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褒奖历代名宦,政绩显著

褒奖历代名宦,政绩显著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谷城县政久废,狄君居之,期月称治,又能载国典,修礼兴学,急其有司所不责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谓有志之士矣。狄栗死后,因其廉洁,被后人称颂,欧阳修又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记录了狄栗在谷城任职期间留下的功绩,表达了敬慕之情。全诗赞美了朱弦重修木渠,疏浚蛮河,排除水患的侵扰,使贫瘠土地变为膏腴之地的政绩。

褒奖历代名宦,政绩显著

欧阳修在任乾德县令期间,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为民造福,而且他对那些真正为民办实事的官员,往往大加赞赏,就是后来他离开了襄阳,听说襄阳哪个官员干得好,他还会写诗寄来予以表彰。

比方说,他就曾经专门写文章,夸赞李仲芳修建汉江大堤。乾德县城是沿汉江而建的,汉江水势大,江岸容易崩塌,按说江边的老百姓的房屋容易受损,但是欧阳修到乾德县之后,发现老百姓们安然无恙,为什么呢?因为有汉江大堤保护,于是欧阳修就问当地的百姓,这汉江大堤是谁修建的,老百姓就告诉他,是李仲芳在那个地方做官时,带领百姓修建的,欧阳修很是赞许李仲芳的政绩,就写了一篇《尚书屯田员外郎李君墓表》(见附录),表彰其功德。

谷城县的县令狄栗(990—1045),修建孔庙,兴礼治学,欧阳修大加称赏,写了一篇碑记《襄州谷城县夫子庙碑记》来褒奖其修建夫子庙、重视教育的做法:

谷城令狄君栗,为其邑未逾时,修文宣王庙易于县之左,大其正位,为学舍于其旁,藏九经书,率其邑之子弟兴于学。然后考制度,为俎豆、笾篚、罇爵、簠簋凡若干,以与其邑人行事。谷城县政久废,狄君居之,期月称治,又能载国典,修礼兴学,急其有司所不责者,諰諰然惟恐不及,可谓有志之士矣。

庆历四年(1044年),朝廷才诏令全国各地兴办学校,由此可见狄栗的先见之明。狄栗死后,因其廉洁,被后人称颂,欧阳修又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记录了狄栗在谷城任职期间留下的功绩,表达了敬慕之情。

欧阳修曾向当地的父老乡亲打听乾德县的贤能之士,大家都说有三人,即张士逊、戴国忠、欧庆。三个人学问出处、能力水平、道德品行各方面都非常相似,而且都考中了进士,但是三个人的仕途却不一样,张士逊三次出任宰相,官做得很大,戴国忠也官至尚书屯田郎中,只有欧庆这个人仕途不畅,一直到20年之后,才辗转各地做了一些小官。但是欧庆的品行很好,他每到一处做官,上司大都是张士逊的故旧,但是他从来不说他和张士逊是好朋友,欧庆家族里失去父母的孩子,都由他来抚养,欧庆断案公允,乡里百姓发生了争执,经欧庆评过的理,双方都心悦诚服,都说断得公平。欧阳修感叹:“三人之为道,无所不同,至其穷达,何其异也!”,有感于“达者昭显于一时,而穷者泯没于无述”,会导致后世向善之人失去学习榜样,后世之来者无法考证前人的德行,于是就写了一篇文章《永春县令欧君墓表》(见附录),“表其墓以示其子孙。”

木渠是宜城古老的水利工程,开凿于楚国时期,历代多次疏浚。宋代朱弦在治平(1064—1067年)年间任宜城县令,疏通了木渠,灌溉良田无数,百姓因之而受到了恩惠。后来,郑獬作《宜城修木渠记》,欧阳修作《书〈宜城修木渠记〉后奉呈朱寺丞》一诗予以褒奖:

因民之利无难为,使民以说民忘疲。

乐哉朱君鄣灵堤,导鄢及蛮兴众陂。

古渠废久人莫知,朱君三月而复之。(www.xing528.com)

沃土如膏瘠土肥,百里岁岁无凶灾。

鄢蛮之水流不止,襄人思君无时已。

全诗赞美了朱弦重修木渠,疏浚蛮河,排除水患的侵扰,使贫瘠土地变为膏腴之地的政绩。

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在滁州做官,他听说宜城县令干得很好,作《寄题宜城县射亭》一诗予以表彰:

作邑三年事事勤,宜城风物自君新。

已能为政留遗爱,何必栽花遗后人。

蔼若芝兰芳可袭,温如金玉粹而纯。

友朋欣慕自如此,何况斯民父母亲。

诗歌夸赞宜城县令,为官多年,勤于政事,宜城的一草一木都因之焕发出崭新的生机,夸赞其政绩足以流芳百世,其品行高尚如芝兰、金玉,亲朋好友会欣慕,当地百姓更会敬之如父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