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华远古史:玉、石、骨、角、竹木业

中华远古史:玉、石、骨、角、竹木业

时间:2023-10-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玉、石业玉器之被人注意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玉质之天然美质使当时的氏族首领深为爱好。经唐诗人韦应物、韩愈等作《石鼓歌》表彰之,始显于世。石鼓因形似鼓,故俗以鼓名。骨、角业骨、角器也是周人生活中重要的器用,如当时人不论男女贵贱,每人头上必有簪发用的骨笄一至数支。在张家坡的西周早期骨器作坊,发现了大量骨、角镞半成品和鹿角、兽骨,以及砺石等。

中华远古史:玉、石、骨、角、竹木业

玉、石业 玉器之被人注意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末期,玉质之天然美质使当时的氏族首领深为爱好。到商、周时,统治阶级对玉器尤为重视。传说“商王纣取天智玉琰身厚以自焚——焚玉四千——几武王俘商旧玉亿有百万”(《汲冢周书·世俘解》)。可见商人制玉数量之大。而周人对玉器更为重视。因为玉除了赏玩之外,又增加了迷信的色彩。他们常以玉赂神,求福免灾,甚至有人以为服之可长生。当然最普遍的还是为了装饰,爱把美玉佩带在身上,即所谓“佩玉”。见于《诗经》的,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杂佩以赠之”;《诗经·郑风·有女同车》:“将翱将翔,佩玉将将”;《诗经·小雅·采芑》:“方叔率止……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葱珩”。当时的将帅或美女,无不佩玉。玉饰的需求多,必然会有大批制造玉饰的作坊。近年来田野考古发现了许多玉器作坊遗址,如在凤雏、召陈两个大型建筑遗址附近,分布了许多各类作坊,其中就有玉器作坊遗址。见之于一些有关的考古报告中。

说到制石业,虽然历史悠久,但因石制品多重实用,朴素无华,很少有精工细琢的艺术品。除了少数石磬、石鸮外,只有唐时才在陕西凤翔府荒野中发现的岐阳石鼓十个。经唐诗人韦应物韩愈等作《石鼓歌》表彰之,始显于世。石鼓因形似鼓,故俗以鼓名。每石周壁各刻诗一章,共存残字四百六十余,篆刻工整,辞句古雅。刻石年代,学者意见有分歧。我们认为《石鼓文》可能与《诗经》的《大雅》、《小雅》时代相近,大概是西周末到春秋前期的秦刻石。

骨、角业 骨、角器也是周人生活中重要的器用,如当时人不论男女贵贱,每人头上必有簪发用的骨笄一至数支。其顶端往往雕刻着装饰花纹。由于用者多,所以制造的数量最大。骨镞是一箭射发不复返之物,所以用量、制造量也大。其他如骨锥、骨针、骨铲、骨梳等等,在田野考古遗址中均多有发现。至于角器不如骨器多,那是因为以牛角、羊角、鹿角为原料,角比骨的硬度大,制造雕刻较难,往往用作装饰品,或作良弓用。《诗经·小雅·角弓》就有“骍骍角弓,翩其反矣”。(www.xing528.com)

制造骨器的作坊遗址,在沣西曹家寨和张家坡都有发现。在张家坡的西周早期骨器作坊,发现了大量骨、角镞半成品和鹿角、兽骨,以及砺石等。从这些遗物中可以推知,当时制造骨器大体要经过选料、裁材、制成半成品、然后在砺石上细磨几个工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成品和半成品,只有镞和笄两种,说明当时制骨业的内部已有一定的分工[1358]

木业 古人需要的器物最多的是竹木器。这种器具原料多,制作易,技巧精,古人器用的大部分,当首推木器。惟木器易腐朽,流传不易,而由文献证之,木工所占比重远较金、玉、石、骨为大。战国时文献《考工记》所述30类工种中,攻木之工就有7种之多,包括建筑业、车工业、兵器业和用器业四大类。其中建筑业的规模最大,从田野考古发现的遗迹可推想。如岐山凤雏村出土的大型建筑,可能是西周早期的遗存。离凤雏村遗址2公里多的扶风召陈村,也出土了一群大型建筑基址,是王室宫殿,年代为西周中晚期[1359]。车工业是有关战阵和交通的车的制造,以木工为主,还须有青铜工、革工、玉工等互相配合,才能造成。周代车的造型,可以从西周很多车马坑的遗迹中了解得很清楚,已详各考古发掘报告中,此不赘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