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尚书》:煮海为言的圣典,记录商周史料

《尚书》:煮海为言的圣典,记录商周史料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书经》是《尚书》的另一种名称,也称《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古文本《尚书》比今文本《尚书》增衍十六篇,但是后来古文本遗失了。到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进献的《古文尚书》除同于《今文尚书》的二十八篇外,又多出二十五篇。后来人们称《古文尚书》为《伪古文尚书》。不论是《今文尚书》,还是《古文尚书》均保存了一些商朝周朝特别是周朝初年的一些史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尚书》:煮海为言的圣典,记录商周史料

《书经》是《尚书》的另一种名称,也称《书》,它是儒家经典之一。“尚”意义是“上”,指远古上代以来的书,言其事久远,故称“上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上古事迹著作的汇编,是一部记言记事的古史。上自唐虞,下至商周,记载了这一历史时期各王朝上层人物和官府的誓词、文告、训示、诰戒等等言辞。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有些篇目如《尧典》、《皋陶漠》、《禹贡》、《洪范》等都是后来儒家学者补充进去的。《尚书》中的文章诸如《盘庚》、《大诰》、《洛诰》等篇保存了文章的真实面目,文字古奥,极为难懂。

今天看到的《尚书》是《今文尚书》和《古文尚书》的合编。《古文尚书》是《尚书》的一种。汉朝初年经师伏生传授《尚书》二十九篇,都是用当时流行的字体汉隶写成的,所以叫《今文尚书》或今《尚书》。汉武帝时拆孔府墙壁,发现了《尚书》,而这《尚书》是用蝌蚪古文字写成的,所以叫《古文尚书》。古文本《尚书》比今文本《尚书》增衍十六篇,但是后来古文本遗失了。到东晋元帝时,豫章内史梅赜进献的《古文尚书》除同于《今文尚书》的二十八篇外,又多出二十五篇。又因为分解了《尧典》等篇目,多出五篇,合起来共为五十八篇。唐代孔颖达撰述了《尚书正义》采用的就是东晋梅赜本《尚书》,认为是孔府墙壁旧本,注用孔安国的传,并为之作疏,即现在的《十三经注疏》本中的《尚书》。从此以后,长期流传。历代王朝统治者奉之为治国宝典,到南宋以后学者们开始怀疑后二十五篇为伪作,因其文法通畅,不似上古文词。清代学者阎若琚作《尚书古文疏证》,用了大量事实材料,列举百余条证据,证明后二十五篇系伪作,乃晋人撰写。此后清代学者丁晏著《尚书余论》,进一步考订伪作之篇出自三国魏王肃之手笔。后来人们称《古文尚书》为《伪古文尚书》。不论是《今文尚书》,还是《古文尚书》均保存了一些商朝周朝特别是周朝初年的一些史料,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尚书》的主要内容,按虞、夏、商、周朝代顺序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虞书》四篇记载了我国上古唐虞时代的传说,包括唐尧让位给虞舜,虞舜的政治活动,与臣属谈话等内容。

一般而言,历代学者认为属于可信的《今文尚书》有三十三篇,其中包括:尧典、舜典、皋陶谟、益稷、禹贡、甘誓、汤誓、盘庚(上、中、下)、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牧誓、洪范、金滕、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圣政顾命、康王之诰、费誓、吕刑、文侯之命、秦誓。

附录

《尚书》注疏(www.xing528.com)

(1)《尚书大传》汉伏生、张生、欧阳等

(2)《尚书注》宋蔡沈

(3)《尚书注》宋金履祥

(4)《尚书集注音疏》清江声

(5)《尚书今古文注疏》清孙星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