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时间:2023-08-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厦门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来探讨高职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式。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四三五一”闽台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模具、机制、数控专业推行闽台校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成果

教学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最能体现人才培养方式的环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很大程度上要依托于教学的改革,人才的培养终究要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

(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的特征

1.实践教学日益得到重视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校外实习基地达到8.5万个,校均96个,校外实习基地年平均使用天数达140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比例相当提供了重要保障。利用实训基地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平台,高职院校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以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顶岗实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实践,在人才培养强化实践性教学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12]

2.教学改革逐步深入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厦门市高职院校通过开展各类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来探讨高职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方式。

表7-4 2011年厦门市各高职院校省级教育教学改革综合试点项目清单

续表

资料来源:厦门市教育局提供的相关资料。

3.加强校企合作,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积极加强校企合作,主要形成“学工交替”、“订单式”、“顶岗实习式”、“校校企”等人才培养方式。例如,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构建“平行交替、岗群轮训、任务驱动、现场教学”人才培养模式,创建课堂一体化。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实行“四三五一”闽台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模具、机制、数控专业推行闽台校校企合作。2011年,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职院校被列为首批厦门市服务外包人才实训基地。高职院校的这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是积极有益的探索,符合世界高等职业教育的趋势,有助于高职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深入开展。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创新人才培养的概念模糊,信心不足

究竟什么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如何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高职教师们尚未形成清晰和统一的认识。部分受访老师认为:“高职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在应用的基础上有所创新而不能一味求新。创新不一定是褒义,旧的未必是不好的,对新过于追求也不见得能长久。先做好继承,学生先学好基本的技术文化,积累了足够的经验有了相当的思维能力,才能求新。从一开始就对学生讲创新,不一定是好事,反而容易让人好高骛远。”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对于本科院校来说,比较可行。对于高职来说就很困难,高职的生源不如本科院校的生源,让学生去创新,不大可能。”还有的教师将创新等同于发明创造。以上种种,皆表明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对于创新人才的概念不清,对高职院校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认识不足,缺乏信心,这种观念上的落后会严重阻碍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

2.理论教学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

目前,高职院校理论教学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管是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还是考试形式,都不能摆脱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禁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注重知识和技能传授,忽视非智力因素培养。教学过程中对素质教育重视不足,忽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提高,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大多数任课教师关注的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于其他无法量化和考核的素质和能力,他们很少关注。

教学过程中,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单向传递的方式灌输知识,较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比如自行设计方案、调试程序、完成项目等)。问卷结果如图7-6所示,3.6%的学生表示教师从未在课堂上引导创造性活动,31.4%的学生表示很少,36.5%的学生表示有时,而仅有4.7%的学生表示教师总是能引导创造性活动。

图7-6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上引导学生尝试创造性活动情况

另外,课堂讨论这一重要的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也未能得到有效利用。4.3%的被调查学生表示教师在课堂上从未鼓励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开展讨论,28.5%被调查学生表示教师很少鼓励讨论问题,总是鼓励和经常鼓励学生进行课堂讨论的分别占4.7%和23.5%。见图7-7。

图7-7 高职院校教师课堂上鼓励学生讨论情况(www.xing528.com)

第二,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较少进行教学改革。高职的课堂教学方法较单一,以讲授法为主,讨论法、实验法、自学辅导法等较少被使用。如表7-5所示,97.2%的教师使用过讲授法,66.7%的教师使用过讨论法,而使用过实验法、参观法、自学辅导法、项目教学法的教师占的比例较小。单一陈旧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应用性等能力就无法得到有效发展。

表7-5 高职院校教师常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和探索上,教师创新能力不强,仅限于满足完成教学任务,对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大胆尝试和创新。将近一半(47.2%)的教师很少尝试教学方面(比如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的改革;38.9%的教师有时尝试教学改革;经常尝试教学改革的仅占13.9%。见图7-8。

第三,实践教学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当前,许多高职学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教学,但是受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场地机器设备少、经费有限等)以及软件条件(指导教师水平有限、教学制度不完善等)的制约,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效果参差不齐,整体上效果不尽人意,主要的问题有以下几点。

首先,学生对教学实习活动满意度较低。学生对学校安排的教学实习活动的满意度情况为:非常不满意的占2.4%,较不满意的占40.8%,无所谓(不确定)的占14.9%,较满意22.7%,非常满意1.9%。见图7-9。

图7-8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改革情况

图7-9 高职院校学生对教学实习活动满意度

其次,对学生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待加强。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单项、孤立的实践教学环节中接受训练,不利于形成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另外,实践教学中,学生只能完全按照教师设计好的方案及步骤进行,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普遍不高,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机会较少。43.3%的被调查学生表示从没有机会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31.9%表示很少有机会,14.7%表示有时有机会,而经常有机会只占7.5%,总是有机会的占2.6%。见图7-10。

图7-10 高职院校学生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项目机会

第四,学生考核体系有待完善。考试作为一种衡量教育过程与结果质效的手段,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影响重大。纵观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学校,大多建立了完整、科学的学生考核体系。比如,澳大利亚TAFE教育考试、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德国双元制考核方式、美国高等职业考试等。而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还未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备、科学的考核体系,除了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外,各高职院校一般沿用传统的考核方式。

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考试制度上做了一些尝试和改革,如“平常考核+期末考试”、“理论考核+技能考查”,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参照课堂考勤、平常习题作业、课堂提问、实践环节表现等。从图7-11中可以看出,30.6%的教师对学生考核主要采用纸笔考试,注重基础理论知识考核;采用实践操作,注重知识应用和能力培养的占33.3%;采用成果考核(如论文、制品、调查报告等)的占8.3%;采用多种考核方式的占27.8%。纸笔考试以及实践操作是高职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的主要形式。

图7-11 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考核内容

但是,高职院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制度仍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技能课的教师偏重技能的考查。而技能的考核比较难于量化,缺乏一套客观、科学的考核标准。在实践操作中,教师根据个人头脑中的模糊标准给学生打分,学生也没办法知道自己掌握技能的水平如何。另外,考核的方式以及组织全部由任课教师决定,具有较大的随意性。

理论课的考核上,传统的有标准答案的纸笔考试、闭卷考试仍占据主导地位(如表7-6、表7-7)。表7-6显示,自进入高职院校学习以来,90.3%的受调查者经历过闭卷考试,76.5%经历过开卷考试,52%经历过实践技能操作考核,而经历过成果考核(如论文、制品、调查报告等)、口试或其他考核形式的仅有32.5%、28.2%、5.6%。

表7-6 高职院校教师对学生考核依据

表7-7 高职院校学生经历过的考核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