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桓公十四年会于曹,鲁、郑两国关系升温

鲁桓公十四年会于曹,鲁、郑两国关系升温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前698年,鲁桓公十四年。十四年春,会于曹。春天,鲁桓公与郑厉公在曹国会面。曹国作为东道主,为两国元首及随行人员提供了食物。鲁、郑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八月十五日,鲁国的御禀,也就是储存祭祀粮食的仓库发生火灾。鲁桓公五年的记载中说过,秋天寒至的时候举行尝祭。按时举行的祭祀,不必记录在案。

鲁桓公十四年会于曹,鲁、郑两国关系升温

公元前698年,鲁桓公十四年。

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

接上一年“郑人来请修好”。春天,鲁桓公与郑厉公在曹国会面。曹国作为东道主,为两国元首及随行人员提供了食物。这当然是“礼也”。

夏,郑子人来寻盟,且修曹之会。

鲁、郑两国关系迅速升温。夏天,郑厉公派他的弟弟公子语(字子人,其后人即以子人为氏)访问鲁国。

寻盟,是重温过去的誓词,加深友好关系。

修曹之会,是将曹地会见时双方确定的一些原则落到实处。

秋八月壬申,御廪灾。乙亥,尝。书,不害也。(www.xing528.com)

八月十五日,鲁国的御禀,也就是储存祭祀粮食的仓库发生火灾。十八日,照常举行了尝祭。

害,是害怕之意。

鲁桓公五年的记载中说过,秋天寒至的时候举行尝祭。按时举行的祭祀,不必记录在案。今年举行尝祭,时间上没问题,但《春秋》还是做了记录,这是因为古人以为天降灾害,必是老天在示警,作为统治者应该害怕而反省,将相关大型活动推后或取消。

冬,宋人以诸侯伐郑,报宋之战也。焚渠门,入,及大逵。伐东郊,取牛首。以大宫之椽归为卢门之椽。

冬天,宋国联合齐、蔡、卫、陈等国入侵郑国。郑厉公终于也抵挡不住了。联军焚毁新郑的渠门,进入城中大街,攻打东郊,占领牛首(地名)。而且将郑国宗庙的椽子取了下来,拿回宋国去做了卢门的椽子,出了一口恶气。

特别说明,这年冬天还发生了一件大事,《春秋》虽有记载,但是《左传》没有特别说明,那就是:齐僖公去世了,其子诸儿即位,是为齐襄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