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于政园企校协同育人,高职院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实践

基于政园企校协同育人,高职院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实践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此,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战略将园区作为合作的主体之一,受到了河源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表5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型教师社会服务创新模

基于政园企校协同育人,高职院校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及创新实践

广东河源市地处粤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跟临近的珠三角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由于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各行业组织发展较为缓慢,实力也较为薄弱。近年来,随着广东省“双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河源市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项目,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机械磨具、太阳能光伏、电子电器、新型材料、钟表制造、电子科技光学眼镜绿色食品加工等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园区经济发展模式,现有的“一区六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市占比接近70%,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基于此,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协同创新战略将园区作为合作的主体之一,受到了河源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学校积极拓展市内外企业合作资源,先后建立了众多的市内外合作企业。

1.组建“政园企校”四方联动校企合作理事会,搭建科技人才培养平台

为提高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加强政府、园区、院校、行业及企业的合作,整合河源市职业教育资源,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于2013年6月组建了校企合作理事会,构建了以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办学委员会、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基础的三级组织机构(见图1)。

图1 校企合作组织机构

为打通“学校、二级学院、专业(群)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良性循环通道,保证校企合作更加有序和高效,校企合作理事会组织架构在设计中兼顾了顶层设计与实际操作层面的对接问题。政府、园区、行业及企业与学校在顶层设计层面、平台搭建方面进行对接,企业与二级学院在具体合作项目中进行对接,企业与专业(群)在操作实施层面进行对接。

2.建立“互联网+”校企合作综合管理平台,保证科技人才培养可持续发展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面向行业及企业、地方职业学校、园区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校企合作综合管理平台(见图2),建设“一个网站,一个平台、三个信息库”,不仅有效解决了学校与企业间的沟通障碍,实现“政园企校”有效协同,而且通过利用校企合作平台积累的各项大数据资源,提升了校企合作的运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保证了科技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

3.“政园企校”四方协同育人,积极探索科技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1)共建特色学院,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

为整合各类教学资源,共同培养河源市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建设重点领域的急需人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通过政府、园区、行业及企业共建特色“学院”,走深度融合之路。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完成组建特色“特色学院”4个(见表1),仅2016年就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人才300多名,开发课程11门,共同实施教研科研项目20多项,企业为学校提供兼职教师11名。

图2 校企合作综合管理平台架构

表1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特色学院共建情况

表3 “政园企校”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2)深度融合,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是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形式,近年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理事会多家成员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见表2),仅2016年培养学生人数就达500多名。

(3)深度合作,强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挖掘校内外教育实践资源,一是在校内建立大学生创业园,并邀请校内外企业管理资深专家提供咨询和培训,提升学生创业创新能力,二是积极推进与政府、园区、行业及企业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见表3),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体系,开展创业大赛、创业实践活动。

表2 2016年“订单式”人才培养情况

表3 “政园企校”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4)校企资源整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政园企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能实操平台。一是与理事会成员企业深度融合,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基地(见表4),二是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拥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80多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

表4 “政园企校”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基地

(4)校企资源整合,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依托校企合作办学理事会,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开展“政园企校”共建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技能实操平台。一是与理事会成员企业深度融合,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基地(见表4),二是积极与行业企业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拥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80多个,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0个。(www.xing528.com)

表4 “政园企校”共建“校中厂”“厂中校”实践基地

4.“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型教师社会服务创新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更应具有利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科技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不仅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且对教师自身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最终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1)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搭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平台

根据地方产业需要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优势,谋划布局、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建设搭建集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见表5),为地方乃至全省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主动开展校企合作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选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的教师,面向河源市“五县三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培训及艺术展演等。2016年,科技特派员为本地90多家企业或政府、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开展项目合作120余项,其中,协助或联合15家企业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助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入库,校企联合申报专利20项,科技计划项目17项,科技进步奖5项。

表5 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积极探索科技型教师社会服务创新模式

从某种程度上讲,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取决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应具有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更应具有利用本学科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因此,探索高职院校教师尤其是科技型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不仅能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而且对教师自身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有着更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最终将全面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

(1)发挥专业技术优势,搭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产学研平台

根据地方产业需要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优势,谋划布局、整合资源,积极培育、建设搭建集产品开发、技术服务、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见表5),为地方乃至全省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2)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主动开展校企合作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秉承“服务地方”办学理念,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选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较强社会服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责任心的教师,面向河源市“五县三区”各类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培训及艺术展演等。2016年,科技特派员为本地90多家企业或政府、事业单位提供技术服务,开展项目合作120余项,其中,协助或联合15家企业申报省、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协助7家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入库,校企联合申报专利20项,科技计划项目17项,科技进步奖5项。

表5 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构建“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新模式,共建“工作站”深度服务园区及企业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基础上,推进“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依托数控模具、材料加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专业,发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技术、信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与河源市各县(区)的产业园管委会和科技局共建“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或智力咨询服务,深度服务河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河源市科技局、源城区科技局、和平县科技局、龙川县科技局和紫金县科技局共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科技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入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重大项目课题联合攻关”“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与龙川县产业园、和平县产业园共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基地”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园区及企业开展教学、实习、师资企业培训、科技攻关等全方位的合作。

5.多方支持,建立“政园企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离不开政府、园区、行业及企业的支持和学校自身的制度保障。从外部层面看,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河源市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为当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学校内部层面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实际,制定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管理办法》,修订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及奖励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可言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操作层面保证了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3)构建“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新模式,共建“工作站”深度服务园区及企业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实施科技特派员机制的基础上,推进“政园企校”四方协同创新驱动发展新模式,依托数控模具、材料加工、电子信息等优势专业,发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技术、信息、设备等方面的优势,与河源市各县(区)的产业园管委会和科技局共建“工作站”,为企业提供技术或智力咨询服务,深度服务河源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支柱产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目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与河源市科技局、源城区科技局、和平县科技局、龙川县科技局和紫金县科技局共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为企业提供“科技体系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入库”“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重大项目课题联合攻关”“新产品、新工艺开发”“技术改造和成果转化”等科技服务;与龙川县产业园、和平县产业园共建“产学研战略合作基地”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与园区及企业开展教学、实习、师资企业培训、科技攻关等全方位的合作。

5.多方支持,建立“政园企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创新,离不开政府、园区、行业及企业的支持和学校自身的制度保障。从外部层面看,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若干意见》《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河源市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为当前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从学校内部层面看,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实际,制定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体制改革实施办法(试行)》《河源职业技术学院订单班管理办法》,修订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成果管理及奖励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园管理办法》《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可言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从操作层面保证了协同育人、协同创新科技人才培养的顺利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