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炎帝的功德与发明

宝鸡市渭滨区:炎帝的功德与发明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炎帝是耜的首创发明者,使用耒、耜耕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炎帝在发明草药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倡导熟食,发明食疗,提倡保健。民间传说中炎帝发明医药的故事更为丰富。据考,现今流传于民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年三十守岁及新春拜祖,可能就是炎帝时代蜡祭的继承演变和发展。

宝鸡市渭滨区:炎帝的功德与发明

炎帝在开创农耕文明的同时发明了医药、制陶、交易音乐,建典立制,始设蜡祭,符号记事,其功德涉及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其主要发明和功德是:

一、 创立农业

一是培育粟谷,首创农业种植。《新语·道基》:“至于神农,以为行虫走兽,难以养民,乃求可食之物,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 在驯化、培育粟的同时,其他农作物的培育和驯化也在进行。《绛史》卷四引《周书》所言:“神农之时”不仅“天雨粟”,而且“五谷兴助,百果藏实”。宝鸡地区所流传的古老社火叫“神农纳野苗”,则告诉人们,只有“正四时之制”野草才能逐步驯服,为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刀耕火种 即烈山而焚之,“焚林而田”,使土地的开垦耕种较前容易,既消灭了病虫害,灰烬又成为肥料,这一方法长时间盛行于古代,甚至直到近代仍在一些边远地区沿用。

发明耒耜 改进农具和耕作方法。《周易·系辞下》云:“庖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炎帝是耜的首创发明者,使用耒、耜耕作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从此原始先民再不是拿粗糙的打制石器,而是用研磨的石镰与石斧,经过加工的耒耜生产,生产效率明显提高。

二、发明制陶及其他手工业

随着农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制陶,纺织等手工业同时孕育而生。《太平御览》八三三卷引《逸周书·佚文》:“神农耕而作陶”“神农……作陶冶斤斧”“神农制作瓦器”。陶器的使用,使蒸煮熟食成为可能,扩大了饮食品类,改善了营养结构,提高了原始先民的健康水平。陶瓶可用于汲水灌溉,陶制农具用于耕作,陶罐用于存储。药物的加工炮制,火罐、刮痧医疗方法都因陶器的使用而发明。制陶业与种植业,是原始社会最重要的发明,是人类由茹毛饮血的蒙昧时代迈向文明时代的基础。

三、发明医药

发明医药,成为炎帝的又一大功绩。因此被后世人们称为“医药之神”。《帝王世纪》载:“炎帝神农氏……尝味草本,宣药疗疾,救夭伤之命,百姓日用而不知,著《本草》四卷。”《三皇本纪》载:“炎帝神农氏,……以赭鞭草本,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炎帝在发明草药治疗疾病的同时还倡导熟食,发明食疗,提倡保健。宋刘恕《资治通鉴外纪》载:“神农氏……尝百草酸咸之味,察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天下号曰神农。”

民间传说中炎帝发明医药的故事更为丰富。至今在渭滨区神农镇一带流传的“柴胡的由来”“蘲与姜”“药兽”“草药化石”“三黄汤”“天麻为啥叫赤箭”等故事,均与炎帝发明医药有关。

四、发明市场交易

《周易·系辞下》:炎帝“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竹书纪年统戔·前编》载:炎帝神农氏“立历日,日中为市” 。即把太阳当顶的正午定为交易时间,把交通便利的地方定为交换地点。传说中的交易点,就在天台山莲花顶西边的一个山谷里,至今遗址尚在。由于炎帝利用太阳之光促五谷生长,又提出“日中为市”,创立了物品交易市场,后人又尊称他为“太阳之神”。(www.xing528.com)

五、发明音乐及五弦琴

《太平御览·乐书》引《礼记》载:“神农命刑天,作《扶犁》之乐,制《丰年》之咏,是曰《下谋》也。”《竹书纪年·前编》亦云:炎帝神农氏“作五弦琴”,作“《下谋》之乐”。《世本·下篇》载:“神农作琴,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分五弦,曰:宫、商、角、徵、羽。”“神农作瑟。”桓谭《新论·卷下》载:“神农氏始削桐为琴,练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焉。”

炎帝制琴作乐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劳动之余的娱乐,更重要的是,正天下,和谐人心,教化民风。“琴之言禁地,君子守以自禁地。”(桓谭《新论·卷下》)弹琴也是人们自我约束自我修养的重要手段。

六、发明房屋

淮南子·主术训》载:“昔者神农之治天下也……祀于明堂。明堂之制,有盖而无四方,风雨不能袭,寒暑不能伤,迁延而入之,养民以公。”这种如同亭子式的房屋,可以蔽风雨,御寒暑,从而有效提高了部落成员的生活质量。

七、修德化民

炎帝以“德”治天下,用“德”严以律己。《淮南子·齐俗训》载:“神农之法……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同时“养民以公”“威厉而不杀,刑错而不用,法省而不烦,故其化如神。”当此之时,虽“神农憔悴”(《淮南子·修务训》),但“法宽刑缓,囹圄,而天下一俗,莫怀奸心”。 (《淮南子·主术训》)又《越绝书卷十三》载:“昔者神农之治天下,务利之而已矣。不望其报,不贪天下之财,而天下共富之,所以,不以其智能自贵于人,而天下共尊之。”《竹书纪年·前编》载:“时诸侯夙沙氏叛,不用帝命。炎帝益修厥德,夙沙氏之民自攻其君而来归其地。”

八、建典立制

一是建官设制。《纬书集成·春秋命历序》载:“神农始立州制幸。”《通典卷十九·职官一》“神农氏以火纪,故为火师火名”“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东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也。神农有火星之瑞,因以名师与官也”。设五正,以分掌天地和四季,司马贞《史记.补三皇本纪》“于是作蜡祭”。即创立较为规范的祭祀制度,无论祭天、祭祖、祭神都是要按一定的礼仪制度实施。蜡祭的对象主要是祭祀农业、田猎、畜牧业诸神,报岁终之功,祈求来年五谷丰收。据考,现今流传于民间的腊月二十三祭灶,年三十守岁及新春拜祖,可能就是炎帝时代蜡祭的继承演变和发展。二是设立符号记事。在继承伏義结绳记事的基础上,作进一步发展和演绎。伏羲八卦为六十四卦,扩大记事范围。还发明 “书契”“穗书”刻划符号记事等方法,成为创立文字的源头。

总之,炎帝的发明创造涉及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耕作制度的改进、农具、手工业、贸易、医药、建筑的发明,到艺术的创作,建典立制等,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当然,这些发明创造也绝不是一个人所能实现的,而是姜炎部落数代或数十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们之所以把众多的发明成果归于炎帝,因为他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和祖先,也是人们对他崇敬和缅怀的由衷表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