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设计出理论+实践的微课,助您成就学习效果

设计出理论+实践的微课,助您成就学习效果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好的实验型微课,是直观呈现过程的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相比于课本的文字描述、老师的语言表达,“实验型微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整体而言,“实验型微课”是“做得多,讲得少”。满足直观性要求的实验型微课才是合格的“实验型微课”。“实验型微课”区别于其他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满足实验探究的需求。

设计出理论+实践的微课,助您成就学习效果

1.实验型微课的内涵

众所周知,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实验是一种常见、基本、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课程改革以及新学科课程标准中,也明确列出了对学生学科实验能力的要求。通常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重现某个实验过程,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而总结实验性质和掌握实验规律的互动过程。

实验型微课是基于实验教学需求(引导、探究、操作、巩固等),由教师(或学生)根据科学原理,控制实验对象,使实验发生或再现的一类微课。它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实验现象和规律。

2.实验型微课的四大特点

刚才提到,“实验型微课”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自然现象、性质和规律。所以,一节好的“实验型微课”应该突出四个指标:直观呈现过程、满足探究需求、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语言表达规范。

(1)好的实验型微课,是直观呈现过程的

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相比于课本的文字描述、老师的语言表达,“实验型微课”的最大特点就是直观。它直接展示老师、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实验演示重在展示实验的过程与规范操作,需要让学生看得懂,并且能模仿操作。同时,它的呈现方式是逐步展示的,常用字幕或语音来提示关键步骤和总结性内容,确保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整体而言,“实验型微课”是“做得多,讲得少”。学生通过观看实验型微课,能得到直观、清晰的操作过程、技巧、现象和结果。满足直观性要求的实验型微课才是合格的“实验型微课”。演示的直观性更是学生思考、模仿、创新的基础。(www.xing528.com)

(2)好的实验型微课,是满足学生探究需求的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验的乐趣在于自己动手探究实验的过程。学生自己探究得出的结果远比靠死记硬背或老师直接告知得来的知识印象更为深刻。“实验型微课”区别于其他微课的特点之一就是满足实验探究的需求。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给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所以,“实验型微课”从内容设计上,会注重实验方法、过程等方面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锻炼。

(3)好的实验型微课,是以实验原理为基础的

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实验中,实验原理是学科实验的基础和支撑,对整个实验演示起指导性作用。我们制作一节好的“实验型微课”作为学习资源,不可能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撞,随心所欲操作实验并把过程录制下来就算了。“实验型微课”大多原理性较强,借助学科的原理为指导,按照一定的方法或步骤展开。相对应地,这些步骤通常都有内部的原理和逻辑。演示前必须进行精心的设计,避免拖泥带水,随意穿插。如果一个实验型微课没有实验原理或者科学依据支撑,就如同缺少主心骨,从而沦为一般的操作型教学视频而已。

(4)好的实验型微课,是严谨与幽默相互平衡的

“实验型微课”都有规范的语言表述。因为每个学科的实验过程都有其对应的实验现象描述语言和规范的操作动作。因此,在学科演示的过程中,措辞表达、操作步骤等都必须规范。这种特点也有利于在演示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演示操作素养。一板一眼的“实验型微课”虽然规范,却会缺少一点趣味性。都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在整体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教师可以适当地添加有趣的元素,就能让微课兼具规范严谨与幽默生动,何乐而不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