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生活而学习:教育与实践

为生活而学习:教育与实践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见,生活是指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主要思想。我们要明白,为生活而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因此,为生活而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吃饱穿暖或为以后的好工作,更是为了以后人生的品质、深度与高度。

为生活而学习:教育与实践

我们每天都浸润于生活中,但对于生活内涵的理解却各不相同。据词源学考证,“生活”一词自六朝时期开始词汇化,并随着时代的发展,由最开始的“生+活”释义,逐渐产生新的词意,并发展成为成熟的词汇。关于生活,汉语词典给出了以下几种解释:1.生存,活着;2.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3.进行各种活动;4.生活境况;生计。可见,生活是指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而进行的各项活动的总和。由于“生活”与“生存”较为接近,而在这里又将二者有所区别地对待。那么,“生活”和“生存”有什么区别呢?

一般来说,“生存”一词的重点在于“存”,即存在生命,通俗点来讲就是活命,侧重于其生理属性。然而,人不是光靠吃饭而活着的。马克思说:“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使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它们成为最后的和唯一的终极目的,那么,在这种抽象中,它们就是动物的机能。”(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51页。)为此,生活的内涵不仅包括人作为个体生存所具有的生存属性,满足吃喝穿住的需要,即活着;更包含作为人类一分子和集体一员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即生活需要创造且能够审美地活着。因此,“生活”一词着重于“活”,即在生命存在的基础上对美好的向往进行的新追求。简而言之,生活是人基于生存更进一步的需要。我们不仅仅需要生存,也需要去追求良好的生活状况:我们不仅要吃,还要吃得美味;我们不仅要活着,还要活得舒坦。如果只是为了生存,那我们不进行学校教育人生而带来的本领以及后天浅显的学习足够在这个世界上存活下来。可见,生活是除了满足最基本的生存之道外,还要努力提高生活的质量。龙应台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写过:“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会给你快乐!”

关于生活质量的提升,美国总统肯尼迪在1963年新年讲话中提出“生活质量理论”后广为传播。生活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既包括经济和消费水平等方面的物质生活条件,也包括广泛的政治、思想、文化等精神生活条件以及环境条件。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所谓生活质量是指社会成员生活的好坏与优劣程度。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不再是社会迫切的需要,社会成就不再靠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迫切需要的是追求和谐的生活,悠闲、有保障和安乐;这就涉及改善经济、社会、文化、生活、自然以及其他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充实人类的需要,改善人类社会状况,满足人们的欲望。

无论对生活持有哪种见解,都表现出对人生的追求。而追求,必然涉及到各种智力或非智力因素,这无疑需要通过学习加以获得。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学习来引领我们想要的生活(Lead your life by learning)。学习如何与班级的伙伴们交流,一起分享快乐和忧愁,让生活变得五彩斑斓;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各种学科知识,不仅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更为实现以后美好生活的愿景提供必备的知识基础;学着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商越来越高;学着打扮自己,让自己看起来更体面。如此等等,通过学习,让自己的生活变成符合自己期望的那个样子。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有一个广为人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主要思想。其中,“生活即教育”是这一理论的核心思想,也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包含三层基本含义:①生活决定教育,是教育的中心,教育来源于生活。②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③生活和教育共始终。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又改造生活。(www.xing528.com)

纵观历史,正是由于学习的逐步加深,才使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从远古时期的随手摘食,到靠生火做饭,直至现在《舌尖上的中国》所展示出的各种美味佳肴;童年耳边那些匪夷所思的神话已经逐渐成为现实。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闹腾,纳米技术可以担当;拔根猴毛变猴子,克隆技术可以实现。著名作家高尔基从小就饱尝人间的辛酸,即使做活累得腰酸背痛,也不肯放弃一刻时间去看书,还常常在老板的皮鞭下偷学写作,终于成为享誉全球的作家。这种通过刻苦学习而改变自己命运的古今中外名人,比比皆是。甚至可以说,每一个成功的人士或者每一种新发现、新进步,都是得益于学习而铸就的。

我们要明白,为生活而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要用心甘情愿的态度去学习、去奋斗、去拼搏。我们学习,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而不是让自己糟心。如果我们学习能力弱,那我们就慢慢地学;如果我们学习能力强,那我们就开心地学。之所以要学习,是因为我们想要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学习是我们获得好的生活的一种途径和方法。我们学习,不是与别人攀比,而是自己主动学习。人们常会说,在走每一步的之前,先为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让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努力方向。随着时间慢慢地推进,我们会发现,当我们用自己所学到的东西将这一个个小目标实现的时候,一个个小小成就汇在一起之后便成就了一个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们从小开始接触教育,学习各种技艺,总是听到这样一句话,“现在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好的工作”。而好的工作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说到底,学习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生活的品质来自于我们储存的知识,吃穿住行都有讲究,这不是简单的模仿可以习得的,而需要我们不断地、高效率地学习。因此,为生活而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吃饱穿暖或为以后的好工作,更是为了以后人生的品质、深度与高度。不曾登上高峰,就领略不到“高处不胜寒”的壮观;不曾徜徉过大海,就欣赏不到一望无际的辽阔;不曾跨越过沙漠,就感受不到“大漠孤烟直”的悲壮。因此,“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我们应该摆脱安稳的现状,不满足于既定的人生,而是要学会打破“规则”,去看看世界,去体验自己未曾经历过的生活。生活是模仿不来的,是需要每个人去不断学习然后改进的,是不能被复制的,也是没有规律可循的。总之,为生活而学习,更是为自己而学习,是为更加丰盈多彩的生活去努力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