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成果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建立本土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

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研究成果

知行合一”虽然是王阳明提出来的理念,但自古以来就是先哲们在知行观上的共识。荀子曾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荀子·儒效》)王阳明也强调,“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传习录·上》)。只有把“知”落实到“行”的层面,才会产生真知,这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的意念相通。

1.校外社会调研

古人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调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根据《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4)》,大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对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的影响认可度最高,远高于其他因素。中央十六号文件指出,高校要以“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为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中,也要求专门设置实践课时。因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社会中去参观调研,增加其感性认知,也是培养大学生成为合格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举措。例如,多年来,浙江工商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一直在有序开展。例如,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每学期都会带学生去湖州马长林警务室调研,就关于延迟大妈退休年龄意愿的调查、关于当今社会人们做志愿者意愿的调查等课题开展座谈会;有教师带学生赴余杭经信局调研,就关于激发和保护民营企业家精神的调查、关于微小浙商调查(微小浙商案例)等课题与相关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有教师带学生参观余杭梦想小镇,在555电商产业园与企业领导人亲密接触;还有教师带学生远赴江山市第一中学,就关于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现状做调查,和中学师生开展多场座谈会,发放问卷500份,为浙江省高考改革提供了建设性意见。在和参与调研的学生访谈中,教师们发现,虽然每次调研无论是从选择联系、接洽调研目的地还是组织学生往返都困难重重,其间还会有种种突发状况,但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都能一一克服;而且,被选为班级代表参与实地调研也是一种荣耀。在调研中,学生们不但了解了社会现实,也学到了社会治理的诸多经验,提升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比课堂理论教学效益更大。因此,学生外出调研的积极性逐年高涨。

2.建立实践基地

地方传统文化积淀着民族精神最深沉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植根的文化沃土。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提炼精选一批凸显文化特色的经典性元素和标志性符号,建立本土化的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更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例如,浙江素有“鱼米之乡、丝茶之府、文物之邦、人文渊薮”的盛誉,在历史的长河中,浙江涌现出一大批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各业名人,如于谦龚自珍章太炎钱学森、宗庆后、陆游鲁迅秋瑾蔡元培竺可桢周恩来、沈钧儒、王国维茅盾金庸邵逸夫包玉刚吴晗、童第周、严济慈、张静江、钱玄同苏步青、南怀瑾、章乃器、吴菊萍、吴斌、黄小荣、吴连表等。他们有的是爱国将领、爱国诗人、归国科学家,有的是商界风云人物、各界精英,有的是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在他们身上都体现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自强不息的责任意识和无私的利他人格,是学生提升思想政治素养的优秀模范。当然,也可以根据地方资源的性质有所侧重。例如,革命文化纪念地、历史建筑、传统民居、工农业遗产、名城名镇名街名人故居等应侧重于认知目标,强调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资源的理解与认知,开展历史和社会责任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地方传统文化中偏重于精神方面的文化资源,如慈善文化、孝敬文化、诚信文化、地方传统节日文化等,应着重于情感标的培养,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精神体验;对于地方传统文化侧重价值方面的文化资源,如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诚实守信、建功立业等,应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突出学生价值观的选择。总之,融优秀地方文化资源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更能入脑、入心。

3.鼓励社会服务

各类观察证实,善行会增加善意,恶行会增加恶意。一个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的人,其环保态度会更坚定,一个充当过志愿者的人其助人态度也会更明确。这是因为,认知神经学家证实,这些实践活动经由主体整理、类化、加工形成具有组织化的经验知识结构和个体行为模式。因此,可以通过塑造公民的习惯而使他们变得更好。当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个体在长期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持久、稳定的反应倾向,需要不断刺激和强化。因此,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志愿服务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人格、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的有效方式。例如,重阳节期间,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除了让老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与真情外,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美德,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让他们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可以由学校出面,组织学生在当地举办重大集会活动(如G20峰会、亚运会马拉松残奥会)时做志愿者。在寒暑假期间,鼓励学生参加“三下乡” 暑期社会实践、学雷锋志愿服务、义务献血、党员义工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或者依托重要历史时刻,开展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长知识、受教育、长才干,升华思想认知,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和中华传统文化“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注释】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4]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www.xing528.com)

[5]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1-26(6).

[6]习近平.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1).

[7]金耀基.中国民本思想史[M].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7.

[8]李学勤.尚书正义十三经注疏标点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13.

[9]张维迎.法律制度的信誉基础[J].经济研究,2002(1):3-13+92.

[10]习近平.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5.

[11]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

[12]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6:292-293.

[13]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侯玉波,乐国安,张智勇,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1.

[14]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4-3-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s7061/201403/t20140328_166543.html.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