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聆听世界:中外钢琴文化分析

聆听世界:中外钢琴文化分析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中国钢琴音乐风格表达的总体要求1.民族特色旋律的诠释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旋律,其体裁多来自于地方民间曲调、传统的民族器乐曲中。因此,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旋律高低变化的基础上,还要正确运用音色的“润腔”技法。在大多数中国钢琴作品中,其民族特性的主旋律十分突出。

聆听世界:中外钢琴文化分析

(一)中国钢琴音乐风格表达的总体要求

1.民族特色旋律的诠释

中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旋律,其体裁多来自于地方民间曲调、传统的民族器乐曲中。因此,演奏者应在理解音乐的风格、内涵、句子的结构、语气以及音色等基础上,分析乐曲的风格特征、地域特点,并熟悉民族器乐的演奏特点以及作曲的构思方向等,才能比较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韵味。

例如,在弹奏《巴蜀之画》《四川民歌十二首》《嘉陵江幻想曲》等作品时,要突出四川民族风格的旋律特性,如在旋律的句子上划分时,能连成一句弹的不要分成两句,因为气息短就容易散;渐强和渐弱处理时,不要太饱和,以便力度的弹性和起伏;触键方面要有控制,不可力度过大。另外,旋律中的装饰音要具体分析,如颤音波音应弹得圆滑流畅,倚音则需要轻柔地带到被装饰音上,不要露出痕迹。

2.音色与声韵的诠释

(1)对音色韵味的诠释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一般乐调的游移及滑音装饰性出现较多。因此,它不能在演奏期间升降或滑动。中国钢琴音乐在意象上崇尚“高洁虚雅”,在演奏技法上大多带有“虚音”“实音”,有时还有“突音”的特点。例如,《平湖秋月》《凤阳花鼓》《夕阳箫鼓》《阳关三叠》《二泉映月》等钢琴作品中就有体现。

在中国器乐曲改编钢琴曲中尤其应注重对“虚”的把握,主要表现为音量的幽静微弱、音色的空灵淡漠和演奏的舒展徐缓三方面,如演奏《夕阳箫鼓》《流水》等作品时,演奏者要身心皆静,细心品味,融入所要体现的意境中,弥漫着“清、悠、淡、雅”的音乐意境。

由于每个演奏者的理解不同,所以在音乐处理上也会出现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音乐的审美与韵味。《二泉映月》原二胡曲有大量的抹弦滑音、前倚音,钢琴曲则用三度倚音来模仿,演奏时应顺着手腕手臂的力量带动手指轻柔地弹出,不要有颗粒明亮的音色,《黄河协奏曲》借鉴了筝的演奏手法,演奏钢琴时模仿想象筝的“拂”“抹”“抚”“推”等手法,音色要透亮、颗粒,手指力量集中,声音有很强的穿透力。《梅花三弄》《百鸟朝凤》中同音反复的音乐,可以模仿琵琶的轮指技法去演奏,获得“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因此,要演奏好这些国乐作品,一定要充分理解、领悟触键的音色特点,从而把握其意境,体现其韵味。

(2)对“润腔”技法的表现

中国传统音乐在韵律与风格上具有浓郁的民族韵味与民族色彩。因此,中国钢琴作品在演奏旋律高低变化的基础上,还要正确运用音色的“润腔”技法。由于钢琴是西洋乐器,要完全生动地表演中国民族特色风韵,就要求演奏者熟悉中国部分民族乐器的演奏特点。在了解的前提下,根据钢琴的特性,对触键、踏板、装饰音等奏法进行细致的分析与处理,以表现更传神的民族音乐风格。

例如,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旋律部分美妙流畅,伴奏部分的音型优美动听,具有流水的特点。因此,在演奏时要运用柔和的音色润腔技法,即首先把手臂轻轻提起,然后轻轻放在键盘上,手臂的重量轻柔地传到指尖,接着手指贴着琴键,最后把每个音都轻轻地放到底,使声音缥缈柔美,犹如弹奏古筝一样高尚优雅。

《梅花三弄》是根据古琴曲改编的钢琴曲,在演奏此类作品时,引子的开头部分要运用音色的“润腔”技法,即触键时下键轻柔,而在弹奏倚音时,下键要轻。

声韵与钢琴演奏的关系非常密切,如同我们说话的语调、语气。在中国钢琴作品中,有的音需要虚弹,有的音则需要实弹,即并不是所有音的波动都是同样的。因此,在演奏时应发挥我们语言的特色及优势。如果把中国音乐旋律里面所有的音都弹成直截了当的音,就不符合中国语言的那种一字多音的特点,这正是演奏中国作品与西方乐曲的大不同之处。

例如,在演奏《平湖秋月》时,应该分辨句子里面的虚虚实实,再在键上进行一定的调整,如在演奏里面的三度双音部分和简短的衔接部分,要用轻柔微弱的声音了演奏使变化音色与高声部旋律形成反差。

(3)重视和声的色彩感

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作品大多和声的色彩感强,声部层次丰富。因此,演奏者应该仔细聆听和声的音响,注意和声的进行及其功能,然后根据这些特点来调试好演奏色彩,如音色的明亮、暗淡应抑扬顿挫。另外,在支声部里听出隐藏的和声色彩与声部层次,或者感受出多声部中的对比关系以及和声的倾向性与力度感。

在大多数中国钢琴作品中,其民族特性的主旋律十分突出。因此,演奏时必须将旋律进行分析。另外,要注意作品中根音的作用,如大部分作品中的和声低音通常以平稳的旋律进行,有时也会在内声部穿插多条旋律线,弹奏时要注意横向旋律的表达,不要将音符演奏成堆积的效果。

3.整体布局与细部的表现(www.xing528.com)

(1)整体布局

在弹奏一部作品时必须要有整体感,要充分把握好作品的中心思想。例如,《巴蜀之画》是由6首四川民歌创作的形象鲜明的钢琴组曲。虽然,各首钢琴小品之间有相对的独立,但又存在于作者整体的构思之中。因此,演奏此类作品时,要注意每一首作品的中心思想,又要使每首作品符合全组曲的主题。可以把组曲分为两大组,即第一组为前3首小品,第二组为后3首小品。每首乐曲在连接时要注意停顿,但这种停顿不能过长。另外,演奏时一定要注意气息的贯通。

(2)精炼细部

语气:中国民间音乐就是根据中国的语言特点产生出来的,如在一些四川钢琴音乐作品中,要注意区别实音与虚音,演奏时要注意强弱、虚实的变化。例如,《晨歌》第一乐句结尾和《蓉城春郊》结尾处,在高音区用ppp力度来表现,弹奏时不应该看作单独的句子,而要把它从整个乐句中分离出来。

乐感:在演奏中国钢琴音乐作品时,一般句子的开头演奏不能过于夸张,应收敛些,音与音之间要连贯通畅,要弹出乐句感。而段落结尾处的乐句,很多运用了渐弱、渐慢的处理,因此弹奏时的触键力度应轻柔,声音要弱而不虚。

对一首钢琴作品乐感的表现要重视其中的旋律感和歌唱感。在中国钢琴作品中,作曲家对旋律的使用依然非常尊重中国传统音乐中重视旋律线条横向变化的历史习惯和审美习惯,旋律在每一个音乐作品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国的钢琴作品直接用民歌、声乐作品改编的数量非常多,所以要给予旋律的歌唱性以充分的重视,即使在其他器乐形式改编成的中国钢琴作品和纯粹用民族音调创作的中国钢琴作品里,旋律也是至关重要的。旋律在钢琴作品里可能是单音旋律的形式,也可能是加厚的形式(双音、和弦、八度、八度里加有和弦音等),不论哪一种形式出现,都要把旋律的语气、呼吸、起伏、情绪等演奏好。

节奏:世界上很多民族音乐的突出特点就是从特殊的节奏特点中表现出来的。中国传统的节奏体现了很多中国民族音乐特有的节奏型,如重音的移位,弱起的、切分的节奏,逐步递增或递减的排列等。此外,中国风格的钢琴音乐中还有一种比较有特色的节奏——散板。

散板是戏曲或说唱音乐中常用的节拍形式,它是一种无规律的节拍形式。演奏、演唱时常根据情绪的需要做自由的处理,所以散板节奏又叫“橡皮筋”节奏。它在节奏、速度上允许有一定的伸缩自由,乐谱上一般有虚线画的小节线,这是作曲家为演奏者提供的散板板式设计,演奏者可根据虚线小节线,来安排板式重音(即节拍的重音)。虚线分割的拍子一般是二拍、三拍、四拍、五拍等杂乱无序的排列,有时一次虚线分割可能多达十多拍。如果散板部分较长,又没有虚线画的小节线,我们可以按照隐含着的韵律起伏,自己用虚线把它划分成几个部分,以便分别学习

(二)特有文化气质的表现

1.对地域风格的表现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由于各民族的生活、风俗、环境等不同,故而音乐文化也不同,所以作曲家所创作的钢琴作品的风格也不同,因此在演奏这些民歌风格的钢琴作品时,演奏者要充分了解各地民歌的音乐特征。云、贵、川地区的民歌,音乐风格淳朴、自然、坦率并具有山野风味,其音乐音域宽广,旋律音程结构常以纯四度与小三度交替出现,而且旋律中装饰性很强,因此在弹奏这一类作品时,就须注意把握上述特征,如《火把节之夜》《巴蜀之画》《云南民歌五首》等新疆的音乐是多民族、多体系的风格,其节奏与曲调丰富多彩。一般而言,在音乐节奏上,新疆风格的作品以混合拍、弱起节奏、切分节奏等为特色。因此,在演奏新疆音乐风格的作品时,要特别注意分析节拍及节奏组合的特点,如《新疆舞曲》等。

蒙古族音乐的旋律线起伏较大,其突出的特点是级进旋律突然反向转位,并且常用甩音来装饰旋律。在蒙古族民歌中的长调的演奏中,要注意把握类似于马头琴演奏时的润腔;而短调演奏时,则要求节奏整齐、结构紧凑,如《内蒙古民歌主题小曲七首》等。

陕北民歌在调式上常以徵调式、商调式为主,曲调则是以主音及其上方四度音和下方四度音为骨干。在弹奏这类钢琴作品时,演奏者要准确地把握音乐进行的方向。另外,甩音也是陕北民歌中常出现的形式,多在被装饰的音高的上方四度。因此,弹奏甩音时,实际演奏时值要比谱子上记录的时值弹得短。此外,演奏这一类的钢琴作品还要把握陕北音乐抒情、高亢的特点,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翻身道情》《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等。

2.对民族风韵的表现

钢琴发音后音量会迅速减弱,因此演奏者必须在掌握传统的钢琴演奏技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才能更好地体现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风韵。

钢琴的音色可以通过不同的演奏法、触键力度、踏板法以及音区、音量等方面的对比,产生不同音色的“有形联想”。例如,钢琴作品《夕阳箫鼓》在演奏时,演奏者应联想到中国民族乐器里的笛、箫、琴、筝、琵琶等的音色。只有在脑海中有意识地揣摩这些民族乐器的演奏手法,才能将其运用到弹奏实践中,如通过手腕的滚动使重量落于手指上,同时使用踏板延音增加旋律的延长性,可以模仿出古筝的演奏技法;手指的肉垫部分做抚摩式触键,可以模仿出似箫的缥缈声。在演奏储望华钢琴曲《二泉映月》中,其触键法与音色联想要与二胡相联系。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内心听觉联想的核心是二胡的音色及其“润腔”。二胡是拉弦乐器,较容易演奏线性旋律,但钢琴是敲击性的键盘乐器,演奏歌唱性旋律则比较困难,如何保持原曲如泣如诉的歌唱性,在钢琴的多声织体中突出旋律的魅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这首乐曲无论如何改编,它在听众脑海中留下的第一音响源于二胡的音色。因此,细心体会二胡曲《二泉映月》的音响资料,有助于在钢琴上尽量阐释出中国传统音乐的韵味。通过听二胡的演奏,钢琴演奏者会在潜意识中留下二胡的音响效果,尤其是二胡演奏独特的运弓,造成音的抑扬顿挫,音乐连中有断、强中有弱、起伏生动,在实际钢琴演奏中,二胡特有的音色韵味与律动感会被自然地表现出来。例如,钢琴曲中的不少装饰音可以理解为来源于二胡的滑音,钢琴演奏时的触键要非常连贯,并运用中国民族音乐的声韵特点,分清音的虚实、重视音的倾向感,用粘、连的演奏法使旋律具有其特有的魅力。

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风格鲜明,民族特色突出,情感朴素而真诚,不仅具有中国民族韵味,还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因此,在作品的演奏上与西方钢琴作品有明显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