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徐霞客游记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徐霞客由白云山西面沿石级而上,是日下午抵白云寺。白云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有九巩8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华仡佬桥9。4岜(bā)堰塘:应为甘荫塘。6觌(dí)面:见面。7大溪:应指花溪,为南明河上游从龙山峡到济番桥一段的称谓。仡佬族服饰通常色彩鲜艳,所以被称为花仡佬。是日晴霁竟日,夜月复皎。箐,山间的大竹林,滇黔一带多有此称。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

徐霞客游记:黔游日记-徐霞客游记

【导读】

白云山,位于贵州长顺县,初名螺拥山,因为明建文帝观白云而登山,因而改为白云山。徐霞客由白云山西面沿石级而上,是日下午抵白云寺。他对白云山的渊源由来、地理环境寺庙建筑和风土人情都一一做了认真游览考察。他观对衫宿灵,伏饮跪勺泉,走东来西壁,击石钟石鼓,访僧静园处,过玉屏狭道,探白马溶道,莫不让人拍案叫绝。他又登潜龙阁,憩流半洞,观南京井;探龙潭,入深箐中,攀崖度壑;与僧品茗,篝灯夜话,其乐融融。白云山上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辗转处简明,描景时入微,精湛的记叙方式让这篇游记节奏明快,详略得当,也有很深的感染力。

十四日 晨饭于吴,遂出司南门,度西溪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1(此桥谓因建文帝2得名,然何以“太子”云也)。桥下水涌流两崖石间,冲突3甚急,南来大溪所不及也。度桥,溯南来大溪,又西南三里,有一山南横,如列屏于前,大溪由其东腋北出,路从其西腋南进。又南行峡间二里,历东山之嘴,曰岜堰塘4,其西南有双峰骈起,其东即屏列山之侧也。又三里,过双骈东麓而出其南,渐闻溪声遥沸,东望屏列之山,南迸成峡,溪形复自南来捣峡去,即出其东北腋之上流矣;第路循西界山椒5,溪沿东界峰麓,溯行而犹未觌面6耳。又南二里,始见东溪汪然,有村在东峰之下,曰水边寨。又南三里,曰大水沟,有一二家在路侧,前有树可憩焉。又南渐升土阜,遂东与大溪7隔。已从岭上平行,五里,北望双骈,又三分成笔架形矣。南行土山峡中,又一里,出峡。稍折而东,则大溪自西南峡中来,至此东转,抵东峰下,乃折而北去。有九巩8巨石梁,南北架溪上,是为华仡佬桥9

【注释】

1太子桥:原名太慈桥,后讹为太子桥,架于四方河上。位于今贵阳市南明区太子街一带。

2建文帝: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孙,懿文太子朱标之子。建文帝是被立为皇太孙后即帝位的,并没有被立为过太子。

3冲突:水流冲击堤岸。

4岜(bā)堰塘:应为甘荫塘。

5山椒:山顶。

6觌(dí)面:见面。

7大溪:应指花溪,为南明河上游从龙山峡到济番桥一段的称谓。

8巩:通“拱”,拱券,这里指桥下的券洞。

9华仡佬(huā ɡē lǎo)桥:即花仡佬桥,因桥头有花仡佬寨而得名。仡佬族服饰通常色彩鲜艳,所以被称为花仡佬。

【译文】

十四日 早晨在吴家吃完饭,便出了贵阳府城的南门,经过水磨河上的桥,往西南走。五里后,有溪流从西面的山谷流过来,向东汇入南边的大河;有石桥横跨其上,名叫太子桥(传闻这座桥是因建文帝而得名,又怎么会叫“太子”呢)。桥下溪水翻涌奔向两岸石崖之间,冲击得很激烈,是南来的大河赶不上的。过桥,逆着南来的大河再往西南走三里,有一座山在南面横亘,如同屏风排列在前面,大河从山东面的峡谷往北流走,道路从山西面的峡谷向南往里延伸。再往南在峡谷中前行二里,经过东山的山嘴,这里叫岜堰塘,西南面有两座山峰并列隆起,东面就是屏风般排列的山的侧面。又经过三里,越过并列两山的东麓再从南面出山,逐渐能够听到溪水在远处翻腾的声音,东面对着屏风般排列的山,南面迸裂成峡谷,溪水的形势又从南面过来,冲撞着峡谷而去,这就是从东北面峡谷中流出的溪流的上游;只是道路沿西界峰顶延伸,溪流沿东界山麓奔流,逆着溪流一路走来还没有与它相遇罢了。又往南走二里,才见到东面溪流的深沉广阔,有座村庄坐落在东峰下面,叫水边寨。又往南走三里,来到的地方叫大水沟,有一两户人家散落在路旁,前面有树可供休息。再往南逐渐登上土丘,东面就与大河隔开了。在山岭上水平走了五里,向北远望并列的两山,它们又分成三峰,变成了笔架的形状。往南在土山峡谷中前行,又一里后,走出峡谷。略微转向东面,就能看到大河从西南面的山峡中涌流过来,到这里向东转弯,到东峰山脚就转向北面流走。有座巨大的九孔石桥南北横架在大河上,就是华仡佬桥。

乃饭于桥南铺肆中。遂南向循东峰之西而行,皆从土坂升陟,路坦而宽。九里,见路出中冈,路东水既东北坠峡下,路西水复西北注坑去,心异之。稍下冈头,则路东密箐1回环,有一家当其中,其门西临大道,有三四人憩石畔,因倚杖同憩,则此冈已为南北分水之脊矣。盖东西两界,俱层峰排闼2,而此冈中横其间为过脉,不峻而坦,其南即水南下矣,是云独木岭(或曰头目岭。昔金筑司3在西界尖峰下,而此为头目所守处)。从岭南下,依东界石山行。五里,复升土岭,渐转东南,岭头有一洼中坠。从其东又南向而上,共二里,乃下。一里,则有溪自西北峡中出,至此东转,石梁跨之,是为青崖桥4。水从桥下东抵东界山,乃东南注壑去,经定番州5而南下泗城6界,入都泥江7者也,于是又出岭南矣。度桥而南,半里,入青崖城8之北门。其城新建,旧纡9而东,今折其东隅而西就尖峰之上,城中颇有瓦楼阛阓10焉。是日晴霁竟日,夜月复皎。

【注释】

1密箐(qìnɡ):茂密的竹林。箐,山间的大竹林,滇黔一带多有此称。

2排闼(tà):推开门。

3金筑司:金筑安抚司。明洪武四年置金筑长官司,属贵州卫;十年升为金筑安抚司,属贵阳府。

4青崖桥:今称青岩桥,是明成化年间修建的三孔石桥,是从贵阳南下青岩镇的必经之地。

5定番州:明成化十二年置程番府,万历十四年升为定番州,属贵阳府。治所在今贵州惠水县。

6泗城:即泗城州,明时属广西布政司。今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凌云县。

7都泥江:位于定番州以南,为南盘江支流。今称涟江。

8青崖城:明天启年间,土司班麟贵在青岩自筑城垣,建成青崖旧城;后其子班应寿将城东拆除,转而向西建造城墙,并扩展城东,增建定广门,俗称新城。

9纡(yū):屈曲回旋。

10阛阓(huán huì):街市。

【译文】

我在大桥南面的店铺里吃了饭,便往南顺着东峰西麓前行,一路都在沿土坡爬升,道路平坦宽阔。九里后,看见有道路从中间的山冈延伸出来,路东的溪水已向东北泻下山峡,路西的溪水又往西北注入坑谷,我心中感到奇异。稍微走下冈头,就能看到路东环绕着繁密的竹林,有一户人家就在竹林中,大门朝西,对着大路,有三四个人在石头旁休息,于是我也靠着手杖一同休息,这座山冈已经是南北两面的分水岭了。大体上东西两面都是重重峰峦像推开的门一样排列,而这座山冈横在中间成为过脉,平坦且不高耸突兀,南面就是溪水南下的地方,被称为独木岭(有人称为头目岭。过去金筑安抚司在西界尖峰之下,这里就是土司驻守的地方)。从独木岭往南下山,沿着东界石山前行。五里后又登上土岭,道路逐渐转向东南面,岭头有一处中间崩陷的凹坑。从凹坑东面再往南登上山,共走二里才下山。一里后,有溪水从西北面的峡谷中流出,到这里转向东面,石桥横跨其上,这就是青崖桥。溪水从桥下向东流到东界山,就是往东南注入深谷流走,经过定番州,南下进入泗城州境内,汇入都泥江的河流,在这里又从山岭南面流出。过桥往南走,半里后,进入青崖城的北门。这座城是新建的,旧城的城墙向东曲折延伸,现在拆毁了城东那一角,转而向西扩展城墙,延伸到尖峰上,城中瓦楼集市很多。这一天整日都很晴朗,入夜后月光也很皎洁明亮。

青崖屯属贵州前卫,而地则广顺州1所辖。北去省五十里,南去定番州三十五里,东北去龙里2六十里,西南去广顺州五十里。有溪自西北老龙脊发源,环城北东流南转。是贵省3南鄙4要害,今添设总兵驻扎其内。

【注释】

1广顺州:明万历四十年将金筑安抚司改置为广顺州,治所在今贵州长顺县广顺镇。

2龙里:即龙里卫,属贵州宣慰司。

3贵省:贵州布政使司。明初改元代“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在非正式场合,通常会沿元朝旧习,将某布政司称为某省。青崖城并不在贵州布政使司的南面边境处,这里的贵省应该是贵州省城的意思。

4鄙:边境。

【译文】

青崖屯隶属于贵州前卫,地方上则由广顺州管辖。北面距离省城五十里,南面距离定番州三十五里,东北距离龙里卫六十里,西南距离广顺州五十里。有溪流从西北的老龙脊发源,环绕着青崖城北从东面流来,转向南面流走。这里是贵州省城南面边界的险要之地,现在添设了总兵驻扎在城内。

十五日 昧爽1,出青崖南门,由岐2西向入山峡(南遵3大路为定番州道)。五里,折而南。又西南历坡阜,共五里,有村在路北山下,曰蓊楼4,大树蒙密,小水南流。从其西入山峡,两山密树深箐,与贵阳四面童山5迥异(自入贵省,山皆童然无木,而贵阳尤甚)。西北入峡三里,遂西上陟岭。一里,逾岭西下,半里,有泉出路旁土中,其冷彻骨,南下泻壑去。又西下半里,有涧自北峡来,横木桥于上,其水南流去,路西度之。复北上岭一里,逾脊西,有泉淙淙,随现随伏。西北行两山夹中,夹底平洼,犁而为田,而中不见水。又西北半里,抵西脊,脊东复有泉淙淙,亦随现随隐。盖此中南北两界俱穹峰,而东西各亘横脊,脊中水皆中坠,不见洼底,故洼底反燥而不潴6。越西脊而下,西北二里,路北有悬泉一缕,自山脊界石而下;路南忽有泉声淙淙成涧,想透穴而出者。

【注释】

1昧爽:拂晓,黎明。

2岐:同“歧”,分岔。这里指岔路。

3遵:沿着。

4蓊(wěnɡ)楼:蓊楼村,蓊是草木茂盛的意思。今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新楼村。

5童山:不生草木的山。童,秃。

6潴(zhū):水积聚貌。

【译文】

十五日 黎明,出青崖城南门,从岔路往西进入山峡(往南沿着大路走是去定番州的路)。五里后,转向南面。又往西南经过土坡,共走五里后,有村庄坐落在路北的山脚下,名叫蓊楼村,周围大树茂密,细水南流。从村子西面进入山间峡谷,两侧的山上满是茂密的树木和幽深的竹林,与贵阳府四周光秃秃的山完全不同(自从进入贵州省,见到的山都光秃秃的,不生草木,贵阳府尤其如此)。往西北进入山峡前行三里,然后便往西登上山岭。一里后,经过山岭往西下山,半里后,有泉水从路旁的土地里涌出,泉水冰冷刺骨,往南倾泻入深谷后流走。又往西下山半里,有山涧从北面山峡流过来,横架的木头像桥一样跨在山涧上,涧水往南流走,道路向西越过山涧。再往北登上山岭前行一里,过山脊西面,便有泉水淙淙流淌,顺着地势和环境时而显现,时而隐没。在两山间的山峡中往西北走,山峡底部平坦而低凹,土壤被翻松成为田地,但地里看不到水。又往西北走半里,到达西面山脊,山脊东面又有泉水淙淙流过,也是时而显现,时而隐没。大略这片山地中南北两面都是高耸的山峰,东西各绵延出横亘的山脊,山脊间的水流都坠往中间,不出现在洼地底部,所以洼地底部反而干燥不积水。翻越西面山脊下去,往西北走两里,路北悬有一股泉水,从山脊分界处的石碑边倾泻下来;路南忽然有泉水淙淙流淌,形成溪涧,我推测是穿过孔穴流出来的。

半里,转而西行,又半里,得一村在北山下,曰马铃寨1路由寨前西向行,忽见路南涧已成大溪,随之西半里,又有大溪自西峡来,二溪相遇,遂合而东南注壑去。此水经定番州,与青崖之水合而下都泥者也。于是溯西来大溪之北岸,又西向行二里,为水车坝。坝北有土司卢姓者,倚庐2北峰下;坝南有场3在阜间,川人结茅场侧,为居停焉。坝乃自然石滩横截,涧水飞突其上,而上流又有巨木桥架溪南北,其溪乃西自广顺来(广顺即金筑安抚司,乃万历二十五年改为州,添设流官4)。由溪北岸溯流入,为广顺州道,由溪南岸逾岭上,为白云山5道;随溪东南下,为定番州道。

【注释】

1马铃寨:今贵阳市花溪区马铃乡一带。

2倚庐:古人为父母守丧时居住的简陋棚屋。

3场(chánɡ):集市。

4流官:明中后期开始实行改土归流,往川、滇、黔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派遣地方官,即流官。流官非世袭,相较土司具有流动性

5白云山:位于今贵州长顺县广顺镇以东,因常有白云覆罩,故名。

【译文】

半里后,转弯往西走,又过半里,发现一个村庄坐落在北山脚下,叫作马铃寨。道路从村寨前方往西延伸,忽然看见道路南面的溪涧已经变成了大溪,顺着大溪往西走半里,又有一条大溪从西面山峡流过来,两溪相遇,便汇合起来往东南注入深谷流走了。这条溪流就是经过定番州,与青崖的那条溪水合流南下汇入都泥江的溪流。从这里出发,逆着西面过来的大溪北岸,再往西走两里,来到的就是水车坝。坝北有一个姓卢的土司,住在北峰下的房屋内;坝南的土丘间有个集市,四川人在集市边搭了简陋的茅舍,作为歇脚之处。堤坝是天然的石滩横向截断水流形成的,涧水在上面奔涌冲击,上游还有巨大的木桥架在溪流南北两岸,下面的溪水是从西面的广顺州流过来的(广顺州就是金筑安抚司,它是在万历二十五年改置为州,并添设流官的)。从溪流北岸逆着水流往里走,是通往广顺州的道路,从溪流南岸翻越到山岭之上,是去白云山的道路;沿着溪流往东南方向南下,是去定番州的道路。

乃饭于川人旅肆;送火钱1,辞不受。遂西南一里,逾岭。又行岭夹中一里半,乃循山南转,半里,又东转入峡。半里,峡穷,乃东南攀隘上,其隘萝木蒙密,石骨逼仄2。半里,逾其上,又东南下,截3壑而过。半里,复东南上,其岭峻石密丛更甚焉。半里,又逾岭南下,随坞南行,一里,是为八垒。其中东西皆山,南北成壑,亦有深坎4,坠成眢井5,而南北皆高,水不旁泄者也。直抵壑南,则有峰横截6壑口,西骈隘如阈7,东联脊成岭。乃东向陟岭上,一里,逾其脊,是为永丰庄北岭,即白云山西南度脊也。乃南向下山,又成东西坞,有村在南山下,与北岭对,是为永丰庄。

【注释】

1火钱:柴火钱,即伙食费。

2逼仄:狭窄。

3截:横跨。

4深坎:深坑。

5眢(yuān)井:枯井,废井。(www.xing528.com)

6截:拦截,阻挡。

7阈(yù):门户。

【译文】

于是我在四川人的旅店里吃了饭,付给他伙食费,对方却推拒着不愿收下。我就往西南方向走了一里,越过山岭。又在山岭峡谷间走了一里半,才沿着山势转向南面,半里后,又往东转进山峡里。半里后走到山峡的尽头,才往东南面攀附着山隘爬上去,山隘里藤萝树木茂盛而密集,岩石突兀嶙峋,十分狭窄。半里后,翻越过岭上,又从东南面下山,横跨过山谷。前行半里,再往东南面上山,岭上岩石更加峻拔,树丛更加繁密。半里后,又越过山岭从南面下去,顺着山坞往南走,一里后,来到的地方就是八垒。其中东西两面都是山峦,南北形成了山谷,也有深坑下陷成枯井的样子,而南北地势都很高,水流不会往旁边泻出。径直到达山谷南面,就有山峰横着拦在谷口,西面与山隘并列如同门户,东面与山脊相连形成山岭。我便往东攀登到山岭上,一里后,越过山脊,来到的这个地方是永丰庄北面的山岭,也就是白云山往西南延伸的山脊。于是往南下山,这里又形成了东西向的山坞,有个村庄在南山脚下,与北面的山岭相对,这就是永丰庄。

从坞中东向行二里,得石磴北崖上,遂北向而登。半里,转而西,半里,又折而北,皆密树深丛,石级迤逦。有巨杉1二株,夹立磴旁,大合三人抱,西一株为火伤其顶,乃建文君所手植也。再折而西半里,为白云寺2,则建文君所开山也;前后架阁两重。有泉一坎,在后阁前楹下,是为跪勺泉3,下北通阁下石窍,不盈不涸,取者必伏而勺,故名曰“跪”,乃神龙所供建文君者,中通龙潭4,时有双金鲤出没云。由阁西再北上半里,为流米洞5。洞悬山顶危崖间,其门南向,深仅丈余,后有石龛6,可傍为榻;其右有小穴,为米所从出,流以供帝者,而今无矣;左有峡高迸,而上透明窗,中架横板。犹云建文帝所遗者,皆神其迹者所托也。洞前凭临诸峰,翠浪千层,环拥回伏,远近皆出足下。

洞左构阁7,祀建文帝遗像(阁名潜龙,胜迹,像昔在佛阁,今移置此)。乃巡方使胡平运8所建,前瞰遥山,右翼米洞而不掩洞门,其后即山之绝顶。逾而北,开坪甚敞,皆层篁耸木,亏蔽日月,列径分区,结静庐数处,而南京井当其中。石脊平伏岭头,中裂一隙,南北横不及三尺,东西阔约五尺,深尺许,南北通窍不可测;停水其间,清冽异常,而不减不溢;静室僧置瓢勺之。余初至,见有巨鱼戏水面,见人掉入窍去,波涌纹激,半晌乃定。穴小鱼大,水停峰顶,亦一异也。以其侧有南京僧结庐住静,故以“南京”名;今易老僧,乃北京者,而泉名犹仍其旧也。

【注释】

1巨杉:相传为建文帝所植。常有百鸟在树上鸣叫,人称“对杉宿灵”,属于白云山八大景之一。

2白云寺:前身为罗永庵,始建于元至正年间。据传建文帝在靖难之变时逃出皇宫,削发为僧,遁迹西南,曾在白云山隐居修行并建白云寺。

3跪勺(zhuó)泉:即跪井。井水较深,取水时需下蹲或下跪,故名跪井。勺,通“酌”,舀取。

4龙潭:即青龙潭,又称龙爪潭。传说潭中有一青龙,曾化为青衣秀士与建文帝对弈,后被建文帝识破身份,惊吓之下落入潭中,在潭边岩壁上留下了爪印。

5流米洞:又名三漏窝,三漏即漏米、漏盐、漏油。据说建文帝来到此处后,洞中漏出米盐供其食用,后来有人将洞口凿大,反而不再漏米。

6石龛:石窟,此处指天子洞。洞中有一张石榻,相传是建文帝睡觉的地方。又名望天洞,据说建文帝思念京城时便在洞口远望。

7阁:指潜龙阁。明正统年间,金筑土司金镛重修白云寺,建潜龙佛阁奉祀建文帝;成化年间,土司金懋铸建文帝铜像供奉在此;崇祯九年,巡按胡平运认为建文帝虽为天子,但不宜与佛像一同供奉,另建潜龙阁,专供建文像。

8巡方使胡平运:巡方使,即明代的巡按,监察御史的民间俗称。胡平运,字明卿,号南石,顺德人。崇祯四年进士,官江西道监察御史。

【译文】

在山坞里往东走二里,遇到顺着北崖向上延伸的石阶,就向北登上山崖。半里后,转向西面,又半里后,再折回北面,眼前都是茂密的树木和幽深的丛林,石阶往前曲折延伸。有两棵巨大的杉树夹道树立在石阶旁,粗大得需要三人才能合抱,西面那棵的树冠被火烧伤了,这就是建文帝亲手种下的杉树。再转向西面前行半里,来到的就是白云寺,就是建文帝创建的寺庙;寺庙前后建造起两层楼阁。有一洼泉水,在后排阁楼的前柱下方,这就是跪勺泉,泉水底下往北和阁楼下的石穴相通,水既不溢出也不枯竭,取水的人必须伏在地上用瓢舀取,所以叫“跪”,泉水是神龙供奉给建文帝的,中间通往青龙潭,不时有对金鲤鱼在其中出没。从这座阁楼西面再往北攀登半里,来到的是流米洞。洞口高悬在山顶的高耸崖壁间,洞门朝南,深度只有一丈多,后面有个石窟,可以靠在上面作为床榻;右面有个小孔,就是米粒从中流出,供奉给建文帝的地方,如今已经没有米了;左面有座山峡高高迸裂开,上方透光形成明亮的窗口,中间架着横板。那些仍旧流传着的某处是建文帝所留遗迹的传闻,都是神化建文帝事迹者的托辞罢了。站在洞前俯瞰众多山峰,仿佛千重绿浪,环绕簇拥,迂回起伏,远近群山的景致都从脚下铺陈展现。

洞的左面建了一座楼阁,用来供奉祭祀建文帝铜像(楼阁名叫潜龙阁,是一处名胜,建文帝的铜像过去供奉在佛阁里,如今移放到了此处)。是由巡按胡平运建造的。潜龙阁前方俯瞰远山,右面遮护着流米洞却没有掩蔽洞口,后方就是白云山的顶峰。经过此处往北走,前方展开的平地十分宽敞,眼前都是层叠的竹林和高耸的树木,遮蔽了日月,分列的小路把林子分成不同区域,其间搭建着几处幽静的屋舍,南京井就在中央。岩石裸露的山脊平伏在山岭顶部,中间裂开一道缝隙,南北横向间距不到三尺,东西宽约五尺,底部深几尺,南北与孔穴相通,深度无法测量;其中有水积聚,清甜甘冽,不同寻常,水既不减少也不满溢;静室里的僧人放了瓢供人舀水。我最初到来时,看见有大鱼在水面嬉戏,看见人就掉头钻进孔穴里,引得水面波纹涌动激荡,许久才平静下来。孔穴狭小,鱼却肥硕,水停留积聚在峰顶,也是一处奇异的景观。因为旁边有南京的僧人建造茅庐静修,所以用“南京”来命名;现在已经换成了一位老僧,是北京来的,但泉名还是沿用了原来的。

是日下午,抵白云庵。主僧自然供餐后,即导余登潜龙阁,憩流米洞;命阁中僧导余北逾脊,观南京井。北京老僧迎客坐。庐前艺地1种蔬,有蓬蒿菜2,黄花满畦;罂粟花殷红千叶,簇朵甚巨而密,丰艳不减丹药3也。四望乔木环翳,如在深壑,不知为众山之顶。幽旷交擅4,亦山中一胜绝处也。对谈久之,薄暮乃返。自然已候于庵西,复具餐啜茗,移坐庵后石壁下。是日自晨至暮,清朗映彻,无片翳之滓5;至晚阴云四合,不能于群玉峰头逢瑶池夜月6,为之怅然。

【注释】

1艺地:开地种植。

2蓬蒿菜:即茼蒿。形状类似野菊,可食用,也可入药。

3丹药:牡丹和芍药。

4交擅:交替。擅,通“嬗”,更替。

5滓(zǐ):污浊;浑浊。

6群玉峰头逢瑶池夜月:化用李白《清平调》中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原句形容的是杨贵妃天姿国色,若不是群玉山头见到的神女,就是瑶台月光下遇到的仙人。群玉山和瑶池都是传说中西王母的居处。

【译文】

这天下午,我到达白云寺。住持僧人自然为我准备了饭食,饭后他就领我登上潜龙阁,在流米洞中休息;还让潜龙阁里的僧人领我往北翻越山脊,参观南京井。北京来的老僧迎接客人坐下。茅庐前开辟了田地种植蔬菜,里面有蓬蒿菜,还有满地的黄花;罂粟花颜色殷红,花瓣重叠,拥簇的花朵很大,也很密集,丰美艳丽不逊于牡丹和芍药。四下望去乔木环绕遮蔽,好像身在深谷,不知这里是群山的顶峰。树木掩映下幽暗与明亮交替,也是山中的一处绝妙胜境了。与老僧对谈了很久,傍晚才返回。自然已经等候在寺庙西面,又为我准备了饭食,和我饮了茶,还移步到寺庙后的石壁下闲坐。这一天从早晨到傍晚,天空都是清净明朗,光线映照明彻,无片云蔽日的混浊之感;到了晚间却阴云四布,不能在这碧玉般的群山峰顶与瑶池的夜月相逢,不免因此怅怅不乐。

十六日 夜闻风雨声,抵晓则夙雨霏霏1,余为之迟起。饭后坐小窗待霁2,欲往探龙潭,零雨不休,再饭乃行。仍从潜龙阁北逾岭,至南京井,从岐东北入深箐中,耸木重崖,上下窈渺3,穿崿4透碧,非复人世。共五里,则西崖自峰顶下嵌,深坠成峡,中洼停水,渊然深碧,陷石脚而入,不缩不盈,真万古潜渊,千峰閟5壑也。其峡南北约五丈,东西约丈五,东崖低陷空下者约三丈,西崖耸陷空下者十数丈;水中深不可测,而南透穴弥深,盖穿山透腹,一峰中涵,直西南透为南京井,东南透为跪勺泉者也。崖上乔干密枝,漫空笼翠。又东北攀崖,东南度壑,皆窈渺之极。壑东有遗茅一龛,度木桥而入,为两年前匡庐6僧住静处,今茅空人去。将度木披之,而山雨大作;循旧径返,深霭7间落翠纷纷,衣履沾透。再过南京井,入北僧龛。僧钥扉往白云,惟雨中罂粟脉脉对人,空山娇艳,宛然桃花洞8口逢也。还逾潜龙阁,自然已来候阁旁。遂下庵,瀹茗9炙衣。

【注释】

1霏霏:雨雪盛密貌。

2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3窈渺:精微,幽远。

4崿:山崖。

5閟(bì):遮蔽,阻隔。

6匡庐:庐山。传说殷周之际,匡俗及其兄弟七人结庐于南障山,故称。

7深霭:浓密的云雾。

8桃花洞:汉代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迷路后在桃花洞口遇到二仙女,进入洞中半年,出来时已是晋朝。

9瀹(yuè)茗:煮茶。

【译文】

十六日 夜里听到风雨声,到早上晨雨依旧很密集,我因此起床晚了些。饭后坐在小窗前等待天放晴,想要去探寻一番龙潭,但细雨不停地徐徐落下,又吃了一顿饭后我才出发。仍然从潜龙阁北面越过山岭,到南京井,从岔路的东北面进入幽深的竹林,高耸的树木,层叠的山崖,上下都是一片幽深的样子,穿越山崖绿树,仿佛身处的不再是人间。共走了五里后,西面山崖从峰顶向下凹陷,深深崩坠形成峡谷,中间的洼地积聚着潭水,幽深澄碧,深陷到山脚岩石的里面,潭水不减少也不溢出,真是万古潜伏的深渊,千峰遮蔽的山谷啊。峡谷南北长约五丈,东西宽约一丈五尺,东面崖壁低陷下去的地方约有三丈,西面崖壁高高耸起,陷下去的地方有十几丈;潭水深不可测,南面穿透洞穴的地方更深,大略穿过山壁通到山腹中了,整座山峰内部都被浸润,潭水一直往西南渗透成为南京井,往东南渗透成为跪勺泉。山崖上的树木树干高耸枝叶繁茂,整个天空都被翠绿笼罩。又往东北攀上崖壁,在东南面越过沟谷,全都极其幽深。沟谷东面有一间遗留的小茅屋,可以过木桥后进入,原来是两年前庐山的僧人静修的地方,现在茅屋空置,人也已经离去。正打算走过木桥打开屋子时,突然山雨大作,沿着原路直接返回,浓密雨雾中落叶纷纷而下,我的衣服鞋子都沾湿了。再次经过南京井,进入北面的僧舍。僧人锁上门去了白云寺,只剩雨中的罂粟脉脉含情地迎着人,在幽深空旷的山间显得娇艳动人,仿佛在桃花洞口与仙女相逢。回去经过潜龙阁,自然已经过来等候在阁旁了。于是我们下去回到寺中,煮茶烘衣。

晚餐后,雨少霁,复令徒导,由庵东登岭角。循之而北,一里,出其东隅,近山皆伏其下,遥山则青崖以来,自龙里南下之支也。稍北,下深木中,度石隙而上,得一静室。其室三楹,东向寥廓1,室前就石为台,缀以野花,室中编竹缭户,明洁可爱。其处高悬万木之上,下瞰箐篁丛叠,如韭畦沓沓2,隔以悬崖,间以坑堑3,可望而不可陟。故取道必迂从白云,盖与潜龙阁后北坪诸静室取道皆然,更无他登之捷径也。此室旷而不杂,幽而不閟,峻而不逼,呼吸通帝座4,寤寐绝人寰,洵栖真之胜处也。静主号启本,滇人,与一徒同栖;而北坪则独一老僧也。白云之后,共十静庐,因安氏乱5,各出山去,惟此两庐有栖者。十二庐旁,各有坎泉6供勺,因知此山之顶,皆中空酝水,停而不流,又一奇也。晚返白云,暮雨复至。自然供茗炉旁,篝灯7夜话,半晌乃卧。

【注释】

1寥廓:空旷。

2沓沓:重叠繁多貌。

3坑堑:沟壑,山谷。

4呼吸通帝座:呼吸之间可连通天上的帝座星,形容地势高。帝座,古代星官名,即武仙座α星,属三垣中的天市垣。

5安氏乱:即奢安之乱,在贵州被称为安酋之乱。指明天启年间,四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及贵州水西土司安邦彦的叛乱。

6坎泉:坑中涌泉。

7篝(ɡōu)灯:将灯火置于竹笼中。篝,竹笼。

【译文】

晚餐后,雨稍微停止,自然又让徒弟领着我,从寺庙东面登上山岭的一角。沿着山势往北走,一里后,从东山岭东隅出去,近处的山都伏在下方,远处的山就是青崖城延伸过来,从龙里卫南下的支脉。稍微转向北面,下岭进入深林,越过石缝往上走,就能发现一间静室。静室有三间屋舍,朝向东面的空旷处,室前靠着岩石将其作为平台,其上生长着野花,室中用竹子编制的篱笆围绕在门口,明亮整洁,令人喜爱。这个地方高高悬架在万千树木之上,向下俯瞰着竹林环聚重叠,就像种植韭菜的田块重叠繁多。两边被悬崖隔断,被坑谷分开,从下方可以望见这里,却无法登上来。所以经由的道路必须从白云寺绕行,大体上与经由潜龙阁后方北面平地的各个静室是一样的,再没有其他登上来的捷径了。这间静室空旷而不杂乱,幽静而不闭塞,地势高峻却不压抑,呼吸之间可连通天上的帝座星,无时无刻不与尘世喧嚣隔绝,实在是修真养性的绝妙之地啊。静室的主人法号启本,是云南人,与一个徒弟共同居住在此;北坪却只有一位老僧。白云寺后方共有十间静室,因为安邦彦叛乱,僧人们都各自离开了白云山,只有这两处静室有人居住。十二间静室旁,各处都有从坑中涌出的泉水供人舀取,因此了解到这座山的顶峰,都是中空蓄水的,水能够积聚而不流走,又是一个奇观。晚上返回白云寺,夜雨又下了起来。自然准备了茶水放在火炉旁,将灯火置于竹笼中与我挑灯夜话,许久才睡下。

十七日 晨起已霁,而寒悄1颇甚。先是重夹2犹寒,余以为阴风所致,有日当解,至是则日色皎然,而寒气如故,始知此中夏3不废垆4,良有以耳。白云山初名螺拥山,以建文君望白云而登,为开山之祖,遂以“白云”名之。《一统志》有螺拥之名,谓山形如螺拥,而不载建文遗迹,时犹讳言之也。土人讹其名为罗勇,今山下有罗勇寨。土人居罗勇,而不知其为螺拥;土人知白云,而不知即螺拥山。僻地无征,沧桑转盼如此!白云山西为永丰庄北岭,即余来所逾岭也;东则自滇僧静室而下,即东5颓然,下对青崖,皆为绝壑;前则与南山夹而成坞,即余来北上登级处也;后则从山顶穷极窈渺,北抵龙潭,下为后坞,即余来时所经岭南之八垒者也。此其近址也。其远者:东抵青崖四十五里,西抵广顺三十里,东南由蓊贵6抵定番州三十里,北抵水车坝十五里。白云山中有玄色、白色诸猿,每六六成行,轮朝寺下(据僧言如此,余早晚止闻其声)。又有菌甚美,大者出龙潭后深箐仆木间,玉质花腴,盘朵径尺,即天花菜也(又有小者名八担柴,土人呼为茅枣,云南甚多)。

【注释】

1寒悄:形容天寒风利。

2重(chónɡ)夹:两层夹衣。

3中夏:夏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五月。

4不废垆:不停止使用火炉。废,停止。垆,通“炉”,供取暖的盛火器具。

5东(tuí):向东崩塌。

6蓊贵:今贵州长顺县改尧镇翁贵村,位于白云山东南。

【译文】

十七日 早晨起来时已经放晴,但寒风还是很尖利。原先穿着两层夹衣还觉得冷,我本以为是冷风导致的,太阳出来后寒意应该就会消散。到了这时,阳光明亮,寒气却还是像原来一样,我才明白这地方五月里也不停止生火取暖,确实是有依据的啊。白云山起初名为螺拥山,后来因建文帝远望白云罩顶而登上此山,并在此开山建寺,就用“白云”来为它命名。《一统志》记载了“螺拥”这一名字,称山的形状如同螺壳围抱,却没有记录建文帝遗留的陈迹,可见当时作者还是有所忌讳而不明说。当地人错把山名当成罗勇,如今山下还有罗勇寨。当地人住在罗勇山,却不知道应是螺拥山;当地人知道白云山,却不知道白云山就是螺拥山。在这偏僻的地方又找不到证明,转眼间世事变化竟如此巨大!白云山西面是永丰庄北岭,就是我来时所经过的山岭;东面从云南僧人的静室延伸而下,山势往东崩塌倾斜,下方与青崖相对,两侧都是深谷;前面与南山夹峙形成山坞,就是我来时往北登上石阶的地方;后面从山顶开始极尽精微幽远,往北抵达青龙潭,向下延伸形成后方的山坞,就是我来时途经山岭南面的八垒。这些是近的地方,远的则是往东四十五里到青崖,往西三十里到广顺,往东南三十里经蓊贵到定番州,往北十五里到水车坝。白云山里有黑色、白色等各种猿猴,常六六成行,轮番在白云寺下朝拜(据这里的僧人说是这样的,我早晚都只听到了猿叫)。这里还有很美味的菌子,大的在青龙潭后深林里倒伏的树木之间,细腻如玉,丰美似花,菌盖直径盈尺,就是天花菜(还有小的名叫八担柴,当地人称为茅枣,云南有很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