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示乡村教师幸福之路

揭示乡村教师幸福之路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不难看出,已经发挥作用的,不能说那一定是真概念,那些还没有发生作用或产生影响力较小的,也不能说它就是一个假概念。对课程力这一概念的研究判断,所遇的尴尬情形就是如此。下一步该如何行事,笔者以为,关键点在于弄清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想尽办法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课程力提升和课程产品生成尤为重要。

揭示乡村教师幸福之路

人们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掌握、运用的程度,往往与其工作、学习和生存等存在关联。判断概念的真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接受实践检验,是判断真假概念最直接的办法。有些概念本就是假概念,因找不到可替代的,在一个相对的时间内,只能许可其存在;有些概念本就是真概念,因为人们的认知水平有限,对其外延和内涵还没有彻底搞清楚,所以,它存在的意义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挖掘。由此不难看出,已经发挥作用的,不能说那一定是真概念,那些还没有发生作用或产生影响力较小的,也不能说它就是一个假概念。对课程力这一概念的研究判断,所遇的尴尬情形就是如此。课程力“是什么”“有什么”,当下着力思考的人并不多。纵观相关论述,因为对课程力本质的内涵和外延缺乏科学认定,导致后来者本想跟进,却总站不到前人的肩膀上,只好回归原点思索。对课程力内涵和外延认知的不足,回答“为什么”“怎么做”只会更加勉强,用于指导教育教学实践,其效果更是可想而知。

针对课程力展开专题研讨,笔者已经历了四个年头。随着对课程力的深入了解,以及深入实践予以感知,我越来越认识到在课程改革中课程力的强大作用。通过一轮又一轮的研讨与总结,我逐渐明晰课程力“是什么”“主体是谁”“辅助概念”“不完全的外延”“基本路径”等一系列问题。

课程力概念内涵的界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课程力概念是一个组合词,只有弄明白“课程”“力”两个独立的概念,并明白“课程”与“力”两者之间“基因组合”的规律,才可清晰课程力。

对课程概念发展沿革的了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注重学校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双基”的讨论,到推崇素养教育,再到“新课程”改革这十几年,“课程”一词被推演的高度可谓前无古人,成了经久不衰的热词,若少有课程概念涉足就会缺乏高度。然则,真正理解课程概念的人有多少呢?真要理解课程概念,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查阅浩如烟海的资料,发现课程概念有几百种(还是不完全的统计),它们都从独特的视角给出合理解读,但都因视角的不完全导致对课程概念解读不周全,每一个概念的固有价值被打折扣。

纵观学界,近年普遍认可课程是“跑道”和“在跑道上跑”这两个比方,大有将它们作为论述课程概念基点的趋势。持“跑道”的观念,其观念和现代课程观所持有的观点相吻合,为实现培养目标,有条件性选择教育内容及其进程改革的总和;持“跑道上跑”的观念,其观念与后现代课程观所持有的观点相吻合,主张教育目的来自经验活动,通过合作性参与体验达成教育目标。人们愿意接受“跑道”和“在跑道上跑”的比方作为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主要原因在于其他涉及课程的概念,人们理解起来相对困难。笔者考究发现,无数教师习惯性地将课程理解成教学,认为课程就是教学,或教学就是课程,且不对这组概念的正确与否作评价,却不知为何会产生如此的理解。课程概念起源很早,但真对课程内涵外延作解读,较周全的是近百年发生的。其中,变化最大的莫过于最近十几年,引入西方研究成果,似乎让课程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内涵和外延。20世纪末端,课程概念主要是在课程教材教法的研习中融入,最近十来年最大特点体现在课程论的引入,将教育学内容与课程教材教法内容整合,从而引出课程概念。现实是,课程实施早已如期推进,只是课程概念的界定依旧模糊。给人们的感受是,课程概念模糊对实践产生的影响是可忽略的,就像对“我是谁”无法给出确切的解释,但并不影响自我人生和未来一样。

对于“力”概念的理解,依然也是困难的事。对力的理解最易混淆的原因是,“力”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力学所指的力,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即力气、力量,或一切事物的效能,如生产力、控制力等;二是哲学所指的力,影响力、意志力(强力意志)等。课程力中的力,属于力学之力,还是哲学之力,抑或两者兼具?力学之力,力的三要素指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取决于力的大小、方向与作用点。这需要弄清楚力的施力者和受力者,才会产生意义。课程力中的力,施力者是课程还是教师呢?换言之,是课程产生了力,还是教师产生了力?课程本身就属于一个内驱动力系统,课程的优劣完全可以直接影响所产生之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但我们同时还应该看到,教师才是课程力产生的真正施力者,课程作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中介,最终通过教师所发挥的力而产生作用。如毛泽东的《心之力》,觉醒的力、强力意志等,都属于哲学层面之力,虽然呈主观色彩,但不可否定哲学之力对改造世界世界观所发挥的作用。课程力中的力对课程产生的影响,以及课程力对教育产生的影响,抑或课程力对教师产生的影响,或者说,教师课程力对课程发展产生的影响,对教育推进产生的影响,这些都真实存在,并非力学之力能概括,也并非哲学之力能概括。当下,我们必须将两个层面的力进行有机的整合,才真能完全理解课程力中的力“是什么”。

人们常言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改革的关键在教师,在笔者看来,影响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点在教师的课程力。现实的尴尬是,人们非常关心课程改革,非常关心课程改革对教学产生的影响,以及关注对影响课程改革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但结果不理想,这便引发人们开始反思、怀疑、质问病根在哪里,但总没有找到病根。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有些困难,若依旧像以前那样只是挽起裤腿行走,可以想象这结果是怎样的一场灾难。下一步该如何行事,笔者以为,关键点在于弄清在课程改革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想尽办法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课程力提升和课程产品生成尤为重要。这一点,对置身乡村的教师尤为重要。乡村教师课程力的提升,才能推动课程的发展,乡村教育才真正有希望。

何谓课程力?姑且不再思考课程的概念和力的概念,笔者也赞同人们所指,课程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关课程理解、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体现出的一种综合性的素养能力。其实,这概念也不太周全,因为在课程创生、执行、调控和反馈过程中,围绕课程不仅仅只做了这些事,课程建设也不仅仅就只有这么一些外延,还需要更多补充。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应根据自我独特的理解,进一步丰富课程力的内涵和外延。课程力的内涵是什么,课程力的外延怎样周全,这些思考都可以先搁置,重要的是能认识到课程力在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认知到教师课程力水平对课程建设的影响,并进而找到提升课程力的方法和提升课程力的着力点。(www.xing528.com)

课程力属于教师素养中的关键能力,可划归为核心素养部分。当前,我们必须搞懂一个问题:为什么人们对课程力不理解。虽然人们弄清了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核心作用,但是还应该明白推进整个课程改革的关键点,完全在于教师课程力所发挥的作用。课程力概念提出的时间不长,它是新课程改革后才产生的新概念。以前,人们在大脑意识层面还没有建立此概念,对课程只是接受与执行,所以在人们大脑里课程就是教学,或认为教学就是课程。其实,早就有人开始着手课程理解、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工作,只是这些都由他人和机构在做,一线教师并未触及这一领域

当下的新课程改革和课程实施的重心下移,要求提升教师在各个环境的参与度和渗透度。教师在职后踏上第二次成长的征程,根本在于充分认识终身教育的第一使命应该是认识生命,否则,第二次成长便会乏力。永远从天性着眼,从本分着手,这是古人的教育框架。不但要扩展生命的广度,更要提升生命的高度。把广度扩展一万倍,不如把高度提升一级。[1]在教学实践中,注重课程力提升,着力于核心素养提升,道理本就如此简单。

至此,有必要再次审视课程力与整个课程改革的关系。课程力专属于教师个体的一种能力素养,课程改革是集体的行动,影响课程改革的效果不能只依靠某一位教师,而应是教师群体整体素养的提升,才会让课程改革出现明显的效果。换个角度来看,我们每一位教师应看到自我在课程改革中所发挥的作用,审视自身课程力的大小,为全面提升自我课程力而努力。

我们应看到,课程力长期影响着教师,影响着教师在教育中的地位,不只是因为当前全面推进课程改革,重视自我与课程之间的关联。以前,如果一位教师拥有强大的课程力,并对课程产生影响,那么他便会受到重视。人们也完全可以想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课程力的大小将会直接决定着对教师个人素养的考核和价值评定。然而,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程力的提升并没有全面引起重视,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人们对课程执行积淀的经验受限,加上传统的一般素养已经占有认知空间,人们依然循着原有的素养做着新要求的事。虽然课程改革如期进行,但其效果也只会是停留于原定的所谓丰满的假设,最终导致一幕又一幕闹剧的出现。纵深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师的课程力属于基础工程,需要全面从头开始才行。

教师课程力提升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原因还在于课程力属于具有个性倾向的职后素养。教师的素养,有一些属于职前习得,而真正形成的素养是职后的教育实践。如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制作、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素养,都只属于基础素养或一般素养,作为教师,拥有实现教学的必备能力,在其课程实施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因此引起人们重视。然而,这些素养不完全等同于课程力,只是课程力外延中实施课程的部分。促进课程力提升的主要渠道是教师自觉,首要在于认识到课程力与自我教育及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同时能朝着认定的方向展开追逐,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敢于通过课程理解、课程建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途径提升能力,同步开启课程创生行动,并且长期坚持,方才可体会到课程力与一般能力之间的区别。

课程力属于教师素养中的核心能力,纵观教师对自我职场价值的认可度会发现,无数平平常常的教师有一个明显的特征,他的课程力多处于相对弱势的状态,甚至课程力概念在其整个职后修行中都不曾提及,更别谈针对课程力有着专题训练的要求和经历。课程力提升需要职后主动追逐方成,一位教师只有全面思考我与课程力之间的关系,才会着手课程力建构。为师乡村,开启课程力提升的步伐,无不是智慧的行动,虽然前行的过程困难多多,很少有值得借鉴的经验,但是只要你能够觉醒,敢于迈步就会脱颖而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