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狭义上的民族声乐是指中国的民族声乐,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容纳了民歌、戏曲及近现代创作歌曲等演唱形式,可分为民间歌唱、民间说唱、戏曲演唱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戏曲演唱是民族传统声乐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代表性声乐演唱艺术,在中国声乐史上曾占有主导地位。

多元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研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阔、人口众多的东方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留下了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便是其中光辉灿烂的精神财富之一。民族声乐,从广义上说是各民族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质和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一种声乐演唱艺术,它包括历史上各个不同民族的歌唱艺术,既包括西方民族的声乐,也包括东方民族的声乐;既包括传统声乐,也包括近现代、当代的声乐。从实践经验来看,人们对中国唱法过于狭隘的概念理解已向更加宽泛的方向拓展,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声乐界的观念思维方法和声乐理论表达三个方面,随着社会结构变动而发生变动的基本趋势,也反映了声乐界在理论与实践上向更科学、更先进、更广泛阶段的自觉攀登。简而言之,民族声乐包括了各民族不同的演唱形式和不同的演唱方法。比如,我国民族声乐的民歌、戏曲、曲艺三个方面是以中国文化为背景、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科学发声为原理,是声情并茂、字美腔活、韵味浓郁、神形兼备、唱演结合、浑然一体的歌唱表演艺术,代表着民族气质、民族个性以及广大人民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标准。

狭义上的民族声乐是指中国的民族声乐,既包括汉族声乐,也包括少数民族声乐,容纳了民歌、戏曲及近现代创作歌曲等演唱形式,可分为民间歌唱、民间说唱、戏曲演唱和民族新唱法四大类。

民族新唱法不仅继承了民歌、曲艺、戏曲声乐艺术中的精华,还吸收了欧洲科学的发声方法,因此,民族新唱法既不同于民歌、曲艺、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它一方面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也包括戏曲演唱和曲艺演唱),另一方面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精髓,由两者融会贯通而成。

(一)民间歌唱

我国各民族、各地区都有丰富的民歌,这些民歌各有自己的特点。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和劳动方式,这些民歌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和形式,其主要是以口头文学、口头音乐的形式流传下来的,歌手常常触景生情,自弹自唱,即兴成分很大,很多民歌都是在世代的口头传唱中经过不断地加工修饰,才得以发展和定型的。这些民歌由民间艺人、民间歌手演唱,其演唱主要根据当地传承的民间歌曲,演唱方式为即兴演唱。演唱者一般没有经过专门的声音训练,多数民间歌手有天生的好嗓子,不用经过专门的声乐训练就可以唱。有很多优秀的民间歌手歌喉甜美,吐字亲切自然,有的真声用得多,有的真假声相接或混合使用,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独到的润腔技巧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方法,有丰富的演唱经验,是人民心声的代表。

一般而言,我国北方民间歌唱声音豪放、高亢、明亮,唱高音时常用真假混声;而南方的歌唱委婉、甜美、圆润,常以真声为主。我国有56个民族,不同的民族习俗,不同的民族语言,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歌唱。

在演唱实践中,民间歌手们逐步找出适合自己的,较为科学的用嗓方法和技巧,演唱各种山歌、号子、小调及各地方、各民族不同种类的民歌,并在民间口传心授,广为传唱。我国各民族的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为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来自民间的歌唱是孕育中华民族声乐的摇篮,也是民族声乐发展的源泉。

(二)民间说唱

民间说唱又叫曲艺,是我国古代民间口头文学和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音乐、文学、表演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民间说唱,也就是念白和歌唱在表演过程中交替进行,即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说唱唱。说唱结合是以吟为主,加上唱的一种民间演唱形式。音乐体裁以叙事性为主,兼有抒情功能,与语言音调结合紧密。我国各民族及民族内部各地区语言都不一致,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各种说唱音乐就有多种多样的曲调,并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此,我国民间说唱曲种繁多。

明清时期,我国的说唱艺术发展很快,曲种达三百多种,如今,随着社会文艺的繁荣,各民族曲种更为丰富多彩。2007年,在全国少数民族曲艺现状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据中国曲协有关领导介绍,目前曲种已达600多种,如我们常说的京韵大鼓、西河大鼓、四川清音、福建南音河南坠子、山东琴书、陕北道情、四川渔鼓等。(www.xing528.com)

曲艺的品种很多,根据演唱形式、语言风格的不同,可将汉族地区的曲艺分为五类,即鼓子词类、琴书类、弹词类、渔鼓类、牌子曲类,在本书第四章会详细研究。另外,还有少数民族说唱,如“好来宝”“大本曲”“赞哈”“格萨尔”“达斯坦”“盘索里”等。民间说唱多为民间艺人演唱,说唱自如,韵味浓厚。说唱表演一般采用独唱形式,由一个演员介绍环境、陈述故事、渲染气氛,所以曲艺演员比民歌、戏曲演员要求更高,要包罗万技。从声乐上来讲,曲艺中的说、唱、表都很重要,说与唱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难以分开,因此曲艺艺术既是音乐艺术又是语言艺术。

艺人在民间传唱着本民族的历史、传说、故事等,须具备较强的说唱能力,他们有娴熟的说唱技巧,能用声音塑造不同的人物角色。如果把民间演唱比喻成短小的诗篇,那么民间说唱就是长篇的乐章。说唱是民间演唱的继续和发展,在历史的发展中,也是民间喜闻乐见的一种声乐形式。说唱不仅要求每个字的出声、归韵、收声完全准确,有娴熟的唱字技巧,声随字走,字要正、要真,并有崩、大、粘、寸、断的出字功,还要求发出的声音优美动听,具有抒情戏剧性唱腔的功力,能生动地表现出本曲种的韵味,所以我们常以清晰的口齿灵活的吐字、动人的声韵、感人的声音作为评价曲艺演员的标准。

(三)戏曲演唱

戏曲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它是集文学(剧本)、音乐、武术、杂技、表演、舞台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于一身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曲是个总称,它包含的剧种繁多。我国是个地域广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地方剧种,戏曲演唱主要是以昆曲京剧为代表。现代京剧除了在唱腔上保留原来的传统外,还增加了合唱、重唱、伴唱等形式,乐队编制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戏曲演唱是民族传统声乐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代表性声乐演唱艺术,在中国声乐史上曾占有主导地位。这些戏曲从声腔上基本上可分为高腔、昆腔、梆子腔、皮黄腔四大类,它们的语言不同,音乐旋律的构成不同,演唱方法和风格也不同,表演体系也各有自己的特色。它采用大嗓、小嗓、大小嗓结合堂音等不同的演唱方法,并按音色划分生、旦、净、丑不同的行当,唱腔讲究,对于吐字归韵、收声、声调等都有严谨的规范。“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是其最重要的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至今仍沿袭着这一基本特征。

戏曲唱法是我国民族传统声乐的代表唱法,在戏曲演唱中,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表演艺术中的杰出典范,它为中国民族声乐的提高和发展奠定了扎实而广博的基础。戏曲教育历史悠久,无论在唱法、表演方面,还是在教学、理论方面,都早已形成自己完整的形态和艺术规范。戏曲在声乐上的一大贡献是角色行当的划分,这相当于欧洲歌剧的声部划分,唱、念、做、打都规范得十分细致。“五声”“四呼”“出声”“收字”“气沉丹田”“字正腔圆”等经典之说都是我国戏曲在长期发展中总结出来的有价值的宝贵财富,这也说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早在数百年前,不论技术方面还是在理论方面都有很高的水平、很完整的体系。可以说,戏曲艺术是我国声乐艺术的集大成者。

(四)民族新唱法

民族新唱法是以中国专业音乐艺术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在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演唱艺术的精华与特点、借鉴吸收欧洲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发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的歌唱艺术。它的唱法比原来的民族民间唱法音域宽、音色柔和,讲究高位置、深呼吸,吐字清晰,声音圆润明亮,富有立体声的效果。

民族新唱法是以汉语为基础,适应性较强,既能演唱各种传统歌曲唱段,又能演唱近现代、当代创作的不同风格的歌曲和歌剧,其表现方法和表现力具有民族风格的特点。民族新唱法的优点是咬字吐字清晰、声音甜美、气息灵活,又有美声唱法的声区统一,音域宽广、真假声结合的长处。这种新唱法使演员的演唱时间延长,是我国声乐工作者多年来努力研究和探寻的结果。

民族新唱法的演唱路子宽、适应性强,除可以演唱风格特点较强的歌曲、歌剧等作品外,还可以演唱包括艺术歌曲在内的各类新创作的声乐作品及各个民族传统声乐曲目、戏曲唱段等。民族声乐是一种既不同于中国的戏曲、民歌,又不同于欧洲的美声唱法的新型声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