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代特色农业再提升-灵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现代特色农业再提升-灵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后,灵山县积极促进行现代农业发展。成功举办县第四届“春茶节”,承办了全国蛇类养殖技术交流会,进一步提升灵山特色农业知名度。2017年灵城街道白水村柑果产业园201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宇峰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填补了灵山县无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空白。

现代特色农业再提升-灵山县革命老区发展史

党的十八大以后,灵山县积极促进行现代农业发展。2013年,围绕“钱粮双增”目标,全县抓好粮食生产,粮食播种面积7.71万公顷,总产40.4万吨。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荔枝、奶水牛、茶叶、糖料蔗、名贵龟鳖蛇等特色优势产业。奶水牛存栏4.51万头、水牛奶产量1.9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4%和35.7%;人工养蛇存栏200万条,增长25%。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培优扶强”工程,发挥宇峰保健食品、园丰牧业等企业的示范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增32家,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发展到34家。成功举办县第四届“春茶节”,承办了全国蛇类养殖技术交流会,进一步提升灵山特色农业知名度。

201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7.85万公顷,总产值41.19万吨,超额完成钦州市下达任务。扶持园丰牧业、龙三钱、宇峰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辐射带动特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县茶叶、蚕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植优质茶107公顷,改造老茶园67公顷;新植桑树191公顷,蚕茧产量925吨。特色养殖业发展持续向好,新建7个标准化奶水牛规模养殖场;养蛇产值8亿元,灵山县生态养蛇致富经验在全国性会议上重点介绍推广。是年,灵山县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茶叶十大转型升级示范县”和第四届“中国名茶之乡”。

2015年,灵山县建立粮食生产责任制,大力推广超级稻等新品种和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活动。实施菜蓝子工程,扶持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和秋冬农业蔬菜生产。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发展巩固莪术、霸王花等特色农作物种植。扩大茶叶等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创建标准果园示范面积143公顷;推广应用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等技术;引进推广释迦果、东魁杨梅、澳洲坚果等一批名特优新水果林业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原则,实施造林绿化工程,优化林种、树种和产业结构,推进村屯绿化、生态能源、林下经济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59.97%,比上年增长4.4%。生猪生产发展平稳,奶水牛强劲发展,家禽、牛羊、水产养殖业稳步发展。畜牧水产产品质量安全,全县水产畜牧业经济继续保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良好态势。全县新增各类农业机械3800台(套),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提高52.12%。完善民生水利工程,续建新建水利工程144个,完成水利项目投资1.61亿元,推进中型思明水库和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90处,解决7.78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推进3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1个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人为水土流失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灵山县大力发展养羊发“羊财”。图为2014年佛子镇桂山村养殖户羊群(蒙国平摄)

2016年,推广应用粮食增产增效“早稻+晚稻+冬种马铃薯”模式和超级稻等新品种及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活动。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保障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引导果农对荔枝、芒果果树进行品种改良,推进标准化建设。全县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灵山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成功建设为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灵山香鸡生态养殖(核心)示范区”“灵山县三喜番石榴(核心)示范区”成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全年完成山上造林2667公顷,义务植树140万株,自治区下达灵山县的2074个“村屯绿化”任务全部竣工。“林下养蛇”“林中养鹿”“林间养蜂”成为灵山县林下经济的“三张名片”。按照“县不漏镇、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防控要求,全县100%完成牲畜口蹄疫免疫注射,畜禽规模化养殖场监管覆盖面达100%。新增高性能联合收割机215台,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71.86%。建成4个“饮水净化”示范项目和县级农村饮水安全水质检测中心。

2017年,全县推广优质稻4.71万公顷,杂交稻4.56万公顷,超级稻3万公顷。引导鼓励水果生产、加工、销售大户注册水果商标,新注册水果商标6个。推广应用配方技术施肥9.14万公顷,病虫害综合防治6万公顷。新圩镇锦波生态蛇养殖示范园、三隆镇益丰园柑桔产业示范园、旧州镇生猪养殖示范园、丰塘镇英榜茶叶示范园这4个乡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获自治区人民政府认定(入围)。全县发展林下经济面积3.64万公顷,实现林下经济产值17.76亿元,森林旅游收入1.13亿元。推广“微生物+”生态养殖技术,开展畜禽生态养殖场认证工作,全县41个畜禽养殖场通过自治区生态养殖场认证,其中五星级6个、四星级12个、三星级23个。加强农机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推动农机专业合作社承领水稻、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项目和新机具新技术推广项目,解决了部分田地丢荒问题。(www.xing528.com)

2017年灵城街道白水村柑果产业园(灵城街道提供)

2018年,县委、县人民政府作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深入实施“特色农业提升工程”,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成功创建提升149个示范区(园、点),其中自区级1个、县级2个、乡级16个、村级130个。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8家,家庭农场247家。宇峰公司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填补了灵山县无国家级龙头企业的空白。打造农村“产业富民”示范点25个。“双高”糖料蔗基地完成土地流转24个片区403公顷,全部完成自治区下达灵山县1600公顷“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任务。农业品牌入选2018年广西品牌目录3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个。构建河湖治理新机制,基本建立河长制,实现河道管理秩序根本好转。全面推进第三期整县高标准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面积6796公顷。借助“2018·灵山荔枝文化旅游节”,全县共销售荔枝16.5万吨,促进了果农增收。是年,灵山县先后被国家列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中国好粮油行动示范县”“全国县域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县”。

2017年灵山县百年荔枝核心示范区(三海街道办提供)

2019年,农村确权承包土地5万公顷,占应确权农户总数的99.44%;农村土地流转面积0.89万公顷,承包金总额5328万元,增长319万元。农业品牌亮点纷呈,“灵山奶水牛”获批成为广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项目,园丰牧业公司饲养的生猪和活鸡荣获无公害产品认证,三喜番石榴合作社种植的番石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茗桂茶业公司的茶叶获得有机转换认证。同时,灵山荔枝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灵山凉粉入选第二批广西农产品品牌目录中的农业区域公用品牌,“宇峰”牌黑凉粉入选第二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中的农业产品品牌。是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5.99亿元,比2012年增长71.25%。茶叶总产量1.12万吨,增长77.78%;水果总产量88.7万吨,增长56.41%;年末森林面积17.87万公顷,增长4.5%;森林覆盖率64.2%,提高9.88个百分点。全县有农民合作社981个,家庭农场241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