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五溪漫话:古辰州冶铁业回眸

五溪漫话:古辰州冶铁业回眸

时间:2023-08-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辰州铁矿石资源丰富。其中沅陵县塘角出产的铁矿石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二。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为古辰州冶铁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基础。约在明末清初,辰州境内冶铁业已十分兴盛,并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在古辰州冶铁业兴盛时期,闻名遐迩的铁都浦市,约出现在清康熙年间。辰州冶铁业的兴旺,一直延续到嘉庆、道光年间。辰州古老的冶铁业,无可奈何地走了下坡路,炼铁炉停风熄火,炒铁厂灰飞烟灭。

五溪漫话:古辰州冶铁业回眸

辰州铁矿石资源丰富。沅陵县的洞溪、矿溪、塘角、船形地、杨泗殿湾、熊溪、楠木铺,辰溪县的火麻冲、中伙铺、修溪、征溪、沙堆、晓滩、岩里坡、花岩坡、老其山,溆浦县的九溪江,泸溪县的五斤坡、灰洞坳、兴隆场等地,都有铁矿石的储藏。其中沅陵县塘角出产的铁矿石含铁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二。丰富的铁矿石资源,为古辰州冶铁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基础。

弘治十年(1497),辰溪县境内冶铁业初起。约在明末清初,辰州境内冶铁业已十分兴盛,并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道光《辰溪县志》记载说:“按辰邑矿厂情形,其挖矿者均系贫民,随得随卖,以资生计。其收买炭矿,开设炉墩于县属溪边河岸,雇募人夫煽铸生铁名‘生钣’者,有乡厂、客厂之分。乡厂者数人共一炉墩,各以所获炭矿轮流煽铸,为日甚暂;客厂者或一人或数人合伙,先期收买炭矿,每秋凉时开炉,至次年春夏之交为止。所产‘生钣’俱装运浦市出售于炒铁厂,炒成熟铁,然后转运湖北汉镇等处销售。”

在古辰州冶铁业兴盛时期,闻名遐迩的铁都浦市,约出现在清康熙年间。当时,浦市出产的熟铁,在长江中下游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雍正六年(1728)时任辰永靖道尹王柔就曾奏请朝廷:“伏查新例,严禁废铁出洋,而楚南产铁各地方,外来射利商贩悉于就近设炉锤炼,下船装运至湖北汉口发卖,或由汉口而转运两江递贩。臣念由江入海,其势甚易,若不设法稽查,则奸商图利,或私贩出洋亦未可定。不得不恳请我皇敕谕楚省及两江督抚,于各关口处所,严饬该员稽查,俾不得私贩入洋。”(见清《朱批谕旨》)奏折中所称楚南产铁的地方,便指的是浦市。当时,闭关锁国的清廷有“寸铁不得出洋”禁令。显然是浦市出产的熟铁,已经被走私到了海外。王柔为了撇清与自己的干系,才上了那么一道奏折。

强大的冶铁业,造就了浦市经济的繁荣,也造就了富甲一方的浦市瞿、唐、康、杨四大家族。在浦市,至今仍然流行着一个“黄鹤楼飞金”的传说。说的是浦市一位铁商,为了炫耀富有,将黄金制成金叶,从武昌的黄鹤楼上丢下,任楼下的美女们抢拾。浦市铁商的富有,由此可见一斑。(www.xing528.com)

辰州冶铁业的兴旺,一直延续到嘉庆、道光年间。道光元年(1821)《辰溪县志》辑有的《矿厂利弊说》一文这样记述:“计阖县挖矿营生之人,动以千数……又有厂民收买炭矿,雇募人夫煽铸生钣。计每炉一座所需雇工及挑运脚夫约数十人,十座则数百人矣……其烧炭之炭户,装炭矿之船户,取给于此者亦数百家。他如附近贫民捡炉肚炭、淘过渣亦可营生。是矿厂一开,而辰之无产贫民借以生活,岁不下万余人。”而嘉庆二十一年(1816),辰溪县的总人口还不到二十万。上述情形可以见到,冶铁业在当地的经济生活中,有何等重要的地位!

一场鸦片战争,让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这时,欧美资本主义已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武装了他们的钢铁工业。洋铁随着“五口通商”,大举进入中国。设备落后的“辰铁”,在与“欧铁”的竞争中落败,渐渐退出了它原有的中国东南大市场。辰州古老的冶铁业,无可奈何地走了下坡路,炼铁炉停风熄火,炒铁厂灰飞烟灭。铁都浦市昔日的繁荣,便只能是留在人们依稀的记忆之中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