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提升导师制度建设,督促导师工作评估方案实施

全面提升导师制度建设,督促导师工作评估方案实施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牛津和剑桥,每一个书院都有导师。在复旦大学,书院导师由各个院系的专任教师兼任,而且是由具有一定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兼任,具有明显的学术特征。2016年,全校共有702名专任教师入驻书院担任书院导师。为此,我们把对导师的考核也纳入到书院整体的制度建设中来。通过这些制度设计,希望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估方案,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督促。

全面提升导师制度建设,督促导师工作评估方案实施

在牛津和剑桥,每一个书院(住宿学院)都有导师。导师这一角色是纯学术性的,意在对学生进行高强度的以“导生制”(tutorial)为名的学业指导活动。在目前不少实行书院的高校中,都有书院导师这一角色。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有人生导师、学生导师和社会导师,大连理工大学的书院有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等。不同高校书院导师的来源与功能不太一致。部分高校的书院导师来源于原有的辅导员学工系统,因此其功能更多偏向于行政或学生事务管理工作。也有不少高校的书院导师源于专业院系的教师,意在更好地提升书院的学术背景,为学生提供更为专业化的支持,以形成专业院系和书院协同育人的合力

复旦大学,书院导师由各个院系的专任教师兼任,而且是由具有一定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兼任,具有明显的学术特征。学校规定书院建立师生比1∶8至1∶20的对应指导小组,由书院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专门指导。书院导师对书院活动具有深度参与,具体内容包括大学生活适应、学业方法指导、学术规范训练、职业规划引导,以及开展讲座沙龙、读书小组、科创训练、社会实践、师生共膳等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2016年,全校共有702名专任教师入驻书院担任书院导师。

导师制对书院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包括:(1)密切了师生关系,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针对目前教学中存在师生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和师道传承关系的问题,书院教育明确了师生一对一的对应指导关系,建立了有效的师生互动纽带,并依托组织开展的书院内个别教学、无学分研习班、科研项目体验等,大大提升了导师与学生交流的广度和深度。(2)改变了教育教学模式,实现向实践育人和能力培养的转变。改变了第一课堂注重教师单方面知识传授的育人模式,鼓励学生在经典研读、科创项目、社会实践等活动中,通过自主的文本阅读、项目设计、材料收集、田野调查、分析论辩、问题反思、跨学科交流等方式,辅以导师的启发式指导,培养其学术思辨的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其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3)提供个性化指导,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传统本科课堂偏重集体教学,缺乏对学生个体特点的关照,难以实现对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和引导。而书院教育通过开展课堂之外丰富多彩的师生交流项目、无学分研讨班、各类学生文化活动,由导师针对学生特点提供个性化引导,为学生展现自我、发现自我、塑造大我提供了可能。(www.xing528.com)

由于导师制对书院教育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强化对导师的管理和监督,我们积极探索如何对导师在书院的表现和参与度进行评估。为此,我们把对导师的考核也纳入到书院整体的制度建设中来。例如对一年级的导师考核,包括日常工作、师生交流和书院项目三个维度,此外还包括来自专业院系、书院院务会和书院院长的评分。通过这些制度设计,希望能形成一个全方位综合性的评估方案,对导师的工作进行督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