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郜鼎,炫耀其实力

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郜鼎,炫耀其实力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鲁惠公去世时,作为嫡子的鲁桓公尚小,只能让鲁隐公摄政。鲁隐公执政11年后,本已经打算将君位让给弟弟,可是,此时弟弟听信一个名叫羽父的公子的挑唆,让羽父杀害了鲁隐公,自己抢班“上位”,当上了国君。他炫耀是一个鼎——“郜鼎”。宋庄公新立,地位不稳,要寻求周围邻国的支持,于是就把“郜鼎”行贿给了鲁桓公。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送来的大鼎,并把它供奉在太庙里,向前来鲁国访问的各国人士炫耀。

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郜鼎,炫耀其实力

今人炫富,一般会向人展示自己的名车或名包,那是因为名车和名包是今天的稀缺资源。谁拥有了稀缺资源,谁就有了炫耀的资本,这条原理古今通用。在春秋时代,爱马仕包和超豪华的各种跑车虽还没有发明出来,但古代君王炫耀的欲望已然蓬勃生长了。青铜是当时的稀缺资源,用青铜铸造的鼎更是尊贵身份的最好象征。因此,一些春秋时期的国君就喜欢用“鼎”来炫耀。鲁桓公就是这么一个人。

春秋早期蟠蛇纹鼎

鲁桓公是鲁惠公的儿子,鲁隐公的弟弟。鲁惠公去世时,作为嫡子的鲁桓公尚小,只能让鲁隐公摄政。鲁隐公执政11年后,本已经打算将君位让给弟弟,可是,此时弟弟听信一个名叫羽父的公子的挑唆,让羽父杀害了鲁隐公,自己抢班“上位”,当上了国君。

一个为了夺权不惜杀害自己哥哥的人,其道德水平可想而知。这样的人,有了好东西,不炫耀炫耀,心里都感到难受。更关键的是,他炫耀的东西比今人质疑的炫富女的名包、名车更加来路不明。他炫耀是一个鼎——“郜鼎”。

郜鼎本是郜国的国宝,但后来郜国被宋国兼并,鼎也被抢到了宋国。公元前的711年,宋国的太宰(行政长官)华父督在路上遇到了大司马(最高军事将领)孔父的夫人。华父督为孔父夫人的美貌所征服,眼睛盯在夫人身上不肯离开,“目逆而送之”。当夫人远去之后,华父督感叹道:“美而艳。”谁知道,这么一次偶然的路遇,竟然掀起了一场狂风巨浪。为了夺得孔父“美而艳”的夫人,华父督对宋国人说:“宋殇公即位才十年,就发动了十一次战争老百姓不堪其苦。这都是孔父撺掇的,让我们杀了孔父,还百姓以安宁。”看看,本来是贪图人家老婆的美貌,却说出一番为民请命的言辞,政客说谎的水平绝对不一般呀。于是,华父督“攻杀孔父,取其妻”,杀了孔父,霸占了人家的老婆。国家的大臣之间发生这样的事情,宋殇公自然感觉不爽。结果,华父督一不做二不休,把宋殇公也干掉了,然后“迎穆公子冯于郑而立之,是为庄公”。这段故事在历史上被称为宋国的“华督之乱”(华父督又称华督)。(www.xing528.com)

宋庄公新立,地位不稳,要寻求周围邻国的支持,于是就把“郜鼎”行贿给了鲁桓公。鲁桓公接受了宋国送来的大鼎,并把它供奉在太庙里,向前来鲁国访问的各国人士炫耀。

鲁国大臣臧哀伯看不下去了,就劝谏说:“做君王的人要昭示美德,遏止邪恶,以此来让百官效仿,就是这样做,还怕有过失,您现在摈弃美德,拿人家贿赂的郜鼎来炫耀,这是在向百官传达什么样的信息呢?如果百官都照着去做,您又有什么理由责怪他们呢?国家衰败,向来都是因为官员的邪恶。官员道德沦丧,又都是从接受贿赂开始的。现在,您把郜鼎放在太庙里炫耀,还有比这更过分的吗?”

臧哀伯的这番话说得义正词严、铿锵有力,可惜的是,“公不听”,鲁桓公不听他的劝谏。从这件事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春秋时代价值观的嬗变:虽然有些臣子还在恪守周礼,信奉道德,可是一些诸侯已经见利忘义甚至同流合污了。孔子说:“礼失求诸野”,意思正在于此。上层统治阶层不守规矩,不讲道德礼数了,我们只好到“草根”中间去寻找有德之士。

臧哀伯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这句话即便在今天看来也仍然有意义。官场风气的好坏与国家命运前途息息相关,而官员道德沦丧的重要标志,就是大家都追求奢华,互相攀比炫耀,为此不惜接受贿赂。考察历代王朝的衰败,似乎都是在一次又一次地印证臧哀伯的这段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