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医康复学:标本结合原则在综合康复中的重要性

中医康复学:标本结合原则在综合康复中的重要性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辨病和辨证的前提下,综合治疗亦应本着标本结合,动静结合和医疗与自疗相结合的原则。(一)标本结合标与本,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临床上“标本”用于说明各种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等关系。因此,标本缓急也随之而改变。标本兼治,适用于在标本俱急,病情严重,不允许单独治标或治本的情况;亦适用于标本都不严重,病情允许采取标本同治,而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者。

中医康复学:标本结合原则在综合康复中的重要性

综合康复的治疗对象多为残疾者、老年病证、慢性病证、精神病证及急性热病瘥后诸症等,其病多为复杂的疑难杂病,以达到最高的康复目标,恢复康复对象最佳功能状态,同时运用众多种康复疗法杂参,也即《素问·异法方宜论》中所提:“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该法基于辨证康复,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根据不同病情而应用不同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法。

在辨病和辨证的前提下,综合治疗亦应本着标本结合,动静结合和医疗与自疗相结合的原则。

(一)标本结合

标与本,是一对相对的概念。“标”,一般指疾病的现象;“本”,一般指疾病的本质。临床上“标本”用于说明各种疾病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先后、轻重缓急等关系。如从发病的先后来说,先病为本;后病为标;从病因症状关系来说,病因为本,症状为标;从病变部位来说,内脏为本,体表为标;从正邪关系来说,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的内外因来讲,内因为本,外因为标等。

疾病的发生发展复杂,病情随之不断变化。因此,标本缓急也随之而改变。在治疗中正确应区分病情先后缓急,抓住主要矛盾。现把标本缓急治疗三原则分述如下:

(1)“急则治其标”,是在标证甚急,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时采用的一种急救法则。如暴发型脑膜炎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时,中医认为是热厥亡阳证,治疗上则以回阳救逆为当务之急,清热解毒则退而居其次;再如肺痨咯血、时,止血为当务之急,滋阴或健脾则退居其次,这些都是急则治其标的具体运用。

(2)“缓则治其本”,适用于一般标证不急的病症,要求抓住疾病的本质,多用于慢性病患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常见咳喘、痰多、乏力、遇寒和劳累后加剧等症是标,一般在标症不太急时,治疗重点为培补脾肾,以固其本,以达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目的,减少疾病的发生次数及症状。(www.xing528.com)

(3)标本兼治,适用于在标本俱急,病情严重,不允许单独治标或治本的情况;亦适用于标本都不严重,病情允许采取标本同治,而且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者。前者如原患肾炎兼见全身浮肿、不得卧、腰痛、小便不利,又有外感风寒见恶寒无汗、胸痛咳喘等症状者。该病本在于肾虚水泛,标即在于风寒束肺,治疗时应解表宣肺与温阳化水同用。后者如病人素有气虚,又患感冒,标本都不严重,治疗时应解表与益气两法同用,方能收效。

(二)动静结合

动与静,属阳与阴,阴阳平衡,则功能复,故动静宜,也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功能的恢复。《医学入门·保养说》认为“精神极欲静,气血极欲动”,“故动以养形,静以养神”。而中医康复中,要想达到较佳的康复效果,应做到动中求静,静中求动,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机体处于平和状态,以利功能恢复。

(三)医疗和自疗相结合

医疗,是指医生采取的康复治疗,如针灸康复,中药康复。自疗,即医疗自助,以患者为主,家属辅佐,取得自身的康复的医疗,如太极拳,自我按摩。

由于康复的对象属于较特殊人群,康复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故在自疗中,更强调患者的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