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郎酒厂的名优酒

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郎酒厂的名优酒

时间:2023-10-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四川古蔺县,位于“天府之国”的南部边陲,川黔之交。位于古蔺县城约80公里的古蔺郎酒厂,背依五老峰,面对赤水河,山青林茂,气候温和湿润。郎酒的诞生,源于1907年一名贩卖布、酒的商人邓惠川采用“凤曲法酒”回沙工艺生产的“回沙郎酒”。在省、地、县三级政府共同扶持下,1957年7月在二郎滩筹建“国营四川古蔺郎酒厂”。1963年,郎酒在全省名优酒评选会上被首次评为四川省名酒,开始崭露头角。

中国陈年白酒收藏大典郎酒厂的名优酒

【部分获奖历史】1963年四川省名酒,1985、1988年商业部优质产品及金爵奖,1979年第三届全国评酒会国家银质奖,1984、1989年全国第四、五届评酒会金质奖,获“国家名酒”称号。

【工艺及风味特点】该酒酿造工艺与茅台酒大同小异,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取郎泉天然水为酿造用水,两次投粮,8次加曲糖化,窖外堆积,窖内发酵,7次取酒,贮存3年后勾兑调味而酿成。酒无色至微黄透明,酱香醇净,清洌爽适,回味有果香气,饮后爽快,虽醉不上头、不口渴,风味类似茅台而自有独特之处。

【理化指标】香型:大曲酱香

酒度:39~55度 总酸:1.0~2.0克/升 总酯:2.0~2.5克/升

【历史沿革及企业建置】古蔺郎酒厂位于四川省古蔺县二郎镇,系1957年以“集义新槽房”为主体组建的“国营四川古蔺郎酒厂”;1998年,该厂完成改制,更名为“四川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四川古蔺县,位于“天府之国”的南部边陲,川黔之交。这里原是古僚人的聚居地,“夜郎国”属地。位于古蔺县城约80公里的古蔺郎酒厂,背依五老峰,面对赤水河,山青林茂,气候温和湿润。清乾隆年间,随着赤水河道疏凿,“川盐入黔”以及商贸发展,二郎滩逐渐繁荣起来。到19世纪初,二郎镇已是一个货栈广置、商行林立、盐号酒肆栉比鱗次的繁华集镇。

郎酒的诞生,源于1907年一名贩卖布、酒的商人邓惠川采用“凤曲法酒”回沙工艺生产的“回沙郎酒”。邓惠川,祖籍为四川荣昌县,世代以酿制“小锅酒”兼做小生意为生。他于1904年开办“絮志酒厂”开始烤制曲酒、高粱酒,同时配制玫瑰杨梅等几种花酒,产品销往遵义、毕节、良村等地,颇有盛名。不久后,他又大兴土木,兴建酒坊,扩充设施,改“絮志酒厂”为“惠川槽房”,所产各种类型酒,很快占领赤水河流域两岸市场。遂后,他开始研造茅台型的高档酒,改进“回沙工艺”,并在酒曲中添加几种中草药,改善曲种质量。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生产出一种酱香浓郁的新型美酒,正式定名为“回沙郎酒”。

“回沙郎酒”问世后,在很短时间内,不仅在重庆,贵阳等地“货至即售,一售即空”,甚至有少量还远销港、澳和东南亚一带,一时声誉大震。正当“惠川槽房”的回沙郎酒如日中天的时候,二郎镇上又出现一个由雷绍清创建的“集义酒厂”,虽然比“惠川槽坊”晚了20多年,但它所生产的另一个“郎酒”,在“郎酒”的发展史上,更令人注目。

“集义酒厂”于1933年集资创建(后成为郎酒厂老车间),建厂之初,即用高薪聘请茅台酒“成义酒厂”的总酒师郑银安和“惠川槽房”的酒师莫绍成来厂,共同担任“集义酒厂”总酒师,把茅台酒与回沙郎酒工艺融为一炉。此外,集义酒厂资金雄厚,技术力量强,生产规模和酿酒工艺都超过了“惠川槽坊”。因此,酿出的酒在质量上超过了“回沙郎酒”,成为与茅台酒香型完全相似而又别有风格的酱香型酒,定名为“郎酒”。

“郎酒”一涎生,就跟“回沙郎酒”一样,声誉鹊起。当年的市场上,消费者见到用朱墨色陶罐包装以软木塞住罐口,以红绳捆扎在用清洁无臭猪小肠封口的为“回沙郎酒”,商标上注有“惠川槽房”的厂名,图记是高粱和麦穗;用红绳扎装的为“郎酒”,商标上突出“郎酒”二宇,两边饰以麦穗和高粱,上注有文字:“取二郎滩优质官井(郎泉)泉水,优质本地高粱、小麦作原料”的说明。1949年前,由于战乱,“惠川槽坊”解体,“集义酒厂”亦濒临停产。

1950年11月,“集义酒厂”被査出密藏未纳税郎酒40坛,计重24355斤,被川南行署税务局追缴偷税款并罚款计20789万元(旧币)。后以拍卖推销存酒方式抵税罚款,该厂从此停办。

图14-1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郎酒厂部分产品

1956年,全国首届名酒会后,周恩来来川视察,指示恢复地方名优产品生产。在省、地、县三级政府共同扶持下,1957年7月在二郎滩筹建“国营四川古蔺郎酒厂”。除原集义酒厂厂址保留作老车间外,又先后新建二车间(天元号),三车间(回龙山)。并请回当年“惠川槽房”的邓大清、“集义酒厂”的沈国钧两位老酒师负责全厂的生产技术。后又派员去茅台酒厂,运回曲药200斤,配糟1万斤,当年恢复了郎酒的生产,产量1600多斤。

1959年,郎酒年产量达76.36吨;同时,还试制生产出“郎泉大曲”156吨。该酒是邓大清整理发掘“凤曲法酒”古老工艺,同时参考我国浓香型曲酒酿制方法,在酒厂各方协助下研制出来的酱香型产区的浓香型新酒。这种酒投入市场后,受到消费者欢迎,1962年后由于粮食减产而停产。由于这种酒生产周期短,技术容易掌握,1965年恢复生产后更名为“古蔺大曲”,开始逐步发展。后来,为了保证“古蔺大曲”的应市与生产,古蔺头曲被限制在年产20吨的规模。由此引起“古蔺头曲不是名酒中的名酒”之说,就是因为其产量稀少的缘故。

1960年,郎酒产量达到142.6吨,后因酒库与生产不配套,酒坛质量差,封口不严,出现酒坛爆裂、酒挥发等事故,1962年盘存时,损失51783斤。由此,1965年后,郎酒产品的瓶口,改用塑料瓶塞、瓶盖外加胶套,加以密封处理。(www.xing528.com)

1963年,郎酒在全省名优酒评选会上被首次评为四川省名酒,开始崭露头角。但后来的几年,因试用发酵力强的低温曲与高温曲混同使用,改七次取酒为五次取酒,生产周期减少4个月。工艺的改变,使郎酒变型脱格,产品滞销,连年亏损。到1970年产量下降到仅16.5吨,1971年停产。

1972年4月,郎酒厂再次派员赴茅台酒厂学习,同年10月试酿下窖,投粮8.8万斤,开始恢复郎酒生产。1973年,省专卖局拨款15万元,扩建厂房,增添设备,完善郎酒传统酿造工艺。几经周折后,郎酒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引进科学技术,继承传统酿酒工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1978年,在省第二次评酒会上,郎酒再次被评为四川名酒。同年,郎酒经中商部推荐参加国际博览会,打入国际市场,声誉日高。

1983年6月,郎酒厂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科研小组大胆挖潜革新,创造出“盘勾“综合使用调味酒”等新工艺,同时坚持“质屋第一、信誉至上”的原则,使郎酒正品率上升到97.6%,当年产量达413吨。1984年8月,郎酒荣升为国家名酒。

1986年4月,由国家投资3000万元的第一期扩建工程竣工投产,当年增产郎酒522吨。

【商标及其他】郎酒厂使用的第一代商标“郎泉”牌,推测启用于20世纪60年代中初期。该商标分有两种图案,一种为郎酒专用,另一种为古蔺大曲、古蔺头曲、蔺泉酒等系列产品使用。据《古蔺县》记载,1979年初,古蔺县对本县商标进行全面清理,查出这两种图案的“郎泉”牌都未经正式注册。后经审査,同意古蔺大曲等产品使用的“郎泉”牌商标报批注册(注册号112532)。

1980年,经四川省工商管理局批准,“郎泉”牌注册商标(112532)获得“著名商标”称号。并同意郎酒、古蔺头曲、古蔺大曲、蔺泉酒共同使用“郎泉”牌商标。

1981年,古蔺县工商局根据“商标和商品特定名称统一”要求,会同郎酒厂商定:郎酒使用“郎”牌商标,古蔺头曲和古蔺大曲使用“古蔺”牌,“蔺泉”酒使用“蔺泉”牌。

但不知为何,郎酒厂一直未申请注册相应的专用商标。由于未及时办理商标注册手续,“蔺泉”牌商标被山西省安泽县和川酒厂于1982年11月抢先获得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因此,这时候的郎酒实际上还是继续使用原来未经注册的“郎泉”牌商标。1983年推出新的郎酒标签后,改为使用获准注册的“郎泉”牌商标(112532),与“郎”牌商标(商标号:230457,当年还未获准通过注册)同时并行使用。直到1987年,郎酒系列产品才改为统一使用1985年注册的“郎”牌注册商标(注册号:230457、284520)。

表14-1 古蔺郎酒厂部分商标一览

为了符合“商标法”的规定,“蔺泉”酒后来(1985年前后)改名为“郎泉”酒,使用“郎泉”牌商标(112532)。

1984年,郎酒获得“国家名酒”称号,名声日隆。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防伪水平,1987年6月,酒厂将500克装郎酒的塑料盖封口改为铝制金属防盗盖,上印有红色“中国名酒”及“郎”字,“郎”字和商标上的“郎”字笔法相同。

表14-2 古蔺郎酒厂部分其他产品(截至199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