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白云边酒厂:国家优质酒收藏大典中的名优酒

湖北白云边酒厂:国家优质酒收藏大典中的名优酒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私人酿酒作坊继续生产白酒。“白云边”酒一经问世,即受到广泛好评。1994年6月,白云边酒厂改组并成立为“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表31-1白云边酒厂部分商标一览该厂的“白云边”牌为纯文字商标,同时也是酒名。白云边酒厂的另两个商标,“红粮”和“金松”牌未能查到其历史备案记录,因其存有混同性质,推断未能获准通过注册或者续展。

湖北白云边酒厂:国家优质酒收藏大典中的名优酒

【部分获奖历史】1984年轻工业部酒类质量大赛金杯奖;1988年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1979、1984、1989年第三、四、五届全国评酒会荣获“国家优质酒”称号及银质奖。

【工艺及风味特点】白云边是在松江大曲工艺基础上,吸收茅台酒和泸洲老窖之工艺精华,采用酱黄快曲糖化发酵,以当地八眼泉水为酿造用水、优质糯高粱为原料,经多次投料加曲、高温堆集、泥窖发酵、回酒发酵、双轮底增香、八轮分层、量质摘酒、分级储存、精心勾兑等工序而酿成。酒色清透明,芳香优雅,浓酱谐调,圆润怡长,有三型一体、三味俱全的丰满感觉,风味别具一格。度数有58、53、45、38度。

【理化指标】香型:大曲兼香

酒度:53~58度 总酸:≥0.85克/升 总酯:≥2.6克/升

【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白云边酒厂原为1952年5月创办的“松滋县人民酒厂”,1956年改名“松滋县酒厂”,厂址位于原湖北松滋县新江口镇北端;1981年易名为“湖北省白云边酒厂”。

图30-1 20世纪80年代部分“白云边”牌白云边酒

图30-2 “红粮”牌松江大曲

白云边酒厂分有两处厂区,老厂区位于松滋县(现松滋市)新江口大桥南端。古时,这里是由陆路洞庭湖的要道,商贸繁荣,是湖北产酒最多的地区之一,以酿有“金莲”“锦江春”酒而著称。759年,李白从巫山岳阳过此,与贾至等三人泛舟湖上,饮酒作诗:“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故此,得酒名“白云边”。

1949年前,松滋县域内多以生产小曲酒为主,均为私营作坊分散经营,规模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私人酿酒作坊继续生产白酒。1952年5月,“泰顺和”“胡春永”两家私营槽坊因欠所得税,将所剩设备、资产抵交给国家。松滋县政府接管后投资5000万元(旧币)进行改扩建,命名为“松滋县人民酒厂”,年产普通白酒100吨左右。1955年,酒厂在新江口大桥南面选点建设厂房,1956年建成迁入新址,改名“松滋县酒厂”。

1970年以前,松滋县酒厂只生产本地传统小曲酒,除县内销售外,部分销往邻近诸县。1972年,酒厂借鉴名酒经验,开始试制大曲酒;1973年投入批量生产,命名为“松江大曲”酒(浓香型60度)。此后,小曲酒逐步减产,改以生产大曲酒为主。(www.xing528.com)

与此同时,松滋县酒厂在松江大曲的基础上开始研制更优品质大曲酒的工作,先后9次组织派员赴湖南、两上黔川及河南、山西、北京、江苏等地的名酒厂参观学习,还将全国著名的酿酒专家和名酒厂的工程技术人员请进厂传教授艺。经过数百次的实验及长年窖贮陈酿后,松滋县酒厂形成了自己一套完整、独立的生产工艺,酿出了风格独树一帜的优质大曲酒,这种酒的总酯含量高达0.4%,定名为“白云边”酒(58~60度),1975年投入批量产

“白云边”酒一经问世,即受到广泛好评。到1985年,年产量200多吨,仍供不应求。1986年,38度低度白云边酒研制成功,当年获省优秀新产品金鹤奖,与53度酒在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上双获银奖。

1994年6月,白云边酒厂改组并成立为“白云边股份有限公司”。

【商标及其他】根据《松滋县志》载,1959年国家颁布《商标管理条列》后,松滋县域内并未有正式的注册商标,多为旧法自打标签,商标管理条例未能执行。1979年,松滋县境内经工商管理局注册的商标仅有6个。其中,有4个是松滋县酒厂的:“白云边”“松江大曲”“金松”“青峰”(此处原文转自《松滋县志》,应为全标酒名称,如松江大曲、青峰,对应的商标(logo)为“红粮”牌商标,图30-2)。

表31-1 白云边酒厂部分商标一览

该厂的“白云边”牌为纯文字商标,同时也是酒名。1975年,白云边被定为酒名时,该商标同时开始使用,1979年申请为注册商标。

白云边酒厂的另两个商标,“红粮”和“金松”牌未能查到其历史备案记录,因其存有混同性质,推断未能获准通过注册或者续展。这两款商标在20世纪80年代中初后,逐步被“白云边”商标所取代。

表31-2 白云边酒厂部分其他产品(截至19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