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女性主义认识论解读:性别符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构

女性主义认识论解读:性别符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构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讨论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内涵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汉语语境中对“认识论”与“知识论”这对略有差别的哲学术语进行简要辨析。女性主义认识论始于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认识论的批判,其批判矛头直指客观性、理性、伦理的中立性的神话。实际上,女性主义对知识的理解已改变了原有认识论问题的内涵和面貌,至于这样的女性主义认识论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女性主义似乎并不关注。

女性主义认识论解读:性别符码在高等教育中的重构

在讨论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内涵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汉语语境中对“认识论”与“知识论”这对略有差别的哲学术语进行简要辨析。实际上,这对术语正如同我们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或“女性主义”一样,它们在英文中都是同一词汇,只是在汉语中由于理解上略有差异才会出现不同的译名。“认识论”与“知识论”这对汉译词在英文中都被称为“epistemology”或“theory of knowledge”。在汉语语境里,国内哲学界以往一般将其译为“认识论”[31],这也是大家都普遍接受和使用的译法。通常认为,自笛卡尔以来,西方哲学从古代的本体论转向了近代以认识论研究为中心。按照笛卡尔式的理解,认识论是对思维活动过程的研究,是关于人们的认识活动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科学。这是根据心理学对认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是个体性的思维内容的研究。所以,“epistemology”在西方古代和近代的哲学语义中都被认为关于认知活动的理论,也就是说,古代和近代哲学家们都是从人的认识能力的角度来谈论认识论。这种意义上的认识理论,《哲学百科全书》是这样定义的:认识论,或称知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所关心的是知识的本质与范围,知识的设定与基础,以及对知识普遍可靠性的要求。国内学者则习惯引用康德的经典表述来定义认识论,即认识论是有关认识的“起源、范围及其客观有效性”[32]。以上这种形态的认识理论主要是发生学意义上的,它们从研究认识的起源(感性和理性)开始,到探讨认识的有效性(普遍必然性、客观有效性等),并确定认识的范围(是否只是在可见的现象、经验范围之内)。到了黑格尔那里,对认识论的关注有了巨大变化。列宁曾把黑格尔的认识论与逻辑学看作一致的,这是因为黑格尔的认识论不仅仅是对认识过程的研究,更主要是对认识对象的把握,开始了一种“求真”的过程,因为正是逻辑的本质规定了形式上必须为真的途径。现代西方认识论的研究沿着这一理路不断前行,哲学家们对知识的研究已不再从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和知识的最终形式上探究其中的思维活动的内容,而主要是研究知识的基本性质、知识成为可能的条件以及知识表达的形式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确证”知识的条件,构成了当代认识论的核心部分。我们可以从1995年出版的《剑桥哲学辞典》的定义中看出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认识论被界定为有关“知识与确证性质的研究,特别是,有关‘(a)知识与确证的确定特征’、‘(b)实质条件’以及‘(c)它们的界限’的研究”[33]。这些不仅构成了现当代认识论的基本内容,也体现了现当代认识论与传统认识论的不同。正因为认识论在研究内容和主题上的这些变化,国内的哲学研究者在介绍西方现当代认识论成果和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时,很多人开始将“epistemology”称为“知识论”,认为用“知识论”这一称谓才能更为恰当地表达当代这一学科发展的内涵[34]

本论著中使用“女性主义认识论”这个概念,一方面是基于它本身与当代知识论的研究主题有区别;另一方面,“女性主义认识论”这个概念在国内的研究者中使用也较为广泛。另外,笔者也并不认为“女性主义认识论”与“女性主义知识论”这两个不同的译名在内涵上有什么本质性的区别,尽管哲学界有学者在认识论与知识论上进行了区分,但笔者认为,对女性主义而言并不适合这样的区分。

女性主义认识论产生于传统认识论向当代知识论转向的这一大的哲学背景之下,认识论研究内容的转向也深刻地影响了女性主义认识论的关注视点,但是女性主义哲学家们对认识论的探讨并未追随当代知识论的研究主题——对知识形而上学追问,而是秉承了女性主义实践性的特点,在认识论领域,提出了“我们谈论的是谁的知识”这样的质询,“性别与知识的关系问题”也成了它最根本、最为关注,也是最具研究特色的主题。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女性主义认识论”这一概念得以产生并进入学术界的关键,同时它也是女性主义认识论探讨的核心问题。在此,我们可以把女性主义认识论简约地看成是研究性别对认知者、认识对象、认识结果、确证等产生影响的学科。(www.xing528.com)

女性主义认识论始于对传统男性中心主义认识论的批判,其批判矛头直指客观性、理性、伦理的中立性的神话。女性主义认识论在这一批判中对知识体系的概念、框架、方法、目的都进行了重新认识和界定,认为传统认识论把女性视为非主体的“他者”,并排除在认识范围之外,忽视了女性特殊的认识方式,而不利于女性的生存与发展。女性主义认识论希望通过改变性别不平等的知识结构,将女性的经验、意识、现实和利益纳入知识范畴之内,恢复女性在历史上的“可见性”,并最终从根本上摆脱女性从属的社会处境。

女性主义在对性别与知识的关系探讨中,特别强调从社会的角度来论证知识所具有的社会性质以及必须满足的社会条件,反对传统认识论的个体论倾向,同时摒弃了当代知识论为知识寻求形而上学根据之类的努力。由此看来,女性主义认识论既与传统认识论不同,又与当代知识论有异,学术界普遍把其划归当代广义社会认识论中的一种,但女性主义仍强调对其独特性的坚守。实际上,女性主义对知识的理解已改变了原有认识论问题的内涵和面貌,至于这样的女性主义认识论是否是真正意义上的认识论,女性主义似乎并不关注。事实上,女性主义在认识世界的模式上,至今也并没有发展出一个统一的理论。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现当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认识视角,并在学术界争取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况且女性主义认识论“对知识与社会价值关系的持续探讨,对忽视这种关系的主流认识理论来说是富有启发意义的,而且,这些探讨能确保这些主题继续吸引哲学家的注意力”[3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