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阳明龙场悟道,贵州驿丞身处艰苦环境下的顿悟

王阳明龙场悟道,贵州驿丞身处艰苦环境下的顿悟

时间:2023-10-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监狱半年后,王阳明被谪贵州龙场驿。就这样,历千难万险,来到贵州龙场驿,做了个驿丞。龙场,在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这里万山高耸,多为苗民。如今,王阳明身处龙场驿这个偏僻艰苦而又安静优美的环境,穷荒无书,只有苦思,夜以继日,回忆过去,咀嚼学问,回顾好骑射、好任侠、好辞章、好神仙、好佛氏,以及为学、为官的种种体验,一天夜里,终于“顿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

王阳明龙场悟道,贵州驿丞身处艰苦环境下的顿悟

在监狱半年后,王阳明被谪贵州龙场驿。受他牵连,父亲由礼部侍郎罢官,刘瑾败死后官复原职,后故去。

刘瑾派人在路上要加害阳明,这已被阳明所预料。阳明行到钱塘江边,深夜佯为投江,将衣冠鞋子浮在水上,遗诗云:“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以此蒙蔽了前来追杀的人。就这样,历千难万险,来到贵州龙场驿,做了个驿丞。龙场,在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这里万山高耸,多为苗民。苗人见他无处落脚,睡在草树之中,便帮他搬到一个山洞居住。洞口直上直下,山洞很低,也很窄小,没有家具铺盖,王阳明住在洞里,以草为被褥。这个山洞后俗称“玩易窝”。后来,他找到大些的洞穴,人在里面可以直起身来。现在当地人们把它叫作“阳明洞”。王阳明曾在洞里修行。王阳明对当地老百姓因俗化导,教他们削木为梁柱,割草为盖,建造房舍。百姓们就伐木为屋,以栖阳明。王阳明教他们找来黏土,做成土坯,烧窑制砖,再伐些大树做梁架,盖成一组房屋,有“何陋轩”“君子亭”“宾阳堂”。王阳明把房屋布置起来,将之分成不同的功能区,把带来的图书,整齐摆放,屋外还种上松、竹、芍药。驿丞官小俸微薄,王阳明就带着驿卒出去找平坦地块,放火烧荒,翻土下种,农耕收获,得以温饱。

王阳明在艰苦境遇中,静思默想,琢磨“格物”之说。这“格物”二字,出自《大学》。古人言道:“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者以“修身”为基础。怎样才能修养身心以完善自我呢?朱熹说;修养身心有一个顺序: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

这样,“格物”就成为“三纲八目”链条的起点。格物,就是探究万物的规律。但怎么实践呢?王阳明曾经对着窗前的竹子冥思苦想,从这具体的竹子,探究万物发展的规律。如今,王阳明身处龙场驿这个偏僻艰苦而又安静优美的环境,穷荒无书,只有苦思,夜以继日,回忆过去,咀嚼学问,回顾好骑射、好任侠、好辞章、好神仙、好佛氏,以及为学、为官的种种体验,一天夜里,终于“顿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他喟然曰:“道在是矣。”王阳明的学说,可以概括为两句话:(www.xing528.com)

第一,格物致知,致良知。就是:探索万物规律,要透过表面,以心格物,用心思考,用心总结,探求规律。要“致良知”,通过启发、教育、力行,使人性之善得到发扬,透出光明

第二,知行合一,重视行。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也就是边知边行,不是先知后行,也不是先行后知,而是知行合一,重视行。其中,更加强调“行”。

王阳明得到顿悟,高兴得在睡梦里大呼大叫。后来又经过不断论证、贯通、讲学、著书,得到众多学者认同,世间遂有“阳明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