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霞客游记:游颜洞,云南奇景!

徐霞客游记:游颜洞,云南奇景!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临安府1颜洞凡三,为典史2颜姓者所开,名最著。我一到云南,每逢吃饭便会想到去游颜洞的事,始终不能忘怀。5陆洞:今人将颜洞分为前、中、后三洞,前洞称水云洞,中洞称云津洞,后洞称万象洞。当地人为此而困苦,便趁着普酋叛乱,假称颜洞东边是阿迷州的地界,叛军曾在这里出没,便不再有官员来游览颜洞了。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出后门,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1,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

徐霞客游记:游颜洞,云南奇景!

【导读】

颜洞又称“岩洞”“阎洞”,位于云南省建水县城以东,共有三洞,相传为一位姓颜的典史所辟,有“西南第一洞天”的美称。作者一达滇中,便对颜洞翘首以盼,以至“每饭未尝忘钜鹿也”,其后的游玩也确是快心遂意。全文短小精悍,主要记载了作者探寻颜洞的前因后果,不同于太华山篇的游记,该篇游记景点介绍相对较少,少有其他景点掺杂其中,故对颜洞风光描绘笔墨较多,记录了颜洞石崖横劈之险、溪流破峡之急、山水映衬之美,让人如临其境,如感其魄,心向往之。

临安1颜洞凡三,为典史2颜姓者所开,名最著。余一至滇省,每饭未尝忘钜鹿3也。遂由省中南过通海县,游县南之秀山4。上一里半,为灏穹宫。宫前巨山茶二株,曰红云殿。宫建自万历初,距今裁六十年,山茶树遂冠南土。又南抵临安府。城南临泸江,此江西自石屏5异龙湖6来,东北穿出颜洞;而合郡众水,亦以此洞为泄水穴也。

【注释】

1临安府:明朝平定云南后,于洪武十五年改元临安路为临安府,府治由通海移迁建水州,属云南布政使司。

2典史:官名,设于州县。元始置,明清沿置,是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

3每饭未尝忘钜鹿:心中始终难以忘怀。冯唐生于战国末期,祖父是赵国人,汉文帝曾向他询问赵国将领李齐,称每逢进餐时都会想到李齐鏖战巨鹿的情景。

4秀山:又名青山,螺峰,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

5石屏州:因当地人掘地得石坪,聚为邑而得名“石坪”,明代为石屏州。即今云南省红河州石屏县。

6异龙湖:云南五大湖之一,名称源于彝语的“水城”,位于石屏县城以东。

【译文】

临安府的颜洞共有三个洞,是一位姓颜的典史开辟的,最为著名。我一到云南,每逢吃饭便会想到去游颜洞的事,始终不能忘怀。便从省城昆明往南经过通海县,游览县城南面的秀山。往山上走一里半,来到的是灏穹宫。宫前有两株巨大的山茶,称为红云殿。这座宫观创建自万历之初,距今只有六十年,里面的山茶便居于南滇之首了。又往南抵达临安府。府城南边面临泸江,这条江从西面石屏州异龙湖流过来,往东北穿过颜洞,而流经临安府的一众水流,也都把颜洞作为排水的洞穴。

于是觅一导游者于城东接待寺1。颜洞大道,当循城而南,渡泸江桥;导者从寺前隔江东北小路行,遂不得渡泸江,东观三溪会合处。由寺北循塘岸东行,塘东皆红莲覆池,密不见水。东北十五里,渡赛公桥。水自西北来,东南入泸。又五里,上山,为金鸡哨。哨南泸江会诸水,由此东入峡。峡甚逼,水倾其中,东抵洞口尚里余。望洞顶石崖双劈,如门对峙,洞正透其下,重冈回夹之,不可得见。求土人导入,皆曰:“水涨流急,此非游时。若两月前水涸,可不桥而入;今即有桥,亦不能进,况无桥耶!”桥非一处,每洞中水深处,辄架木以渡。往例按君2来游,架桥费且百金,他费亦百金。土人苦之,乘普酋兵变3,托言洞东即阿迷4境,叛人尝出没此,遂绝官长游洞者。余必欲一至洞门,土人曰:“须渡江南岸,随峡入,所谓泸江桥大道也。”始悔为导者误,乃舍水洞,觅南明、万象二陆洞5

【注释】

1接待寺:元代百户赵益辞职为僧,以其居为庵,并施田赡僧,故名。

2按君:明代巡按御史的别称。

3普酋兵变:阿迷州土司普名胜因不服调度而叛乱,是明末滇南发生的一系列土司叛乱之一。(www.xing528.com)

4阿迷:即阿迷州,今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

5陆洞:今人将颜洞分为前、中、后三洞,前洞称水云洞,中洞称云津洞,后洞称万象洞。古人则将颜洞分为一水洞,两陆洞。

【译文】

于是我在城东接待寺找了一位导游。通往颜洞的大路要沿着府城往南走,经过泸江桥。导游从寺庙前面隔江的小路往东北走,我便没能过泸江,往东去观赏三条溪流汇合的地方。从寺北沿着水塘的岸边往东走,水塘东边的池面都被红莲覆盖着,密密麻麻看不见池水。往东北走十五里,经过赛公桥。水流从西北流过来,往东南汇入泸江。又前行五里,登上山,来到的是金鸡哨。泸江在岗哨南面与一众溪流汇合,从这里往东流入山峡。山峡十分狭窄,江水倾泻其中,往东流去,距离洞口还有一里多。远望洞顶石崖,如同劈成的两半,像门一样相对树立着,洞正好从石崖下穿过,被重重的山冈包围夹峙,无法看见。我请当地人领我进洞,他们都说:“现在水涨起来了,流势又很湍急,不是游览洞穴的时候啊。如果是两个月前的枯水季节,就可以不架桥进洞;现在即使有桥,也不能进去,更何况没有桥呢!”需要架桥的地方不止一处,每逢洞中水深的地方,都需要架有木桥让人通过。按照以往惯例,巡按御史来游览时,架桥要花费将近百两银子,其他费用也要百两银子。当地人为此而困苦,便趁着普酋叛乱,假称颜洞东边是阿迷州的地界,叛军曾在这里出没,便不再有官员来游览颜洞了。我坚持要去到洞口,当地人说:“必须渡江到达南岸,顺着峡谷进入,就是人们所说的泸江桥大路。”我才懊恼被导游误导了,于是离开水洞,去寻找南明、万象两个陆洞。

从哨东下坡,复上山登顶。东瞰峡江环峡东入,洞门即在东峡下。余所登山处,正与其上双崖平对,门犹为曲掩,但见峭崖西向,涌水东倾,捣穴吞流之势,已无隐形矣。东北三里,逾岭脊下山。二里,则极东石壁回耸,如环半城,下开洞门北向。余望之有异,从之直下,一里,抵峡中。又一里半,抵东壁下。稍南上,洞门廓然,上大书“云津洞”,盖水洞中门也。游颜洞以云津为奇:从前门架桥入,出后门,约四五里,暗中傍水行,中忽辟门延景1,其上又绝壁回环,故自奇绝。余不能入其前洞,而得之重崿绝2间,且但知万象、南明,不复知有云津也,诚出余意外。遂瞰洞而下。洞底水从西南穴中来,盘门内而东,复入东南穴去。余下临水湄3,径之,水阔三丈,洞高五六丈,而东西当门透明处,径可二十丈。但水所出入,直逼外壁,故非桥莫能行。

出水西穴,渐暗不可远窥;东为水入穴处,稍旁拓,隔水眺之,中垂列乳柱,缤纷窈窕。复上出洞外,上眺东南北三面,俱环壁无可上。仍西出旧道,北上山。东一里,逾岭,已陟东壁回环上。岭坞中东向一里,其地南北各起层峰,石崖时突,万象洞即在北崖上,乃导者妄谓在南崖下。直下者一里,抵南崖。一洞东向,高四丈,水从中涌出,两崖角起,前对为峡,水出洞破峡,势极雄壮,盖水洞后门也。又东二里,抵老鼠4,执途人问之,万象洞在西北岭上,即前所从下山处,洞甚深,历降而下,底与水洞通。余欲更至洞门,晚色已合,去宿馆尚十里。念此三洞,慕之数十年,趋走万里,乃至而叛彝阻之,阳侯5隔之,太阳促之,导人又误之,生平游屐6,斯为最厄矣!

【注释】

1延景:引入亮光。

2重崿(è)绝(yǎn):重叠的山崖,高峻的山峰。

3水湄(méi):水边,岸边。

4老鼠村:即老鼠鲊(zhǎ),今称老楚鲊,位于今建水县面甸镇。

5阳侯:传说中的波涛之神,此处指泸江水流汹涌,阻隔洞口。

6游屐(jī):出游时穿的木屐。这里指出游。

【译文】

从金鸡哨东面下坡,再登上山顶。往东俯瞰,山峡间的江水环绕着峡谷往东流进颜洞,洞门就在东面的峡谷下。我登上的地方正好与洞顶的两座石崖平直相对,洞门还是被曲折的山谷遮掩着,只见陡峭的山崖朝着西面,汹涌的江水往东倾泻。水流冲刷洞穴,洞穴吞咽江流的气势,已经无所遁形。往东北走三里,越过岭脊下山,二里后,就见东边尽头处的石壁回环高耸,如同环绕着半座城,下方张开的洞门朝北。我望过去觉得有奇异之处,就从这里径直往下,一里后,抵达山峡之中。又前行一里半,抵达东面石壁下方。稍稍往南上去,就见洞门开阔,上面用大字写着“云津洞”,正是水洞中间的洞门。游览颜洞以游云津洞最为奇特:从前门架设的桥进洞,到走出后门,约四五里,在黑暗中挨着水流前行,中间忽然裂开缝隙,形成洞门引入亮光,上方又有险峻的崖壁回旋环绕,所以自是奇异绝妙。我无法从前门进入,但在重叠险峻的高崖山峰间偶然发现它,况且我原来只知道万象洞和南明洞,不知道还有云津洞,实在是超出了我的意料。我便往下俯瞰洞中,洞底的水流从西南的孔穴中流过来,在洞门内盘绕着往东流,再流入东南的孔穴。我下洞靠近水边,估量它的大小,水面宽三丈,洞高五六丈,东西两面正对着洞门透光的地方,直径大约二十丈。但水在洞中流进流出,一直逼近外侧的洞壁,所以没有桥就无法通行。

水流在西面洞穴流出,逐渐暗下去,不能看到远处;东面是水流进洞穴的地方,洞壁稍微往两旁扩展,隔着水远眺,里面垂着钟乳石,排列着石柱,繁杂而幽深。再往上走出洞门,往上眺望东南北三面,只有环绕的崖壁,无法登上去。我便仍然往西从原路出来,往北上山。向东走一里,越过山岭,登上东面崖壁后,盘绕着往上爬。在岭中山坞里往东走一里,就见这个地方南北两面分别耸起重重峰峦,石崖不时突起,万象洞就在北面石崖上,就是导游乱说在南面山崖下的。径直往下走一里,抵达南崖。有个洞,洞门朝东,有四丈高,水流从洞中涌出,两边的山崖像角一样耸立,前面对着的是山峡,水从洞里流出就冲破山峡而去,气势极其雄壮,大略是水洞的后门。又往东走二里,抵达老鼠村,我拉住路人问路,得知万象洞就在西北山岭上,就是之前我下山的地方,洞很深,是逐级下降的,底部与水洞连通。我还想去洞口,但夜色已经笼罩下来,距离住宿的旅馆还有十里路。想到颜洞的三洞,我思慕了几十年,奔走万里才来到此处,却因彝人叛乱被阻碍,被大水隔绝,时间紧促,导游又误导我,我生平出游的经历中,这次是最多灾多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