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民族声乐发展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民族声乐发展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时间:2023-10-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师须具备较全面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切合人体生理功能,明亮、松弛、饱满的歌唱方法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要尊重和研究由于不同地域、民族、语言、风俗所形成的特殊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应用于我们的声乐教学。因此,教师应尽快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更理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实践。

民族声乐发展研究:提高教师素质

21世纪到来,音乐教育开始呈现出多元文化视野。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面对新一代听众,民族声乐的改革面临着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局面。任何教育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构建,首要条件是教师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学理念的更新。没有教育新观念的萌芽,没有普遍转变的心理氛围,没有变革观念的要求,没有勇于改革的胆略,就谈不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如何构建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并有效实施,如何使我们的民族声乐艺术既能保持其独特的、多样化的特性,又能跟时代和国际接轨,民族声乐教师肩负着历史的责任,时代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成为当代的一名合格的民族声乐教师,不能只凭一副好嗓子和演唱技巧,然后重复自己在学生时期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和单一的教学内容,那将成为工业化民族声乐培养模式下的产品复制教学。笔者认为,新时期的民族声乐教师须具备较全面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科学的发声方法、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教学能力(规范的示范能力、敏锐的听辨能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科研探索能力)及综合文化素养。

(一)专业素质方面

1.关于科学的发声方法

这里首先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许多专家学者对“科学的发声方法”有着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科学的方法只有一种,不同作品的内容决定不同的演唱风格;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民族声乐的风格和发声方法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科学的方法不止一种,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声方法,由于其不同的地域和风土人情,判断其科学与否的标准也不能同一。以上两种观念的实质是相同的,即声乐作品的风格决定其演唱方法,其目的在于强调演唱风格的多样性,只是表述的方式和侧重点不同,从而也将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声乐教师的声音观念也就格外重要。切合人体生理功能,明亮、松弛、饱满的歌唱方法就是科学的发声方法,同时要尊重和研究由于不同地域、民族、语言、风俗所形成的特殊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应用于我们的声乐教学。民族声乐教师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和艺术观,要熟悉当代多元文化教育思想,要努力克服长期在音乐教学中重技能技巧、轻音乐文化,重单项训练、轻综合素质的现象,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世界,以开放的心态立足于传统根基、放眼世界,在继承和借鉴中发展民族声乐教学。

2.关于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民族声乐的最大特点在于民族性,其是以追求中国传统歌唱的声音表现效果为前提的,是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声乐审美趣味的。因此,无论对于声乐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民族音乐理解和表现能力。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曾说:“教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受当前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多数民族声乐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民族声乐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上的学生成长为课堂上的老师,即缺乏舞台经验,对民族民间音乐的了解一般来自课堂,非常有限。

要打破这种局面,首先要从教师抓起。教师应尽量争取在这方面多参加实践活动,深入民间去直接感受民歌、戏曲、曲艺的演唱风格,到滋养民间音乐的沃土中领略民风民情,体验人民的生活。不然,自己的民族音乐感受力只能浮于表面,唱不出人民群众的心声,更无法提高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理解力和引导他们成功地表现作品。

3.关于丰富的音乐理论知识

音乐理论知识具体包括民族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史、专业基础理论(民族和声复调、曲式)等。教师掌握这些知识,将有助于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全面地为学生讲解和分析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作曲家的相关情况、创作意图及音乐作品的特点,也有助于对不同民族风格作品的理解和把握。

(二)教学能力方面

1.需要准确的示范能力(www.xing528.com)

声乐属于技能性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的示范能力格外重要。示范教学的最大优点是不用语言释述,将歌唱中的“不可言传”部分让学生得以“意会”。因此,准确的示范能力对教师来说非常重要。卡鲁索曾说:“声乐教师虽不是歌唱家,但必须是正确的歌唱者,以实际的方式给学生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民族声乐教学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时,有些地方风格较强的歌曲、戏曲及新创作的歌曲,学生很难把握住风格,而有一部分歌曲是找不到音像资料的,这就要求教师进行示范了。对于这些刚刚踏上艺术学习道路的学生来说,给予他们准确或错误的信息(发声技巧、方言咬字、歌曲处理等)将对其未来的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声乐教师要加强各方面的学习,严格要求自我,提高自身示范能力。

2.需要良好的听辨能力

声乐教学这门艺术主要通过听觉来进行。学生在歌唱时,由于传导空间上的不同,其自我听到的声音与传到外面的声音产生的听觉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良好的听辨能力至关重要。沈湘先生说:“耳朵里有没有分辨歌声的标准,对细微变化的好坏、对错是否能分辨是决定教学成功的关键,教师耳朵不灵,辨别不清,就不知方法往哪里用。”因此,声乐教师必须借助敏锐和有经验的听觉去准确地判断学生发声和演唱时的音准、节奏、音质、音色、共鸣、气息、咬字等情况,并及时做出调整。如果听辨能力不行,不但达不到预期效果,反而误导学生,其害深远。

3.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声乐课的教学目的是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的实质就是师生合作及时发现问题和运用有效手段逐步解决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发声概念和基本方法。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能力,一名合格的民族声乐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因为其面对的不仅仅是“一对一”的课堂教学,更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教师不仅要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掌握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还应具备敏锐的应变能力和有效实施多种教学手段的能力。

4.需要较强的科研能力

以科研促进教学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科研能力是教师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实践证明,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良好的科研能力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开阔其视野、磨炼其意志。

因此,教师应尽快提高科研能力,从而更理性地开展声乐教学实践。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声乐教室还要关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对一些边缘性、交叉性、综合性的学科进行探索,特别是要研究对民族声乐的发展具有前瞻性影响的课题。

(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方面

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是民族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没有较好的文化素质,就不可能深刻理解声乐作品的内涵,更不可能引导学生充分理解作品。多元化的民族声乐教学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学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能力。因为要面对集体课、公开课、实践课等多样化的教学环节,针对集体课学生不一样的情况,又必须使每位学生都学习和掌握好声乐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树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水平、高深的理论造诣,还应具备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尽可能地多了解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文学美术戏剧影视等,使相关艺术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