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灵山县水利建设成果-灵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灵山县水利建设成果-灵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继续加强水利建设。灵东水库在1995年完成除险加固基础上,又完成大坝灌浆处理、大坝上游坡石翻修处理、大坝河床段灌浆处理、防汛抢险公路修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等工程。灵山县先后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等称号。灵山县荣获“2011—2012年度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灵山县水利建设成果-灵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人民政府继续加强水利建设。至1987年,先后兴建新圩白泥岭喷灌工程、陆屋电灌片工程、平石电灌片工程、陆屋农场喷灌工程、石塘万宝山喷灌工程、龙武农场喷灌工程、十里农场喷灌工程、那隆电灌片工程、白云塘和西岸喷灌工程等,喷灌灌溉水稻蔬菜甘蔗水果、茶园等农作物3297公顷。完成县级水土流失治理的调查规划,对全县水土流失采取“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先急后缓,分期实施”办法进行治理。

1995年12月16日全县冬修水利,上场人数10.2万人。是年,对11座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修复水毁工程35处,修建三面光水渠6千米,清理土方11万立方米。1998年和2001年,兴建玉麓江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和沙牛浪高效节水增效灌溉示范项目。灵东水库在1995年完成除险加固基础上,又完成大坝灌浆处理、大坝上游坡石翻修处理、大坝河床段灌浆处理、防汛抢险公路修建、大坝安全监测系统建设等工程。2003年12月1日,县人民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解决村级兴办水利等集体公益事业所需资金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要求县水利冬修经费除立项争取国家资金投入外,通过“一事一议”和“几个一点”办法筹措资金。出台“民办公助”政策。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拉动、利益驱动、典型带动,依靠农民用水户协会发挥农民群众在农村水利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当年对思明水库进行除险加固。2005年,兴建文武伯生态示范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

十一五”期间,灵山县积极推进水利体制改革、水资源保护与规划利用、水土保持等各项工作,水利投资项目、农田水利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突破,共开工建设水利工程462宗,累计完成投资3.99亿元,与“十五”时期相比,水利工程建设投资额增加2.33亿元,增加5.02倍。全县水利设施完好率由51%提高到75%,灌区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1提高到0.47。灵山县先后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县”等称号。(www.xing528.com)

实施灵东水库库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保护水资源。图为水库一角(灵东水库管理局提供)

2011年,全县进行水利建设大会战,开工建设3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14亿元,是灵山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推进73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解决11万人饮水问题。投资2016万元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年度项目建设,投资5311万元推进4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按20年一遇标准建设县城防洪堤3.8千米。投资198万元进行水土保持综合治理。2012年,全县耕地有效灌溉面积3.65万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02万公顷,机电排灌面积4280公顷。在城镇、交通建设不断占用耕地情况下,全县有效灌溉面积、旱涝保收面积基本保持1978年水平,机电排灌面积比1978年增长2.42倍。灵山县荣获“2011—2012年度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