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键要点: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应用

关键要点: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应用

时间:2023-10-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主线和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三大要点。很多教师都会关注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错误地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因此,可以看出,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如果不事先设计好微课教学主线,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混乱、教学内容离散

关键要点:微课设计与翻转课堂应用

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微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主线和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三大要点。很多教师都会关注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错误地认为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内容。且忽视教学目标和教学主线的设计,导致教学主线不明确,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1.教学目标是微课教学的“灵魂”

(1)教学目标的定义与内涵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学习者通过教学活动后应实现的预期结果。

教学目标包含学习者学的目标和教师教的目标,教师应以学习者学的目标为主导设计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而实现教的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三者之间的异同点见表4-10。

表4-10 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异同点

978-7-111-52708-4-Chapter04-14.jpg

(续)

978-7-111-52708-4-Chapter04-15.jpg

(2)教学目标是三维度目标

教学目标与职业能力具有相似的直角坐标系中xyz三维度结构,是一个立体结构,如图4-3所示。

其中,F代表教学目标,是xyz的函数;x代表F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量;y代表F中的过程和方法分量;z代表F中的知识和技能分量。教学目标是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度地综合体现,3个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逻辑关系。而不是说教学目标分为3个部分,可以分开独立实现。任何割裂xyz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全发展。

978-7-111-52708-4-Chapter04-16.jpg

图4-3 教学目标的三维结构图

在3个维度方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分量x起着关键的导向性的基础作用,基础不牢固或存在缺陷,就难以保障yz的实现质量;过程和方法y起着关键的稳定性技术基础作用,技术基础不牢固,z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而知识和技能z是教学目标的主体显现。通常,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忽视或不重视xy目标的培养与实现,而将侧重点放在了z的实现上。xy作为基础需要长期、连续的培养才能牢固,而z的培养一般短时间内即可实现。如果xy的基础不牢固或存在很多缺陷,那么,短时间内实现的z也是无根之大树、无地基之高楼。

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x维度的目标是立足于让学习者学习目的端正,积极好学、乐学;过程与方法维度y的目标是立足于让学习者会学,掌握学习创新的方法和手段;知识与技能维度z的目标是立足于让学习者学会并能实践应用。

(3)教学目标表述的五要素

规范的教学目标表达语句由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标准和行为结果5个要素构成。其中行为主体是学习者,行为动词应可测量,行为条件应可实施,行为标准应可评价,行为结果应能实现。具体要求如下:

1)行为主体是学习者。因为教学目标指的是学习者的学习结果,不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什么、如何教。在表述目标的语句中,主语是学习者,但有时可以省略。但在实际中,经常出现行为主体错位而变成了教师。例如,“在团队合作学习中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这种表述的行为主体实际上是教师而不是学习者。

2)行为动词应可测量。行为动词用于表述在教学活动中学习者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但有些教师却使用一些模糊不清、无法测量的动词进行表述,如“了解数字信号的传输方式”“掌握Word中文图文排版方法”等,了解、熟悉、掌握、知道等动词是一种内在的意识和心理状态,难以进行测量和观察。

3)行为条件应可实施。行为条件是衡量教学目标实现程度和质量的必不可少的要素,要保证行为条件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实施。现实中,很多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没有行为条件表述,导致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和质量无法衡量和比较。例如,“学生能应用Excel 2010软件计算班级数学考试平均成绩”“能说出碳元素分子结构与金刚石分子结构之间的异同点”等,都缺乏限定性的行为条件,如果加上在“学生在5分钟内能应用Excel 2010软件计算班级50名同学的数学考试平均成绩”就比较完整了。

4)行为标准应可评价。行为标准也称为表现程度,即合格程度,是指学习者对目标达到的最低表现要求,能够测评学习者的学习结果所达到何种程度。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行为标准模糊不清,无法测评。例如,“学生按照操作规程关闭正在上网运行的笔记本电脑”、“学生能说出树叶进行光合作用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方程式”等。其行为标准比较模糊,若在行为动词前加上“准确无误地”这几个字就便于测评了。

5)行为结果应能实现。行为结果是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基础、行为条件要求,确保能够实现,无法实现的行为结果只能是一句空口号,没有实际意义。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中往往用一些空洞、缥缈、无法实现的行为结果进行表述。例如,“善于观察、总结规律、积累经验,并在工作中推广应用”“掌握各种(包括经典和新型)传感器的使用方法”等。学生并没有参加工作,如何能在工作中推广应用呢?好像还没有哪位专家能够说自己掌握了各种传感器的使用方法,我们的学生能够做到吗?

(4)教学目标规范表述案例

978-7-111-52708-4-Chapter04-17.jpg

978-7-111-52708-4-Chapter04-18.jpg

978-7-111-52708-4-Chapter04-19.jpg

978-7-111-52708-4-Chapter04-20.jpg

978-7-111-52708-4-Chapter04-21.jpg

2.教学主线是微课教学的“关键”

(1)教学主线的定义与内涵

关于教学主线的定义和内涵,郑春研究认为:“主线”是“主要线索”的简称,是指占主导地位或统领事物发展的线索。教学主线是整体解读视点与各个教学点断续互动、有效交融后建构起来的课堂教学形态,是在整体解读视点穿针引线下,教学点之间彼此相连,融通共生,建立意义关系,生成完整的意义链,是教学活动中各种变量交互作用后生成的一条主要线索[4]

通过对上述定义的理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教学主线:教学主线是教师为了完成微课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贯穿于全部微课教学过程中的一条教和学的主线。教学活动始终围绕教学主线展开,促使学习者形成一种有序的认知方式,使其感觉学习过程自然连贯,环环相扣,重点突出,条理分明。

在微课教学过程中,一个知识点/技能点通常由3~7个教学焦点进行支撑,各个教学焦点之间具有一定的递进、并列、因果、拓展等逻辑关系,通过这些逻辑关系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以及学习者的认知心理融为一体。因此,可以看出,在微课教学设计过程中,如果不事先设计好微课教学主线,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程序混乱、教学内容离散无序,使学习者摸不着头绪和规律,学习效果差,难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所以说,教学主线是微课教学的关键。

(2)微课教学主线的构建方法

职业教育课程中,常用的教学主线构建方法有以知识点构建顺序、以学习者认知规律、以技能形成规律、以远近关系等多种方法为线索构建教学主线。以下举例进行说明:

案例4-7:以知识点构建顺序为线索构建教学主线(www.xing528.com)

微课题目:简易三极管放大电路分析与设计

知识点: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原理;技能点:简单电路设计

知识点/技能点构建顺序:三极管基本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建立→直流放大原理→交流信号放大原理→放大电路的稳定偏置电路→输入输出等效阻抗计算→简单应用电路设计7个教学焦点。

以这7个教学焦点的顺序构建教学主线,在复杂、难懂的教学焦点中增加案例进行强化。

案例4-8:以学习者认知规律为线索构建教学主线

微课题目:逻辑函数及其表示方法

知识点: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

学习者认知规律是由简单到复杂,以此构建的教学主线可有两种:

1)与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或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非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与非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或非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异或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同或逻函数及表示方法。

2)或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与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非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或非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与非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同或逻辑函数及表示方法→异或逻函数及表示方法。

案例4-9:以技能形成规律为线索构建教学主线

微课题目:手工焊接组装电路板

技能点:电子元器件手工焊接

技能点形成规律:基本焊接原理→焊料参数→电烙铁参数→分立元器件组装与焊接→多引线元件组装与焊接→集成电路组装与焊接→焊点检测。

案例4-10:以远近关系为线索构建教学主线

微课题目:请假条的写作与应用

知识点:请假条的写作方法;技能点:能书写3~4种内容的请假条。

以远近关系为线索设计教学主线,本微课中的远近关系是指教学焦点与学习者之间的远近关系,先近后远,便于理解和掌握,能提高学习兴趣。该微课教学主线是:

请假条的定义→语句结构与注意事项→请假条案例分析→写一份学习者给教师的请假条(近)→写一份学习者给学生会主席的请假条(中)→写一份学习者给企业经理的请假条(远)→学习者审批下属员工的请假条(更远)。

3.教学内容是微课的“核心”

(1)教学内容的构成

教学主线确定后,围绕主线上的教学焦点设计教学内容。以教学主线为基准设计的教学内容应由接口表述、内容表述、案例应用、警示性内容4部分构成。

1)接口表述。在教学主线上的前、后2个教学焦点之间应使用适宜的语句进行平滑连接,防止出现断裂、唐突、文不对题等情况发生。

2)内容表述。每一个教学焦点都有具体的内容,包括原理讲解、公理论证、公式推导、方法讲述、技能操作等。对于技能型微课,通常还会包括必要的知识、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3)案例应用。对于难懂、特别重要的教学焦点,可以辅助案例进行强化理解和技能掌握。一集微课中的案例不宜过多,保留一部分案例给学习者在课后自学训练,教学效果会更好。

4)警示性内容。对于易错、安全、环保和关键性教学焦点,应适当以注意事项、要点、危险等语句进行警示,并简明扼要地表述出相关的内容,以引起学习者的高度重视。

(2)教学内容和教学主线密切关联

教学内容根据教学主线进行构建和完善,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如图4-4所示。教学主线不一定把所有的教学焦点都串联起来,因为有些教学焦点是并联关系或外延关系。在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时,应沿着教学主线中的教学焦点逐一进行设计、完善,使每一个教学焦点具备充分性、完整性和准确性。非教学主线中串联的教学焦点相对次要,可根据其重要性、时间富余量等情况进行简化或完整表述。

978-7-111-52708-4-Chapter04-22.jpg

图4-4 教学主线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3)教学内容设计的注意事项

在微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微课开头的切入要准确迅速。常用的方法有案例导入法、开门见山法、疑点问题导入法等。开头导入的内容要切中主题和知识点,应避免无关紧要的内容。引用的视频、图像资料要清晰可辨,注明来源,不要侵犯知识产权。导入内容控制在55~65秒钟内为宜。

2)PPT课件设计要有一定的专业化水平。教学的重点内容可通过PPT呈现,文字简练、字号适中;可视化的图像、视频展示要清晰;画面色彩搭配美观,颜色不宜过多,以免导致视觉混乱;应有效传递教学信息,与教学信息无关的内容不要呈现。

3)讲话语言要得体。无论是教师还是其他参与者,应讲普通话,语言要通俗易懂。讲话者要求精神饱满,口齿清晰,有趣味性和感染力。

4)课后小结要快捷。课程结束前,应对讲授的知识、方法、技能等教学焦点进行总结,强化学习者的记忆,并布置进阶式作业。时长在55~65秒钟内为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