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翻转课堂设计原则:微课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设计原则:微课有效应用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三)“授人以渔”的原则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所有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翻转课堂设计原则:微课有效应用

每一堂课要想在实践中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提前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与传统课堂相比,有着颠覆性的变化和典型的特征。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其教学设计的流程进行重新规划。笔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由于教学过程的完全颠倒,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和地位发生质的变化。首先,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翻转课堂中,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是教师制作的教学视频和各种网络资源。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再承担传授知识的绝对主体角色,而是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设计探究型活动供学生研究。在学生完成作业、探究讨论等知识内化阶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以确保每位学生将所学知识完全吸收掌握。其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究者。在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他们可以自定步调,制定学习的时间和速度,碰到难以理解的知识时可以反复观看教学视频或搜索相关教学资源,而不是被动等待教师的直接告知。同时在课堂上,学生不再仅是独立完成作业,而是参与到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中,在与教师、同伴交互协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深入掌握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应当以学生为中心,视学生为认知的主体,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

(二)课堂互动交流有效性的原则(www.xing528.com)

课堂互动交流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语言或非言语信息激发一个或多个学生思想,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互动交流应该有准确的定位和深入的理解,不能简单地认为“提问等同于交流”“交流越多越好”,忽略课堂交流的质量,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课前知识掌握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与他们展开讨论,以确保课堂互动交流的有效性。

(三)“授人以渔”的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及知识的累积速度加快,没有人可以在课堂中学到所有知识。在此背景下,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未来教育必须围绕4种基本能力来培养新一代,其中首先就是学会求知。正如德洛尔的报告所阐述的:“学会求知是培养学会学习的能力,更多是掌握获得知识的手段,而不仅仅是获得分类的系统化知识。”因此,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中应强调“授人以渔”,而不是简单的“授人以鱼”,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情境,培养他们探究思考的精神和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