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流派实现教育产业化

多元流派实现教育产业化

时间:2023-10-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决这一矛盾,形成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论流派是新世纪中国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又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用中国现代教学发展过程的事实、材料和实践经验来充产教学论研究,才能形成现代教学论的中国学派。如何在坚持中国传统的教学论研究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克服中国传统教学论研究方法的不足,这是形成中国现代教学论流派在教学论研究方法论上应努力改进的方向。

多元流派实现教育产业化

教学论理论形态是教学论研究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其具体表现形式就是教学论流派或学派。教学论流派之间的冲突融合是教学论繁荣发展的重要条件。新世纪中国现代教学论的发展正面临着丰富生动的教学实践与单一落后的教学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形成丰富多样的现代教学论流派是新世纪中国现代教学论发展的又一个具有方向性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教学论理论体系仍然是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中教学理论的框架,包括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作了一些增补和其他一些超越尝试,但总体改观不大。这种单一僵化的体系是我国至今仍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论流派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实现教学论理论形态的突破,促进中国现代教学论流派的形成呢?

第一,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国外教学论流派。有比较才有鉴别,才能发现共性与个性特点。中国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是从向西方学习开始的。20世纪60~70年代期间一度与国外教学论研究隔绝。8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众多的国外教学论流派被介绍到国内。但是,90年代以来,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动向,就是关于国外教学论流派介绍、研究的文章逐渐减少。有学者对1990~1996年国内十多种有影响的教育杂志中有关教学论研究文章内容构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有关国外教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翻译、介绍、评述已开始降温,其研究文章的数量仅占总数的7.5%。统计者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归之于 “人们已经越来越多的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对符合我国实际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上,放在了探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学论体系的宏伟目标上”。(注:陈晓端.教学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对90年代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统计分析 [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我们认为,在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学论体系过程中,必须注意学习国外教学论的优秀成果。我们对国外在现代教学论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教学论流派的学习和借鉴,不是采取简单的移植和照搬照抄的态度,重要的是弄清国外现代教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哪些矛盾,面对这些矛盾,不同国家的教学论工作者如何基于本国的实际确立自己的研究主题,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第二,明确我们的研究主题。如何提出中国教学论研究的课题。一是要把握住当今世界教学论发展的总进程和发展趋势,二是要立足中国现代化的实际状况和水平,抓住中国教学论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和主旋律。当前,世界教学论发展的趋势主要是适应信息社会的挑战,重新认识教与学的过程、方式,重新开发课程与教学资源,这是我们应该把握住的大趋势。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实际水平。当前我们的教育领域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与落后的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制度、方式、方法和人财物等基础设施之间的矛盾。当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更多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促进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发展时,我们则更多的是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手段,保证学生有公平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机会。当发达的现代化国家更多的强调通过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时,我们则更多应强调在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效率的前提和基础上保证教育民主和学生个性发展。我们认为,只有用中国现代教学发展过程的事实、材料和实践经验来充产教学论研究,才能形成现代教学论的中国学派。(www.xing528.com)

第三,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教学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从我国目前的教学论研究来看,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来自哲学、心理学系统科学。在哲学依据上,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依据,确立教学目的,以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为依据,确立有关教学认识过程的原理。在心理学依据上,主要是运用心理学有关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在系统科学理论依据上,主要是用系统科学的一般系统论来分析教学的要素和结构关系,运用控制论信息论来描述教学过程的进程。要形成多姿多彩的教学论流派,单靠这些理论基础是不够的。我国目前教学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亟待深化和拓展。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的深化体现在哲学方面,这是要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有新的理解,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实质。有关哲学认识论的研究也不能停留在感性与理性、理论与实践的抽象统一的认识上,必须深入到对教学认识过程微观的社会心理机制的研究上。同时,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教学论的主要哲学基础的前提下,要注意汲取与马克思同时代的现代西方哲学和当代中西方哲学的成果。教学论理论基础的拓展还应进一步加强同心理学的联系,特别是同学习心理学、认知科学的联系。同时还要关注脑科学、文化学的有关研究成果。

第四,对教学论的研究方法要有进一步的自觉意识。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目前教学论研究方法论上的缺陷。这种欠缺主要表现在教学研究上重辨证、综合,轻分析;重思辨演绎,轻实验实证、归纳;重理论解释,轻理论反思与批判。我们更多地强调教与学的统一,而忽视对影响教与学的要素、变量作细致的、鞭辟入里的分析。我们更多地是从哲学心理学的结论推演出教学论体系,而忽视利用中国教学改革的材料来充实教学论的研究,并从中归纳出一般性的结论。我们更多地强调教学理论对数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强调教学实践工作者自觉的接受理论指导,而忽视促进教学实践工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批判。如何在坚持中国传统的教学论研究方法的优点的同时,克服中国传统教学论研究方法的不足,这是形成中国现代教学论流派在教学论研究方法论上应努力改进的方向。

第五,教学论的理论体系要进一步完善和突破。我国目前教学论基本内容包括教学目的、教学过程原理、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评价等,这种理论体系可称之为实践规范体系。这种理论体系的不足在于它缺乏内在一致性,从教学原理原则到施教体系缺乏内在一致;对教学过程的认识的具体化程度不够,因而对实践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因此,中国教学论研究必须在理论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实践规范体系,同时发展描述规范体系,诠释规范体系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