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成果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影响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如何生成,依然要从文献研究说起。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人格魅力与校园环境等对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产生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可以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家庭氛围、家庭传统、父母的价值观等影响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

大学生思政课学习的影响因素及研究成果

影响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及社会因素之间的作用机制如何生成,依然要从文献研究说起。黄冬霞、吴满意的《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内涵、构成和形成机理》中认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协同作用的过程,其形成机理包括“期望—参与—满足—认同”的内生机制(教育对象学的期望、教育对象的参与体验、教育对象的需求满足和教育对象的价值认同)和“期望—整合—优化—共建”的外生机制(教育者教的期望、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环境的优化和教育主体的共建),是内生机制和外生机制深度融合的结果。[16]《思想政治教育获得感:概念、生成和形成机理》中认为,情感预设与期待是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生成起点,共情阶段是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成长点,有效对话是大学生“基础”获得感的关键点,意义共享是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落脚点。可见,学者普遍认为,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影响因素分为内因与外因。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内因是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存在的基础,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本质;外因是事物之间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外在条件,能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的进程。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管外因的作用有多大,都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同时,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内因与外因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根据上述关系,个人因素是内因,是基础性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产生决定性影响;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通过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产生间接影响。在影响学生对“基础”课获得感的生成中,个人因素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同时起作用,缺一不可。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师人格魅力与校园环境等对大学生“基础”课的学习产生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可以产生深远且持久的影响,家庭氛围、家庭传统、父母的价值观等影响学生对“基础”课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大学生是社会的人,不能脱离社会关系而存在。社会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影响也体现在多个方面。影响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因素模型假设如图3-12所示。

为了解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者对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总量表及各个维度分量表获得感的预测力,采用逐步多元回归法(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对这些变量进行预测力检验,根据统计准则依次选取自变量进入回归模型中,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四个自变量中找出对效标量最具预测力的自变量以构建一个最佳的回归分析模型。(www.xing528.com)

图3-12 影响大学生“基础”课获得感的因素模型假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