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书》《五经》以及《经解》、《乐记》、《学记》的重要地位

《四书》《五经》以及《经解》、《乐记》、《学记》的重要地位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记》中,除上述三篇极具中国思想史价值,另有《经解》、《儒行》、《乐记》、《学记》等篇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亦有重要地位,兹择《经解》、《乐记》、《学记》等篇说明之。其影响所及,足以使人 心怀广博,性情良易。然其易失于沉湎于安乐。儒家不但崇礼,而且重乐。《乐记》认为,乐不仅与政通,乐与礼亦相关。《学记》论教学《学记》乃儒家论教学原理之名作。教学意义论后,继述教学之进程。

《四书》《五经》以及《经解》、《乐记》、《学记》的重要地位

礼记》中,除上述三篇极具中国思想史价值,另有《经解》、《儒行》、《乐记》、《学记》等篇在中国古代学术史上亦有重要地位,兹择《经解》、《乐记》、《学记》等篇说明之。

(1)《经解》论六经之教。

六经之教,足以影响人之性情,但其影响有得有失。《诗》以抒情为主。其抒情,曲喻婉达。所以,其影响所及,足以养成温柔敦厚之风。然重感情者,理智易为所蔽,故其失也愚。《书》记古代史实,其影响所及,足以使人疏通知远。然古《书》所记,不尽合史实,如尽信《书》以为真则诬矣。《乐》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襟。其影响所及,足以使人 心怀广博,性情良易。然其易失于沉湎于安乐。《易》言哲理,其影响所及,令人洁净精微。然过信卜筮,拘其吉凶,则易害事矣。故有“《易》之失贼”一说。《礼》以敬事为主,所以恭俭庄敬乃其良好影响。然不知礼之本,徒溺繁文缛节则失之烦扰矣。《春秋》严于正名,属辞一丝不苟,比事则有条不紊,所以受教者亦以属辞比事见长。然所记皆乱臣贼子之事,故其失乱。

《经解》一文,为解读六经的谆谆之教,也可谓流传下来的读六经的最早心得。它告诉我们,读六经,必先洞明利害得失方可深谙六经之旨。

(2)《乐记》论乐之本性。

儒家不但崇礼,而且重乐。乐之为用,微妙难言。《乐记》认为:乐起于人心之感动,故闻乐足以知人心中之情感。《乐记》开篇即言此理。

《乐记》曰,人心本寂然不动,此即性。感于物而后动者,情也。情既动,则喜而笑,怒而呼,哀而号,郁而叹。自然发于口而为声,声有变化,形成抑扬顿挫之方者,谓之“音”。拟此自然成文之音,谱之为曲,佐之以舞,此之谓乐也。在此,《乐记》论及的就是论乐的起源。(www.xing528.com)

乐既由于人心之感于物而起,故足以反映人之情感。情感不同,其乐亦异。此即所谓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乐心感者,其声口单以缓,喜心感者,其声发以散,怒心感者,其声粗以厉,敬心感者,其声直以廉,爱心感者,其声和以柔。相反,乐亦可以感动人情。音乐与人心向来息息相关,所以,治国之君每每重乐,以为,闻其乐可知其国治乱与亡。因此,《乐记》说:“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而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而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乐记》认为,乐不仅与政通,乐与礼亦相关。《乐记》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还说:“乐由中出,礼由外作。乐由中出,故静;礼自外作,故文。大乐必易,大礼必简。乐至则无怨,礼至则不争,揖让而治天下者,礼乐之谓也。”“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礼者,殊事合敬者也,乐者,异文同爱者也。”“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造化,序,故群物皆别。”“乐也者,施也,礼也者,报也。乐,乐其所自生;而礼,反其所自始。”“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礼之不可易者也。乐统和,礼辨异,礼乐之现,管乎人情矣。”《乐记》最后还论及真正的乐,并非必定是黄钟大吕,弦歌于物也,那是“乐之末节,故童者舞之”,真正的礼亦非必定铺筵席,陈尊俎,列篷豆,以升降为礼,那是“礼之末节,故有司掌之”。综上种种,《乐记》论礼与乐的关系,可谓深得乐礼之本矣。

(3)《学记》论教学

《学记》乃儒家论教学原理之名作。《学记》开篇即言教学意义在于两方面:化民成人俗与教学相长。化民成俗意指建国君民必由教学。同时教学亦可使教者与学者互相促动,互进修养。教学意义论后,继述教学之进程。教学进程之要旨乃在于循序渐进。再检讨教学方法之得失。最后论及教师责任重大,教育为万事之本。

《学记》篇幅不长,但在中国教育理论史上却开风气之先。从某种意义可以说,它是中国教育教学理论的奠基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