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王阳明与辰中诸生:五溪漫话与龙场悟道

王阳明与辰中诸生:五溪漫话与龙场悟道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阳明欣然收下了这些学生。王阳明在龙场驿度过了两年艰苦的时光,学术思想上产生了飞跃,确立了他“行知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被称为“龙场悟道”。赴任途中,王阳明再次来到辰州。离别辰州,王阳明念念不忘他在辰州的门生,在途中,他写信给在辰州的门生,即著名的《与辰中诸生书》,论述他为人、治学的“收放心”之法,阐释坚定圣人之志,成就为己之心,二者是两无相碍的。

王阳明与辰中诸生:五溪漫话与龙场悟道

正德元年(1506),刘瑾专权,大肆迫害朝廷栋梁。王阳明由于在朝堂上仗义执言,被廷杖四十,投入大牢。两年后,王阳明出狱,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在今贵州修文县)当一个小小的驿丞。

王阳明沿着沅水流域的滇黔驿道前往龙场。当时,他虽只有三十多岁年纪,却已经是闻名遐迩的学者了。在他路过辰州时,当地的学子冀元亨等人,慕名前去拜望,并恳求投其门下。王阳明欣然收下了这些学生。

王阳明一路前行,到了途中的罗旧驿(在今芷江公坪镇),留下了诗作七律《过罗旧驿》:“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诗作的前六句,体现的是阴暗的畏途、思乡的情思与凄苦的前程。然而,他笔锋一转,“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一扫心中阴霾,显得格外的超脱、豁达和坦荡。

王阳明在龙场驿度过了两年艰苦的时光,学术思想上产生了飞跃,确立了他“行知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这被称为“龙场悟道”。正德五年(1510)初,农历还是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刘瑾失势,王阳明重新被朝廷起用为江西庐陵知县。他从龙场步行到镇远,而后乘船前往庐陵。他在沅水的舟中度过这年的除夕,写下了七律《舟中除夕》(二首):“扁舟除夕尚穷途,荆楚还怜俗未殊。处处送神悬楮马,家家迎岁换桃符。江醪信薄聊相慰,世路多歧谩自吁!白发频年伤远别,彩衣何日是庭趋。”“远客天涯又岁除,孤航随处亦吾庐。也知世上风波满,还恋山中木石居。事业无心从齿发,亲交多难绝音书。江湖未就新春计,夜半樵歌忽起予。”此时的王阳明,远离亲人,独自一人在船上过除夕,又恰逢离开龙场去庐陵县赴任,感慨良多。他看到人们都在团圆过年,更想念远方的老父亲。他感叹世事风波不断,留恋的还是隐居生活。因为仕途不顺,连亲友也没了书信来往。最后两句“江湖未就新春计,夜半樵歌忽起予”,在完成了“龙场悟道”之后,樵歌声中,他从孔子的弟子起予那里得到启发,应该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去面对未来的人生。(www.xing528.com)

赴任途中,王阳明再次来到辰州。他下榻于唐贞观二年(628)始建的龙兴讲寺,在那里小住弥月,他见到前来拜谒的门生冀元亨等人“俱能卓立”,心中十分高兴。他在那里开设了讲坛,除了他的门生以外,当地名士蒋信、唐愈贤等人,都前来与他论道。王阳明宣扬他在龙场悟到的“良知之学”,令人耳目一新。临行之前,听闻故友杨子器(字名父,浙江慈溪人)要来辰州,而自己却要离开,无奈之下便题诗于寺壁:“杖藜一过虎溪头,何处僧房是惠休?云起峰头沈阁影,林疏地底见江流。烟花日暖犹含雨,鸥鹭春闲欲满洲。好景同来不同赏,诗篇还为故人留。”抒发了他当时的心境,和对故人的思念之情。离别辰州,王阳明念念不忘他在辰州的门生,在途中,他写信给在辰州的门生,即著名的《与辰中诸生书》,论述他为人、治学的“收放心”之法,阐释坚定圣人之志,成就为己之心,二者是两无相碍的。

嘉靖二十三年(1544),王阳明的门生辰州郡丞徐珊等人建虎溪精舍,旋即改名阳明书院,也就是后来的虎溪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