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与生活:实践生活化学习

语文与生活:实践生活化学习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活动,通过“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乐趣,收获知识,提升写作能力。培养学科“小先生”。我的班级里有10位特聘“小先生”,发放聘书,寒假通过网络开展教学。“小先生”自己联系学生来教,两个“小先生”为一组,五组“小先生”总共招了13名学员,他们通过钉钉群集体备课、分工。“小先生”还针对所教部分,出测试题,检测教学效果。做“小先生”既巩固知识、增进友谊,又

语文与生活:实践生活化学习

“活”与“死”相对,“活”教育是“死”教育的对头,“死”教育好比鱼儿离开水,草木离开土地和阳光,“死”教育拼时间、拼体力甚至拼财力,学生不关注生活也不关注社会,是一种不正常的教育。“死”教育之下“生产”出的“产品”只是应试的机器,思想呆板、狭隘,思维固守在狭小的范围内走不出来。不愿意改变现状的人,何谈创新?

爱因斯坦说:“当你为自己本身之外的事情而活,就是找到了人生的真谛。”我认为学生除了学习之外,能够更多地参与生活,做一些别的事情,让单调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才是最好的成长。

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体验活动,通过“生活化”的学习,体验乐趣,收获知识,提升写作能力

班级超市与“杯水行动”。我教学生赚自己的钱和自己赚钱。假如想去某个地方,目的地不算远,自己又有时间,可以选择步行,省下打车费,相当于赚了几元钱,称之为“赚自己的钱”。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生意。早晨上学匆忙忘记带水,某个小组就有卖的;中午放学赶上下雨,外出吃饭有困难,班里有卖面包火腿肠的;考条本和红油笔用完了,班里也有卖的。最有趣的是周同学用硬纸盒做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修理涂改带,每次5角,修不好不要钱——周大师”。

每个小组每周收入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组长把这笔费用积攒在一起,等到学习动力不足时,小组成员共进午餐。

“三八”妇女节的时候,学生用自己赚的钱合资为女教师买一本书,写上一段真情告白,特别有意义,这种赠书方式深受教师喜欢。

任我们班课的男教师只有两位,学生调侃说这叫“物以稀为贵”,等到过父亲节时我们一定精心选书。父亲节到了,学生真的送书给男教师。体育老师得到一本《复活》,他笑着对学生说:“怎么?我已经死过一回啦?”这时英语老师走进来跟体育老师调侃:“你已经成功复活,就知足吧,我得到的可是‘葬礼’(《穆斯林的葬礼》)哟!”学生这才意识到精心挑选的礼物惹出了笑话,调皮的学生对英语老师说:“你等着吧,明年父亲节一定让你‘复活’。”

母亲节前夕,学生去广场卖瓜子纯净水,去步行街人流密集的地方卖袜子,学生们用自己赚的钱为母亲、奶奶、姥姥买康乃馨,他们赚钱的方法在书本上是学不到的。

随后,我们班开展了“杯水行动”。即用当日赚来的钱为上课教师送一杯豆浆或一瓶水,也可以是一个水果或一个面包,学生在外包装上贴上漂亮的便利贴,写几句暖心的话,比如“老师,您辛苦了,感谢您!”“上完一节课,早已口干舌燥了吧,快喝口水润润嗓子。”有的学生写上温馨提示“老师,天还没有暖透,请您注意适当添加衣物。”学生真诚的行为令老师们非常感动,教历史的朱老师把学生写的每张便利贴都收藏起来,留作永久的纪念。

排练红楼小戏骨。学校每年开展班歌、班诗汇报活动,已经连续搞了9年,很难出新意。我决定不走寻常路,将班诗朗诵改为“红楼小戏骨”表演,一来避免重复和单调,二来促进学生阅读名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太难。剧本选定刘姥姥两次进大观园部分,两部分拼接起来表演。全班27名女生全部参加,另有2名男生一个扮演宝玉,一个扮演板儿。剧本、演员定下来,服装又成了问题,这么多套演出服,到哪里去借呢?在职高上班的家长帮忙在单位小剧团里借到一部分,学生征得家长同意后网购一部分,好不容易凑上了。有了服装,学生心里有了底,接下来安排角色。代同学和陈同学都想饰演王熙凤,从外表看,代同学更适合这个角色,陈同学因此一直闷闷不乐,饰演其他角色很不投入。

通过交流我得知陈同学一直有个演员梦,她还说将来要做导演。何不安排陈同学做导演组织排练“红楼小戏骨”呢?主意已定,我找陈同学商量,她怕自己做不好,我答应协助她排练。从四月初到五月末,陈同学带学生每周认真排练,临近演出的时候,大家到我家所住的小区进行最后的排练和验收。生活总是充满精彩,“红楼小戏骨”经过两个月准备、打磨,终于与大家见面,学生倾情演绎,一个个红楼人物活灵活现。

这份经历使我感悟到:人生旅途,无论走哪段路,始终保持热情和有趣,才能真正品尝到幸福的味道。(www.xing528.com)

培养学科“小先生”。陶行知先生在《普及现代生活教育之路》中提到教育普及的新法子“攻破先生关”,他认为小孩子最好的先生是前进的小孩,这些小孩被称作“小先生”。“小先生”不但负责教人,还要负责教找去教人。我的班级里有10位特聘“小先生”,发放聘书,寒假通过网络开展教学。“小先生”自己联系学生来教,两个“小先生”为一组,五组“小先生”总共招了13名学员,他们通过钉钉群集体备课、分工。

我以共同体交流的形式了解“小先生”的备课情况,帮助“小先生”解决教学上的困难;定期用电话分别与每位学员连线,了解他们的授课情况。经过调研,我最大的感触是“小先生”很会当先生。他们在讲课前先了解学情,关注学员心理,网上搜的题精选后再让学员做,自己讲不清楚的地方请外援帮助,他们还互相开展教研,集体备课,真正做到先学后教。“小先生”还针对所教部分,出测试题,检测教学效果。

“小先生”真正把数学弄懂弄通后再教学员,他们自己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开学后学年组织数学竞赛,我们班选出的5名代表均做过“小先生”,全部得获一、二、三等奖。

“小先生”在日记中记录了这次特殊的经历:

王馨然:做“小先生”这十几天,收获满满。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我需要弄清楚之后再教他们,我把数学又复习了一遍,很感谢学员们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和禹男上课不敢回答问题,有点害羞,他后来慢慢熟悉我的讲课方式,也能对答如流,他取得的进步很大。

我发现学员有在网上搜答案的现象,并没有生气,我耐心地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也知错能改。

我认为讲课要使用通俗易懂、简练的语言表述,用幽默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每次讲完题,我让学员再给我讲一遍,他们讲不明白的知识点,我就再教一遍,只有讲明白,才算真懂了。感谢老师为我们一次次开会、答疑,教我们许多好的教学方法,我们非常受益。

孟庆博:做“小先生”这段时间,我和李鹏配合非常默契。课前我们会选好合适的题,针对学员不会的地方进行讲解,发在群里的题,学员也能互教。我刚开始讲课时有些紧张,导致说话结巴,学员也能理解我,不笑话我。过了两天,我讲课也渐渐顺畅了。

做“小先生”既巩固知识、增进友谊,又锻炼了口才,我也体会到了老师的辛苦,做“小先生”让我受益匪浅。

方成乾:做学员的这些天,我从“小先生”那里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收获很大,感谢我的“小先生”在我没听懂或网络不好的时候,能耐心地重复讲解,直到我会为止。“小先生”经常留检测作业,我不会的题“小先生”并不急着讲,而是让我先思考一会。报名的时候,我没有想到能有这么多收获,我很激动、很开心。

礼记》中的《虽有嘉肴》篇,论点是“教学相长”,《尚书·兑命》说“教学半”,可见教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学科“小先生”的做法我会一直延续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