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书》《五经》:煮海为言的圣典

《四书》《五经》:煮海为言的圣典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首先,“学不厌,教不倦”乃孔子最可钦佩的教学精神,七十贤者之所以都“心悦诚服”正在如此。至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其“欲罢不能”不恰恰是“教不倦”吗?孔子的教学方法首推“启发”。

《四书》《五经》:煮海为言的圣典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在长期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他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他的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教学经验的总结。

首先,“学不厌,教不倦”乃孔子最可钦佩的教学精神,七十贤者之所以都“心悦诚服”正在如此。因而《论语》首篇即说: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时习之乐即“学不厌”,人不知而不愠即“教不倦”。《论语》列此章于篇首大有深意。猜想这大概正是弟子后学们对其老师——孔子的最高景仰和最深怀念吧。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正是“学不厌”吗?至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其“欲罢不能”不恰恰是“教不倦”吗?

其次,教学方法。孔子的教学方法首推“启发”。“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次要“因材施教”。即根据不同教育对象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在言教的同时也注意身教。再次《论语》主张“有教无类”。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不管一个人的出身如何,只要交上束修,都可以做他的学生。他的这一主张,使很多过去根本无权受教育的平民子弟获得受教育的机会,他的弟子中有不少人出身于“贱人”、“鄙家”。

最后,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上,孔子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说,如果只死记一些知识而不通过思维过程加以消化,这样学来的东西只能是抽象、空洞的无目的的理解;另一方面,如果只用思考而不注意吸收新知识,那就会白费力气,毫无所得。孔子讲到自己的学习体会时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孔子是春秋时代渊博的学问家,他创立了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他的思想体系虽然保留着传统的天命观念,但总起来说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因此,在战国时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成为先秦“显学”之一。在秦统一中国以前,孔子及儒家思想并未受到统治者的特别重视,仅仅是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个学派。汉代以后,孔子及儒家思想在历史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因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统一国家业已建立,封建统治者需要一种既能适合封建社会又具有一定的保守倾向思想,于是孔子的思想受到重视。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文化政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至尊地位被正式确立起来。

概括地说,孔子的思想对中国学术的发展有较大影响,对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史学、政治理论也产生过巨大影响。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孔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宝贵的经典。

注释:

《论语·泰伯篇》

《论语·述而篇》

《论语·宪问篇》

《论语·雍也篇》

《论语·宪问篇》

《论语·尧白篇》

《论语·为政篇》

《论语·季氏篇》

《论语·雍也篇》

《论语·泰伯篇》

《论语·述而篇》

《论语·八佾篇》

《论语·雍也篇》

《论语·阳货篇》(www.xing528.com)

《论语·颜渊篇》

《论语·里仁篇》

《论语·卫灵公篇》

《论语·雍也篇》

《论语·雍也篇》

《论语·里仁篇》

《论语·阳货篇》

《论语·为政篇》

《论语·里仁篇》

《论语·述而篇》

《论语·子路篇》

《论语·卫灵公篇》

《论语·季氏篇》

《论语·学而篇》

《论语·里仁篇》

《论语·泰伯篇》

《论语·学而篇》

《论语·为政篇》

《论语·为政篇》

《论语·卫灵公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