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贵州安顺市酒厂-安酒,国家级优质酒

贵州安顺市酒厂-安酒,国家级优质酒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63、1983贵州省名酒;1986年贵州省第四届评酒会金樽奖;1989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酒度有38、45、55度。香型:大曲浓香酒度:55度总酸:0.5~1.7克/升总酯:≥2.5克/升贵州安顺市酒厂原系在“醉群芳酒店”的基础上建立而发展起来的,1951年称为“利民酒厂”;1958年安顺设市后,改称为“安顺市酒厂”。此后,安顺市几度改撤、复立,该厂名称也随之几经改变。

贵州安顺市酒厂-安酒,国家级优质酒

【部分获奖历史】1963、1983贵州省名酒;1986年贵州省第四届评酒会金樽奖;1989年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工艺及风味特点】该酒选用优质高粱、糯米为原料,以小麦制成陈曲为糖化发酵剂,用万年糟配料,老窖发酵,采用混蒸混烧工艺,经蒸馏、陈化、勾兑等工艺酿造而成。酒无色透明,芳香浓郁,醇和甘洌,尾子干净,余香绵长。酒度有38、45、55度。

【理化指标】香型:大曲浓香

酒度:55度 总酸:0.5~1.7克/升 总酯:≥2.5克/升

【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贵州安顺市酒厂原系在“醉群芳酒店”的基础上建立而发展起来的,1951年称为“利民酒厂”;1958年安顺设市后,改称为“安顺市酒厂”。此后,安顺市几度改撤、复立,该厂名称也随之几经改变。实物显示,此期间该厂名称在“安顺市酒厂“安顺酒厂”之间反复变更,1985年后稳定为“安顺市酒厂”。

安顺市位于贵州西部高原之旅游胜地,古属夜郎国境内,以黄果树大瀑布而闻名。其境内的酿酒品类繁多,且历史悠久。以原料区分有米酒、糯米酒、苞谷酒、高粱酒等,以品种划分有烧酒、甜酒、“便荡酒”等。

民国时期,安顺城内开设有一个生产浓香型大曲的酒坊,1940年后卖给周绍臣(安酒的创始人),周便将酒坊取名为“醉群芳”,并引入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以高粱、小麦、糯米为原料,用大麦、豌豆、中草药制成酒曲,采取“自然发酵“脂窖“回沙“陈酿“勾兑”等工艺精心酿造出浓中带酱的地方名酒。其酒色透明晶莹,气味芳香浓郁,酒体丰满爽口,回味绵甜悠长,人们把这种酒叫作“周茅”。

后来,因受时局的影响,“醉群芳酒店”不仅没有发展壮大,反而走了下坡路,到了解放前夕,已气息奄奄,濒临倒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5月人民政府接收了“醉群芳作坊”,将它并入“利民酒厂”,后成立为“地方国营安顺酒厂”。

“醉群芳”并入国营酒厂后,老板周绍臣及其工人蔡云洲、庄镜华、赵世希等20多位老工人,继续留在厂里工作。1953年,以周绍臣为代表的一批老酒师、老工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对“周茅”做了重大改进。改进后的产品不仅保持了“周茅”的传统,而且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与此前周家所产“周茅”有所区别,新酒改名为“安茅”。1954年,该厂在引进商标注册时,取“安顺所产”之意,将“安茅”改名为“安酒”。因品质超群,安酒自1958年即远销东南亚国家,广受欢迎。

后来,因为酿制安酒所需药材日渐紧缺,影响了产量的迅速提高,经研究学习省内外浓香型名酒的工艺,酒厂于1963年采用白水曲和混合蒸烧法,改为浓香型酒生产工艺。改进后的安酒,具有浓香型酒的风味特色,酒液清澈透明,香气协调,醇和味甜,爽口味长,当年即获得1963年贵州省第一届“贵州名酒”称号。从此“安酒”之名及香型被确定下来,一直沿袭至今。

1984年,安酒在北方打开了市场,产销量猛增,年产量迅速上升到2000吨。1988年3月,以安顺酒厂为主体,成立了贵州安酒集团总公司,并升格为国家大二型企业。当年,集团公司全年总产销量达创纪录的1.4万多吨,缔造了一个白酒传奇神话

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安酒集团效益大幅度滑坡,经营陷入困境。一度享誉中外的品牌,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详情见文后所附历史资料)。

【商标及其他】据《安顺市志》记载,安顺酒厂最早使用的商标“黄果树瀑布”牌,于1960年《商标管理条例》颁布后申请为正式的注册商标(全标形式)。该商标的整体图案,与当年的汾酒、竹叶青有相近之处,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图63-1、图63-2)

进入20世纪70年代末期,国家制定了新的商标使用规定,但由于当年行政体制的划分,此时的“黄果树”牌商标归属于“贵州镇宁县酒厂”所有。

图63-1 20世纪60年代内销“黄果树瀑布”牌安酒(www.xing528.com)

图63-2 20世纪60年代外销“黄果树”牌安酒

出于此原因,20世纪80年代初期,安顺市酒厂在其产品的商标上,使用了一种较为模糊的做法,很容易让消费者产生误解(图63-3、图63-4),不了解的还以为是“黄果树”牌,其实,这就是“安”字牌商标。这种现象在1979年全国实行统一管理注册商标后尤为突出。如贵州福泉县酒厂的“泉酒”(将在省部优酒分册再予以介绍),因为失去了注册商标专用权,而采取的一种“擦边球”的做法。

因此,1980年后国内销售的安酒,实际上已经全部在使用“安”字牌商标,但人们此时仍旧习惯称之为“黄果树牌安酒”。

从另一方面上看,安顺市酒厂对商标的保护一直不够重视。比如,获得过伦敦国际博览会最高荣誉包装奖的特级脸谱安酒,也未见其加以注册保护。

图63-3 20世纪80年代初“虹山曲酒”上的商标图案

图63-4 20世纪80年代初“安”牌安酒商标图案(全标商标)

表63-1 安顺酒厂部分商标一览

续表63-1

图63-5 20世纪60—90年代部分安酒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