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宁家大院-津埠巨绅宁星普的故居

天津宁家大院-津埠巨绅宁星普的故居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金城清末民初天津卫谁人不知宁家大院,而宁家大院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津埠巨绅宁星普。以天津、上海等大城市为首,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对续约、抵制美货的反美浪潮。当时天津商会中的王、宁、卞、幺四位总董一致商定召开工商界代表大会。庚子后,天津原有五家斗店倒闭了三家,当时所存两家,仅以天津城外西集永丰屯的怡和斗店支撑着云集于天津的大江南北粮食的收售任务。

天津宁家大院-津埠巨绅宁星普的故居

金城

清末民初天津卫谁人不知宁家大院,而宁家大院的主人就是赫赫有名的津埠巨绅宁星普。

宁星普是英国“皇家四大行”之一的新泰兴洋行华总理、天津织缝公司总董、天津考工厂总理、英美烟草公司股东

1903年受直隶总督袁世凯委派,宁与卡煜光、王贤宾、幺品珊共任天津商务公所四大总董,后公所改为“天津商会”,宁仍任总董。1905年商会改组,宁星普被选为协理、总理。

天津商会建立时,正值八国联军血洗天津之后,市面凋敝,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当时商会的建立,为振兴商业,缓解金融危机,整顿市面,赞助社会公益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为此,宁星普和其他三位总董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宁星普,名世福,以字行,直隶(今河北省)青县大兴口人,幼年丧父,随其母胡氏当佃户。1857年15岁的宁星普走向社会。他收过草帽辫子,垒灶卖过开水,赶着毛驴贩过粮食……后来与同村贾某结伙去宁夏,闯800里瀚海经营日杂货,带回药材如红花、麝香、冰片等。因路途太辛苦又多盗贼,干了两年有点积蓄,他就置了一挂骡子车,搞起长途运输。后又联络同行,组织车队,从直隶、山东、河南等地将“辫子包”拉到天津(当时没有汽车),由于工作勤恳诚实,受到洋行信任,被保举为五洋行搬运把头,后又被推荐到太古洋行当练习生。

宁到太古洋行,如上一层天,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改掉往日跑运输时的那种粗犷习气。他白天勤奋地工作,晚上向同事学英文口语。几年后,他便通晓了一般英语对话和一些社交礼节。

一天,宁见洋商为一笔讨不回的“死债”而愁眉不展,他毅然挺身而出,愿为其去英国讨债。开始洋商不信,见其态度诚恳才应允,并告诉他:“欠债人叫罗兰·伊斯特,是个极其不好对付的无赖,要不来就算啦,若要来给你一半!决不食言。”嗣后洋商为其准备了路费和船票以及有关函件,并亲自送他在塘沽登船。

宁登船后,真可谓“吉人天相”,他在船上结识了回国述职的英国驻天津领事乔治·洛克布斯。他们在一路同行中建立了友谊,并答应到英后为其讨债帮忙。到英后费尽了周折,最后把债务的事捅到了女王维多利亚那里。英王认为:两个英商的债务纠葛将影响到大不列颠在世界的声誉,于是一面答应过问此事,一面对这位只身来英讨债的华人表示钦佩。不久便讨回了这笔债款,买了一轮船毛呢运回天津。洋商不失前诺,连本带利分给宁一半。宁始巨富,名亦鹊起。时正赶上英商维利参承办新泰兴洋行急需选用人才,见宁如此能干并受到工商界广泛赞誉,便将其聘为新泰兴洋行买办。宁上任如鱼得水,凭其在洋行界多年打交道的经验,几年就使新泰兴的生意兴隆起来。

作为商业巨子的宁星普虽有万贯家产,但素日生活简朴,乐善好施,同情劳苦大众,热心公益事业,而且爱国、有正义感。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天津,当听到联军攻进天津后准备屠城后,他心急如焚,决定约请其他洋行华董及津城名流去见英将西摩尔,说服其不要乱杀无辜,结果无人敢出面,最后横下一条心,自赴敌营。

宁快要接近联军司令部(当时的梁家园北洋西学堂即现在的海河中学)时被挡住了。时值酷暑,宁星普年届花甲,急得通身大汗,两眼发黑,正在万般无奈之际,恰遇德国人、开平煤矿总办德璀琳骑马过来,宁与其素有交往,听宁所言后,答应为宁帮忙,领其去见西摩尔。

接见他们的是英将多瓦德,还没听完宁星普的话,便大吼一声一脚将宁踢倒,叫嚷着说:“你们中国人排外,杀我教民烧教堂,连我们公使也敢杀……”宁翻身起来勃然大怒,撇开翻译直接用英语慷慨陈词:“酿成国际事端,自有责任承担着,这与百姓何干?你们西方不是讲天赋人权,神圣不可侵犯吗,乱杀无辜是文明国家所为吗?”但谈什么英将也不答应,宁要以死相拼,德璀琳见状急上前挡在宁与英将中间,并向英将说:“此人素为贵国太古洋行,尤其是维利参先生所倚重,去过大不列颠,连女王维多利亚都知道他……”

宁回来后,其见义勇为,据理力争,毫不妥协的行为赢得了津门各界赞誉,并为其挂了功德匾。

1902年应大实业家、北洋政府官员周学熙之邀,宁星普任天津考工厂总理。(www.xing528.com)

考工厂是中国北方第一个国内外新产品推广中心。它以开通民智、启人智慧、提倡工商业之进步为其宗旨。地址在北马路龙亭后,有楼房30余间做展室。

在宁星普及其同仁共同努力下,通过一年多时间谋划,联系了大江南北几百家厂商,征得几千件商品参展。如北京景泰蓝工艺品、浙江竹编制品及黄杨木雕、南京的云锦、四川的蜀锦、精密仪器、玲珑剔透的各种器皿、油画、彩塑等,可谓巧夺天工,应有尽有。每天有上千人参观,上百种货物销售,轰动一时。为复兴天津经济,推动天津手工业发展与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备受瞩目。后因展品逐年有增无减,将其定为永久性展览馆,更名为“劝工陈列所”,并迁至河北中州会馆北首劝工会场。

1904年美国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华工条约》期满,旅美华侨10万余人联名上书清廷,要求废约。其时美国不但不履行终止条约的承诺,反而变本加厉地威胁清廷要续订新约,引起了举国上下一致震怒,工农商学兵无不群情激昂。以天津、上海大城市为首,全国各地掀起了反对续约、抵制美货的反美浪潮。当时天津商会中的王、宁、卞、幺四位总董一致商定召开工商界代表大会。会上由会长王竹林宣读《不售美货说帖》,宁星普在大会上慷慨陈词,受到200余位与会代表的欢迎。众人当场签字画押:“决不买美国货,如有违者甘愿受罚。”6月18日,商会绅商不顾直隶总督袁世凯的阻挠破坏,与学界联合举行集会,面议抵制办法。宁星普在会上号召“吾绅商尤当始终无懈,分途布告切实举行不购美货”,“得到阖座同声公认”。当时各大商号带头在门前贴出“本号不卖美国货”的声明告示,而宁等人每天拄着手杖出入天津各大商号,一面检查一面宣传,在场百姓见状无不鼓掌欢呼,场面尤为感人。

庚子后,天津原有五家斗店倒闭了三家,当时所存两家,仅以天津城外西集永丰屯的怡和斗店支撑着云集于天津的大江南北粮食的收售任务。不料至1905年,怡和斗店因经营亏空出现危机,准备歇业。消息传出,天津各粮行一时纷议惶恐,市面人心浮动,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关系到天津民食所需,而且直接危及到京都(北京)。事情紧迫,怡和斗店经理张继祖深知问题的严重性,找到宁星普再三恳求,请宁设法挽救局面。宁思索再三,义无反顾地接手了此事。他一面提倡招股租押该店,尽速筹集股本维持民食,并将该店更名为“怡和斗店有限公司”;一面为该店归还欠债,以免出现不测。一切办妥,众股东推举宁为创办人、总经理。尔后马上制定怡和斗店有限公司章程,章程第一章开宗明义地讲明:“本公司系接办斗店,专为救国济世镇慑人心而设,实与予筹股本创办图利者大有区别。”在第五章“股份”第五条中写明:“本公司系为保全民食而设,只招华股不招洋股,各股东不得以己名代洋人入股,亦不准以股票转售洋人,或抵押洋款,如查有以上情事,定将股本交公,股票息折注销。至洋人银两,自向代他人及原经手人理楚,与本公司无干。”此内容在社会上一经传开,褒扬之声不绝于耳,私下有人问宁星普为啥不准洋人入股,答曰:“民以食为天,粮食乃民命所系,若操在洋人之手,民命危矣,国柄更危矣!”

1906年宁星普、王竹林联合呈请直隶总督袁世凯,申办商会劝工会,并在天津首次举办“国货观摩展”,获准后得到天津各厂家、手工业者大力支持,群情激昂,纷纷送展品,商会决定只收土货不收洋货,而且一律免税,此举大长国人志气,受到各界赞扬,各商报也给予专评报道。

1914年9月24日,以宁星普、杜宝祯等人因法国驻津领事向老西开移民、派巡捕,企图强行占领,特向天津商务总会投递说帖,要求开会研究对策,又向朱家宝(时任直隶民政长兼直隶总督)上禀,请即认真交涉,是为天津人民反对法国强占老西开的先声。

作为一个洋买办的宁星普,不但富有爱国心和正义感,而且热心公益事业。他于1893年和1895年,两次捐银3000两,购置青县徐李庄庙地15顷,又为青县永安书院提供经费,后又建县立初高级学堂,并且在青县和兴济建了一所有34间校舍的初高级小学——惠诚小学,并承担一切经费开支。1908年又捐资在兴济运河上设一大义渡。

每逢灾荒百姓遭难之际,宁星普都捐款相助。如1895年直隶旱灾、1911年东三省鼠疫、1915年直隶濮阳地区黄河决口、1917年直隶105县沥涝等他都捐出巨资。1911年东三省流行鼠疾,流传到天津,人心惶恐,宁星普除了捐款外,还主动在天津捐地30亩,用于盖医院对鼠疾进行防治。

宁星普特别重视慈善与实业教育相结合。他极力倡办“天津教养院”,将慈善与工艺教育结合起来,培养他们自食其力的能力。他认为:“此等灾民沦为乞丐,若不设法安插,实于地方治安大有关系,恐其对津市商民造成扰累。”1915年他将已停办的育黎堂、栖流所旧址改办为教养院收容灾民。教养院采用“教养兼施”的方式。所谓教养兼施,就是摈弃过去那种消极的单纯收养和施舍,教以工艺使自食其力。

1911年宁星普与时任天津警察厅厅长的杨以德集银100万两,在南市开办荣业产业公司,专门以买卖地产及造屋出租扩张市场为业。当时南市一带是日德法租界与天津城圈之间的开阔地,其中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基于防止租界外扩和利权外溢,通过精心筹措,终于将以郭移爽、倪文翰、岳毓泰为创办人,宁星普为总理的“荣业产业公司”这块牌子立了起来。几年后,他们清除了南市的大片污水洼地,盖了几条街的房舍楼馆,皆以荣字头命名,为后来南市的繁荣打下了基础。

宁星普还于1908年个人集银50万两,在吉林兴办垦殖场,该场实行工薪制,其目的正如他所说:“一则兴地利,一则养民生。”据说,该场后来还购置了俄罗斯的拖拉机。

宁星普穷困潦倒在青少年,发迹在中年,最后晋升为新泰兴财东,可谓风光无限。自80岁便闭门谢客,颐养天年,直至终老,享年86岁。

(作者系宁星普亲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