四大类课程具体考核办法如下:

图2-5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核评价体系

(1)理论教学课程考核办法。

理论教学课程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评价,对学生知识、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其中,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由教师通过学生平时表现评分,该部分成绩占40%。学习结果根据学生期末考试统一评分,该部分成绩占60%。任课教师将每个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成绩与学习结果成绩相加,得出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具体考核办法如表2-12所示。

表2-12 理论教学课程考核办法

续表

(2)理实一体课程考核办法

具体考核办法如表2-13所示。

表2-13 理实一体课程考核办法

续表

(3)校内仿真实训课程考核办法。

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主要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虚拟实习、会计手工仿真计算机模拟实训等。实训课程的考核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结合起来,不仅评定学生的个人实践操作能力,而且评定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具体考核办法如表2-14所示。

表2-14 校内仿真实训课程考核办法

续表

(4)顶岗实习考核办法。

校外顶岗实习成绩由学生自我评价、实习指导教师评价和实习单位鉴定三部分组成。学生自我评价由学生根据个人实习过程情况在实习手册中进行自评,实习指导教师核实后计分,占总成绩的20%;实习指导教师评价由带队实习教师根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职业能力(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职业道德)的掌握情况,包括实习手册中实习周志、实习总结的填写等,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占总成绩的20%。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综合表现(专业技能、学习能力、职业素质、遵守纪律)进行综合评价,占总成绩的60%。具体考核办法如表2-15所示。

3.课程考核标准

针对会计教学特别是实训教学内容、实训要求、实训考核标准所存在的规范化与量化考核的不足,会计专业将与企业的会计实务工作者合作,开发各课程基于工作过程,集统一的教学(实训)内容、规范的实训要求、量化的实训考核标准为一体的“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标准”,按四大不同类别的课程分别规定具体考核项目、方法、评分标准及比例,使会计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以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标准另行制定)。

表2-15 学生顶岗实习考核办法

九、毕业资格与要求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课程的学习且德、智、体成绩合格,取得毕业证书;同时,应取得本专业下列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证书之一,达到上岗就业要求:

(1)2017年前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2017年后考取财经专业类相应的职业资格证;

(2)收银员证;

(3)计算机操作员资格证;

(4)营销员(五级)证等行业证书。

十、教学条件

(一)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校内仿真实训

(1)实训场所:用于进行会计基本技能训练的会计实训室;配置有会计核算手工仿真模拟实训软件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网络环境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具备会计分岗位操作的企业财务模拟环境及模拟银行、模拟税务等外部环境的实训室。

(2)实训工具设备:会计工作所涉及的各类办公设施设备及基本文具;进行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演练的沙盘及相关资料。

(3)会计日常用品。

(4)仿真实训资料:企业工商注册、银行开户、税务登记、会计核算等相关资料。

(5)模拟实训软件:各会计核算模拟实训软件、成本计算模拟软件、税费计算与申报模拟系统、教育版财务软件、小键盘票据录入实训软件、企业ERP资源管理软件等。

(6)配备足够数量的校内实训指导教师。

2.校外顶岗实习

(1)具有足够数量的校外实训基地。

(2)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应具备相应的实习条件,足够容纳学生,并为学生提供食宿及发放补助。

(3)配备足够数量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顶岗实习指导教师。

(二)校内实训基地

目前,会计专业按照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已建成以会计岗前核算能力实训为重点的1个会计岗前模拟实训室;以会计岗位职责实训及内部会计控制流程实训为重点的1个会计岗位模拟实训室;以企业财务软件操作能力实训为重点的2个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以会计管理能力实训为重点的1个ERP沙盘实训室;以会计基本技能实训为主的2个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随着会计专业的逐渐发展壮大,需增建2个仿真会计工作内、外部环境,集企业财务业务模拟、税务模拟、银行结算模拟全流程的会计综合实训室,以满足校内仿真实训的需求。同时,要加强会计实训室文化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会计监督能力,提升职业认知度。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实施与运行的主要内容应为:

1.职业化设计与配置

会计专业实训室在室内场景布置上,要力求仿真职业环境。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岗位实训室、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应配置会计资料、用具展览与储存柜、会计岗位牌,以利于分岗实训时明确岗位分工。同时,在会计综合实训室和岗位实训室,应仿真职业环境设置三或六人一组的“小财务科”“银行”“税务”工作台,配备凭证装订机、印泥、印章等会计实训用具,使学生身临其境,不断加深会计职业感情,培养会计职业态度。

2.实训室环境与条件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室实训环境与条件要求如表2-16所示。

3.实训软件配备及功能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室软件应涵盖各学习领域对应的模拟实训软件,包括会计核算模拟软件、成本计算模拟软件、税费计算与申报模拟系统、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教育版)、小键盘票据录入实训软件、企业ERP资源管理软件等。为达到实训目的要求,主要软件应具备的功能如表2-17所示。

表2-16 会计专业校内实训室实训环境与条件一览表

表2-17 会计专业实训软件主要功能一览表

续表

续表

4.会计专业实训室实训用具配备

会计专业实训室实训用具配备主要有:企业经营管理模拟演练的沙盘及相关资料、会计工作所涉及的各类办公用品,如打印机、装订机、点钞机、验钞机、税控机、扫描仪文件柜、计算器、金融财会专用计算器、订书机、笔筒、剪刀、裁纸刀、复写纸、胶水、回形针、大头针、模拟印章、印泥等。

5.会计专业实训室资料配备

会计专业实训室资料配备主要有:会计技能训练用的各种资料,如点钞练功券、珠算或传票翻打所用的传票等;会计账务处理中用到的空白原始单证、记账凭证、账簿、报表;与申报纳税相关的空白税务资料;与工商登记、企业年检相关的空白工商资料;与银行业务相关的空白银行票据等。

(三)校外实训基地

按照顶岗实践和教研的要求,会计专业按照顶岗实践和工学结合的要求以商业企业为主开拓了6个校外实训基地,如河池南城百货、河池市铭润超市等,作为学生顶岗实习基地。随着会计专业学生的日益增多,校外实训基地逐渐不能满足专业顶岗实习的要求,必须增设不同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与使用,应满足学生顶岗实习、零距离就业及教师顶岗实践、横向课题研究及专业技能开发、教学案例收集的要求,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缩短学生的岗位适应期,使会计综合实训教学真正实现工学结合的目标,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要求如表2-18所示。

表2-18 会计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四)教学资源

经过逐步建设,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计划、教材、考核评价标准、习题与试题、案例、课件、录像、精品课程、核心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形成一系列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资源,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

十一、专业师资配置

(一)教师任职条件

“分阶段职业岗位递进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先进的职教理念、扎实的理论功底、熟练的实践技能、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流畅的表达能力的教师队伍。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学校应坚持“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共同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由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双师型”教学团队。专兼职教师必须满足下列任职条件:

1.专任教师

(1)具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证;

(2)有一定会计岗位工作经历,熟悉会计业务;

(3)精通会计专业的基本理论与知识;

(4)具有较强的教研与科研能力。

2.兼职教师

(1)具有3年以上会计及相关岗位工作经历,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以上;

(3)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

(二)师资队伍配置

按会计专业规模,应配备足够的专业教师,至少需要专任教师40名以上,其中兼职教师应有6~8名。学校要坚持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派出专职教师顶岗实践,鼓励教师参加岗位技能任职资格认证,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学历,使专兼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三)师资队伍建设

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要求建立一支稳定的、由兼职和专职人员共同组成的“双师”队伍,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目前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会计专业迫切需要能够胜任“理实一体化”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已成共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师资队伍的整合,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使教师既具有专业科学知识和职业教育知识,又具有与专业相关的职业实践和职业教学过程实践,符合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模式对职教教师的新要求。

1.制度建设要求

师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配合,要建立相应的制度作为保障。一是建立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教师专门的准入、考核和培养制度,进一步探索与高职或中职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培养模式;二是加强研究完善教师的职称评审标准以及晋升制度,并与相对应的工资待遇挂钩,引导教师在工作中不断进取,朝着专业化发展的方向持续努力。

2.完善师资队伍结构,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

学校可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理论水平较高的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的会计人员为专业建设顾问,聘请来自企业一线的高级会计师、会计师、财务总监等充实师资队伍,或引进行业和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以弥补学校会计教师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使理论与实际紧密衔接。

3.进修和培训

这是快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捷径,也是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构成,培养高水平教师队伍的有效途径。要建立激励机制,调动教师参加各种层次专业培训、学历提升的积极性。

4.讲课比赛和导师制

可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教师讲课比赛,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对每一位新教师,指定专人结对子负责培养,还要求新教师每学期至少听两门课,一方面增强职业道德素养,另一方面学习教学方法、准备教案,充分发挥老教师传、帮、带的作用。

5.挂职锻炼

学校应鼓励教师经常进行社会调研,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开展校企专业骨干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和应用能力。创造条件让会计教师经常到第一线熟练掌握会计工作各环节的实务操作,发现、研究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会计问题,熟悉会计核算中一些惯常做法和对特殊会计事项的处理方法。

6.参加教学科研工作和各种学术活动

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教研活动,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加专业学术会议,大力支持教师结合会计教学实际进行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方面的学术研究,以不断提高教师的教改、教研和科研水平,建立吸引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从事中职会计教育工作的机制。

十二、实施建议

为树立教师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的理念,使人才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可分为5个阶段完成实施。

(一)教师把握整体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依据本方案,制定专业实施性教学方案(计划),并向实施教师讲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所有成员都了解清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了解自己所任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能与行业专家共同开发教学内容,并明确自己的角色,把握自己的任务。

学校在教学实施前,要组织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明确课程实施的载体,制定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确定考核评价方法。

(二)教师必备教学能力培训

教育观念转变和行动导向教学策略的学习、运用是专业教师准备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教育观念转变主要通过专家讲座、观摩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实践等形式完成。教学团队行动导向教学设计、课件设计、教学资源开发等载体完成。

(三)设施、材料与教材准备

做好教学必需的设备和器材准备,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实施。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形成理实一体化教材;教材结构设计应遵循职业逻辑思维过程和行为方式的要求,使学生在分项目、按流程的循序渐进学习和训练中,潜移默化形成职业思维和行为方式。

(四)方案实施的评价和激励

2012级新生设立实验班,采用新方案进行教学。2012级非实验班学生按原教学计划继续开展教学,但教学策略普遍采用行动导向教学策略。为了保证方案的落实,分阶段、分项目对相关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评价。对于严格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科学选择过程导向和情景导向策略的教师给予充分肯定,课时费可增加20%~50%。

(五)实施成效的调查与分析

为使会计人才培养方案能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应分别对学生、企业、教师进行调查。对学生、企业、教师进行综合评定,以不断调整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十三、其他

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此方案制定三年制教学实施方案,课程开设顺序与周课时安排可根据课程改革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或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