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家庭的责任感是幸福的体现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家庭的责任感是幸福的体现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必须认识到家是幸福的起点。最初由二人组成的家,随着人员的逐渐增添,幸福指数也随之增添,这样的家庭才会具有生命力。先成家而没立家,现今依旧有这样乡村教师,眼下组织的家虽然还不可称稳定,但不需怀疑,这只是暂时的。家庭里能产生责任感,才算是幸福的体现。家的处所并不是家庭幸福的核心要素,只能称作重要元素,只要有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只要经历压力变动力的过程,给予理想的处所定然是不需要怀疑的事。

乡村教师的幸福之路:家庭的责任感是幸福的体现

我们必须认识到家是幸福的起点。作为社会人,虽然我们不能以家庭成员的多少论幸福的高低,但可肯定的是畸形的家庭哪怕融入太多的人为因素,都不可掩盖出于人之内心对幸福家庭追求而不获的缺憾。为了一个完整、健康之家的崛起,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在家的概念中,择偶非常重要。在一个家的组合过程中,虽人们总在说有缘千里一线牵,但伴侣的组合方式变数非常大。当今时代年轻的乡村教师和我们那时代的乡村教师择偶方式上也存在着不同,经历的可变性也比较大。以前,乡村教师队伍性别结构是男多女少,当今时代正好相反,特别是在近年更为突出。我所在区县近几年新入职的教师队伍中,女教师所占比例差不多在80%,并且男教师比例逐年呈下降趋势。教师队伍中男女比例不同,多会致使择偶方式有诸多不同。以前的乡村男教师找女朋友非常困难,在工作地找乡里姑娘做配偶的真不少,现今我见很多乡村女教师快到三十岁,都还没有解决个人婚姻大事。针对这一现象,在近十年与年轻教师做入职培训时,我都特意用一段时间给他们讲如何择偶,因为在我看来婚姻伴侣是人生幸福的基础,稍不注意会让人产生“一脚踏进坟墓”的感觉

古人讲成家立业,成家才可以称家的开始,有先成家而后立业之意。一个人在乡村教书,真要能立业,有一生的幸福,择偶成家必须充满理性。我见过不理性的,对其选择伴侣的道德人品、职业等都没作认真考量,草率而步入婚姻坟墓的真不少;我见过心气高傲,一生没有择偶,孤独终身的乡村教师;我见过自身成家条件不成熟,努力提升自我能力素养,等自我小有建树,再晚婚的乡村教师……如今,针对年轻人择偶,我经常性给出这样的建议:

选男朋友,只要他道德品质过关,身体健康,就是一只潜力股,就可“有智慧”地追求。

选女朋友,只要她知书达礼,身体健康,是一个充满“灵性”的人,便可“苦苦”追求。

先成家也罢,先建家也罢,拥有好伴侣,是成家立业的大道。家是社会最小的组织单元,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成员的保护。一个具无限潜力的家庭,往往比一个凑合型的家庭更具生命力,因为其家庭成员间能充分彰显互补性与保护性。乡村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成家与建家理性至上,择偶时不能有一点含糊,否则,家庭最基本的单元不稳固,会带来遗憾。我考究过很多乡村教师的家庭,其家庭解散真正原因不是责任,而是一方对另一方不满意,这都源于择偶时的勉强。

二是,家的概念里包含着责任。为了一个家的发展,为了真正的立业,责任与付出是致远的保证。最初由二人组成的家,随着人员的逐渐增添,幸福指数也随之增添,这样的家庭才会具有生命力。先成家而没立家,现今依旧有这样乡村教师,眼下组织的家虽然还不可称稳定,但不需怀疑,这只是暂时的。不知大家发现没有,一个家庭只要健康向前推进,进入职场十年左右,会稳定下来,完成安家的使命。(www.xing528.com)

家庭稳定,立业才会进入状态。包括凸显家庭的责任,对子女的抚养,对父母的赡养,对同事的关爱,对社会的参与等,更会因所立之业而给出对应的决策。其间,不需要考虑家庭和立业的逻辑关系,“家才真像个家,家才算是个家”。

我从成家到立业,再到安家,方才真让我产生有家的感觉,或者说才真有成年的感觉。成家后最不习惯的是,当子女出生后,有人叫“爸爸”时,一个身份的转变,才真让我开始对家新生责任意识,才开始给家注入新内涵,包括对幸福概念的理解。有时关于家的责任,更是上升到使命感层次。如子女读书问题,看到他人的子女被送到城市学校就读,不免心痒痒的。现在想来,这里不免存在认知误区,小孩子需要更多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过早离开父母,不仅可能不能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反而会使孩子的更多的习性得不到纠正,缺乏父母的关爱,严重可能造成心理问题,就像有意识制造“孤独的城市儿童”,与留守儿童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对等。我们当初读书,父母把我们送到村小学就读,教文化课的老师有些只是小学文化,并没有对我们成长有太大的影响。其实,对于小孩子来说,并非城市教育就是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教育。身为乡村教师,自我孩子的教育不能由此产生攀比心理,须以有效教育为基准。

家庭里能产生责任感,才算是幸福的体现。如我的父母,能送子女读书,到最后跳出“龙门”,见子女们通过读书的方式改变命运,他们人前人后尽说,今生最大的满足是见子女们有出息,一生辛苦干得最值的事是节衣缩食送子女读书。我们为师乡村,成家立业,担当责任,享受到幸福的同时,产生压力也是自然的事。一位乡村教师如果成家后没有感受到压力,一直处于理想状态,很有可能这人还没有建构起家的概念;如果意识到压力而又没有产生动力,只能说明他已提前步入消极状态。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的生产力,其发端多起源于压力,而后就像前面章节中阐述的那样,通过系列的努力与行动,最终促成自我强大的内驱动力系统提升,从而具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素养,诸如课程力等,最终得以提升专业化水平的附加值,彰显服务家庭的责任能力。

三是,家的概念里,包含着使命。家的概念的内涵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家庭由安家或成家开始,用心维护,一直到扩展壮大,这就像人的生命一样将经历着若干的环节。乡村教师之家的处所并非一成不变,特别是在当今教师经济地位已经提高到一个明显的层次时,家的处所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大趋势。家的处所并不是家庭幸福的核心要素,只能称作重要元素,只要有稳定的家庭成员关系,只要经历压力变动力的过程,给予理想的处所定然是不需要怀疑的事。

现今,家的概念内涵最多的是使命。我在所组建家庭里有应有的使命,我应该在家庭中肩负使命,这是笔者理解幸福标准的重要参考指数。对于家庭的演化,我也只能顺其自然,其他人也只能如我一样顺其自然。子女逐渐长大,我也会像我父母一样逐年变老,家会由现今的固定成员,发展到一个极限,最终成员逐渐缩小都是正常之事。就像我年迈的父母一样,他们组建家庭,养家糊口,艰难地维护家庭,到最终子女都离开农村,儿孙们多次催促他们进城养老,但他们都不肯离开农村老家,我们后辈理解的缘由是,故土难离,农村与城市比较,农村带给他们的舒适绝对不比城市差,他们的命运已经紧紧地与农村联系在一起。其实现在看来,也许父母的本意并非全如我们后辈的理解,他们的坚守更多的在于要守住他们创造的家,以便子孙回到故里有一个落脚的地方。虽然他们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守住他们的家,虽然这个家已经在岁月的风雨中飘摇,带有无限的残酷性——由于家里成员最终的减少,会彻底地消失,但是他们依旧固执与坚守,坚守自然有坚守的特殊意义。我知晓父母组成的家,正在逐渐完成家的历史使命,我组建的家,只不过其使命正在上演罢了。

乡村教师对家的概念的理解,一切只为崛起,一切都只为达成这一合目的性。当然家的概念中,更多的存在着无限的矛盾性、挑战性,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才行。如虽然我是乡村教师家庭,但若让子女提前患上富贵病,这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