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去除杂质-修行之路-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

去除杂质-修行之路-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块玉的价值在于纯度,因其天生丽质,巧夺天工,方才被视为珍品。修行,从学习雕琢开端,其中首道工序是去杂质。提升品位,去杂质,顺应材质而雕琢,实属良策。在修行过程中去除杂质,是非常有讲究的事,若在原石接受雕琢的过程中良莠不分,本属杂质部分就会呈放大趋势。其实,一个人接受雕琢也存在风险,若无限保留杂质部分,只能被认定其属于“顽石”的品性。

去除杂质-修行之路-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

一块玉的价值在于纯度,因其天生丽质,巧夺天工,方才被视为珍品。人,天生丽质者少之又少,更多的属于璞玉,尚属未雕琢之玉。经常见在乡村教书的很多年轻人,原本就是一块璞玉,因少有雕琢,不懂得补缺,最终只具有“顽石”的价值。其实哪怕是一块石头,只要勇于接受雕琢,也会因此而有思想,何况我们还是一块璞玉呢?

作为一块璞玉,最痛苦的是什么?不受卖,经常被贱卖。很多人不懂得雕琢的重要性,他们的判断多是现在的价值,对雕琢后的价值毫无想象力和预判力。如,笔者那段书呆子的经历,因缺乏雕琢真带给自己很多尴尬。一个书呆子,也是一个社会人,无法完全将自己躲藏起来,与人交往的全过程似乎成了手捧“顽石”参与“赌石”。一个人不懂得雕琢的道理,不主动接受雕琢,或没有雕琢的机会,很长一段时间内璞玉也只能称“顽石”,有时会被随意扔在角落,难以被人多瞧几眼。经历一次“赌石”,必然经历一次伤害,磕磕绊绊不断,若达到心理承受极限,自己也会瞧不起自己,认定自己就是一块“顽石”。

与大家交流笔者的真实境遇,并非有意埋汰自己。在乡村教书最初的那段岁月,我做了几年毫无价值的“顽石”,日子不顺,让我感到悲催。此刻,再次提及便如我曾说过的话“曾经的教训对自己而言没有太多意义,因为我再也回不到从前。但它对后来者有用,可以以我为靶子,防微杜渐。”此刻探讨品格的修炼,一切目的在于促进“一块璞玉的苏醒”。

寻觅价值被发现的规律,是物质本身就潜藏着价值,被发现的价值永远小于自身潜藏的价值。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稍不注意就会忘记自己是一块璞玉,特别是在没有经受雕琢之前,自身价值很难被发现,自己也很难预判自身价值,那刻意识的觉醒非常重要。认定自身价值,一个人应基于“想什么”,明确“要什么”开始。“要什么”属于价值需求开端。尝试对“璞玉”价值认定,“要什么”是“一块璞玉苏醒”的前奏,随着自我意识“想什么”“有什么”“没有什么”的清醒和渐变,提升自身价值的愿望会越来越强烈,定会自觉主动地寻觅自我雕琢的机会。

一块璞玉雕琢成精品,须经历尝试的过程。作为一位乡村教师,执刀雕琢者主要是自己。无数专家或学者,他们风姿卓绝,独领风骚,多数非天生丽质的玉物,能有今天的成就,其品格无不经受多次构图与雕琢。一块原石接受雕琢,是修行最直观的表达。我们在修行中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会经受折磨。人人都有向上之心,包括我初涉职场的前六年,在那荒废之年,虽向上之心没有消失,但因不得方法尽是失败,导致自己伤痕累累。修行须得方法,否则,便如我一样,会付出“六年时光”的代价。(www.xing528.com)

修行,从学习雕琢开端,其中首道工序是去杂质。如笔者:

我是一个杂质特别凸显的璞玉。天生品质欠佳,让我乏力困顿,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普通话不标准,书写非常差等。在那教学艺术代表教学成就的年代,我这一块原石其价值很难得以彰显。

初涉职场的那段时间,我主动要求上公开课,虽努力提高普通话水平,努力提升书写水平,但因两大弱项的存在,不管如何努力,总难达到他人应有的高度。在一些赛课活动上,哪怕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流程科学流畅,教学效果优异,全因那几句普通话和那几笔字,最终也只能斩获三等奖。那几年,自己书呆子性格,不懂修炼艺术,越努力,伤痕越是遍布全身。

提升品位,去杂质,顺应材质而雕琢,实属良策。在修行过程中去除杂质,是非常有讲究的事,若在原石接受雕琢的过程中良莠不分,本属杂质部分就会呈放大趋势。璞玉接受修炼,需要慧眼。其实,一个人接受雕琢也存在风险,若无限保留杂质部分,只能被认定其属于“顽石”的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