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及衰落

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及衰落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传统美术进入另外一个高度。中国传统美术发展到南北宋时期,更是在皇宫内设置专业的美术创作机构,广泛地招揽全国出名的画家,专门为宫廷作画,逐渐地形成一种画别“院体画”,画风紧密结合宫廷生活和习惯,严谨而缜密。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美术进入十分成熟的时期,根据势极必反的原理,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顶峰必定开始逐渐削弱与衰落。

中国传统美术的发展及衰落

传统美术是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括绘画、书法雕刻陶艺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不仅仅是一种能力,它也是一种技巧,并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美术自人类产生就出现了,到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美术体系和完善的美术概念。美术更是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又高于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也离不开美术的装点。如果给美术一个时间节点,过去一定时间的美术元素都应该称之为传统美术,那么它的内容便更加丰富和充实,这使传统美术在美术界自成体系并独具特色。

中国美术最开始是出现在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中,美术最典型的代表是彩陶艺术,彩陶是距今五千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生活器皿。它是在初成型陶器上进行色彩的描绘与搭配,色彩搭配完成之后再进行烧制,最后能够使颜色与陶土紧密结合成为彩陶。彩陶质朴简单,规格整齐,是美与实用最初的结合。彩陶应用于原始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使用范围遍布整个国家,是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现形态。

先秦,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青铜时期。青铜主要用于生活用品、生产工具、乐器,一小部分应用于军事战争。在先秦生活中,青铜器用于典礼祭祀最多。青铜器色泽青黑厚重,根据不同的用途会有不同的造型,各造型优美独特并与实用紧密结合,是典型的美与实用的代表,它也是先秦美术代表。先秦时期的美术代表,除了青铜器外还有各种绘画,包括帛画、各种壁画砖画。我们都知道,先秦的墓室壁画尤其出名,它是前秦艺术发展的一个典型的样式,融合了先秦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风俗以及丧葬习俗。经历历史变迁遗留下来的先秦壁画,为后来美术的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坚实基础,也是中国美术兴起壮大的一个节点。另外,在先秦时期,雕塑也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生活当中,并且慢慢地脱离装饰工艺的附属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装饰工艺。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不断地继承传统,并进行创新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的审美风尚出现,其中南朝的四百八十寺尤为著名,它代表南北朝时代佛教美术开始广泛流行,它的主旨思想是服务于封建统治的。另外,南北朝也遗留下来很多石窟艺术,比如位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它代表着早期的庄重威严的艺术特点,而位于洛阳龙门石窟则代表着绘画艺术中的理想美。除此之外还有人物画、山水画也开始出现、发展,并且,人物画和山水画也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专业的画系。(www.xing528.com)

隋唐五代时期,中国传统美术进入另外一个高度。因为隋唐时期,人类文明更加完整,政治经济文化自成一体,社会发展更加健康和谐,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充分顺利的发展。隋唐时期的美术艺术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人物画的发展,以阎立本、尉迟乙僧、康萨陀为代表;第二个时期是山水画的发展,以王维、张燥的水墨山水画和李思训、李朝道的青纱女水画最具代表性;第三个时期是雕塑艺术的发展,隋唐时期的雕塑受吴道子的画风影响最为明显,杨惠之成为雕塑界的代表人物,而且,隋唐雕塑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佛教艺术的影响,使得佛教艺术与本土的宗教艺术相结合,雕塑完整地显示出沉着大气的民族气质。

中国传统美术发展到南北宋时期,更是在皇宫内设置专业的美术创作机构,广泛地招揽全国出名的画家,专门为宫廷作画,逐渐地形成一种画别“院体画”,画风紧密结合宫廷生活和习惯,严谨而缜密。到了元代,在院体画的基础上,以写意为画风的文人画开始盛行,院体画与写意画相结合,使南北宋元代的画作趣味突出,笔墨结合得更加完善传神。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美术进入十分成熟的时期,根据势极必反的原理,当事物发展到一定的顶峰必定开始逐渐削弱与衰落。在成熟和衰落交替循环这样一个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传统美术的发展有守旧保守的一面也有创新与时俱进的一面。在明代,文人画占据着画坛的主流位置。在明朝刚建立的时候,戴进、吴伟打破元代文人画的风格,重新恢复南北朝宫廷画风格,并得到一定的发展,受到民众的认可。宫廷画在明代的发展,使得文人画受到了一定的威胁,文人画画家于是推陈出新,重新创立风格鲜明、画质丰富的文人画,两者争相斗艳,使得明清画坛一片繁荣的景象。在这一时期,民间的通俗美术也逐渐产生发展,人们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寄托在画中,就催生出木板年画,并且木板年画在一定时期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后来,随着西方文化的不断渗入,中国传统美术在陶瓷纺织、园林建筑、家具等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