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内功:正念观察慈爱理解接纳学生

教师内功:正念观察慈爱理解接纳学生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教师的内功境界很高时,教师所拥有的外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而当教师的内功有所欠缺时,就会影响到外功的发挥。正念观察、慈爱悲悯与理解接纳三种能力在教师的教育中非常重要,姑且称为教师的“三大内功”,这三种内功都需要教师长期修炼才能逐渐提升。

教师内功:正念观察慈爱理解接纳学生

世界如其所是

我们要做的是

按其本来的面目去看它

你就会从中感受到一种巨大的慈悲

在武侠小说中,真正的武林高手都是具有深厚内功的,当内功练到登峰造极的时候,外功也就手到擒来。一片树叶、一根枯枝都可以化为利器。如果把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方法和技巧说成是“外功”的话,那么,教师个人的人格、情感与修养就是“内功”。当教师的内功境界很高时,教师所拥有的外功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而当教师的内功有所欠缺时,就会影响到外功的发挥。

正念观察、慈爱悲悯与理解接纳三种能力在教师的教育中非常重要,姑且称为教师的“三大内功”,这三种内功都需要教师长期修炼才能逐渐提升。如果具备了这三大内功,教师的教育能力和对学生的影响力就会达到更高的境界。

第一大内功:正念观察

“正念”的英语单词为“mindfulness”,从词根上理解就是“全身心地存在”。它并不是指以一种固定的或者是某种所谓正确的态度去观察他人或事物,而是指一种客观的、中立的、不偏不倚地看待事物与他人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地刻上过去的烙印,带着各自的局限性和狭隘性,这种有限性就会成为一个人看待世界的障碍,使个人无法全身心地融入当下、活于当下,而是部分活于过去,部分活于未来,还有部分被当下其他的烦心事所占据,那么,个人的身心实际上是分裂的,内心是破碎而不和谐统一的。这种不“全然”的状态会影响我们当下生命的体验,也无法让我们与世界上的他人或事物建立更加全面而深刻的联系。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把个人的偏见投射到看待学生的态度中,这就会导致误解和扭曲学生的某些想法和行为,无法以学生本来的样子去看待学生。当然绝对的中立和客观是不可能的,但是在对待每一个学生时,最好尽量放下自我,从个人的、有限的体验“洞穴”中走出来,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生命体验,以学生本来的面目去看待学生,而不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去衡量学生的言行,这样才能真正地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当教师能够以这种“正念”的方式看待学生时,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和自由发展,学生才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去生活和成长。教师看待学生的眼光就像是一面镜子,只有当教师这面心灵的镜子保持干净,不会被个人过去的悲伤、痛苦等经历所扭曲时,学生才能从中看见更加真实而完整的自己。

第二大内功:慈爱悲悯

“慈”是指把快乐带给他人。在教育中,“慈”是指教师善于把快乐带给学生,用自己积极快乐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热情影响和感染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陪伴下感到非常快乐,那么,学生也就会慢慢养成快乐的性格,成为快乐的人。(www.xing528.com)

“爱”是教育产生的基础,每个教师爱学生的能力是不同的,有强有弱,教师要提升自己接受爱和表达爱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够爱自己、爱人生、爱世界、爱人类,那么,教师就能够更好地爱学生。爱学生的行为并不会无缘无故地发生,它源自教师心灵之中充足的爱的能量和情感。

“悲”是指把他人心灵的痛苦和烦恼带走。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烦恼和困难,教师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不仅要以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指明方向,同时在学生遇到挫折、失败受伤时能够帮学生疗伤,把烦恼和痛苦从学生的心中带走,把学生从悲伤的困境中拯救出来,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继续轻松前行。

“悯”是指对他人心灵所处的困苦情境的感同身受。如果学生内心的悲伤有人能够感同身受,那么,这种痛苦就变得可以忍受。但这对教师自身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挑战,教师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心灵向学生的悲伤打开,让学生的痛苦流入自己心中,并愿意与学生一起去共同承受,这有时会激发教师自身很多痛苦的记忆,所以需要有无私的爱心与巨大的勇气才能做到。

曾经有一个视频,一位美国士兵在战争中被俘,每天被迫做繁重的工作,累得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在他的身边坐着另一位被关押的当地妇女,他向她寻求帮助,但这位妇女因害怕被惩罚而不敢去帮助他。直到晚上,这位妇女伸手握住了士兵的手,就是这么短暂的一握,彻底地改变了这位美国士兵的后半生和世界观。本来他在战争中已经失去了信仰,不再相信世上有善良和美好的存在,就在他最痛苦绝望的时候,有人向他伸出了“慈悲”的手,愿意去同情和关爱他的生命处境,使他重新看到了爱、善良和人性的美好,重新点燃了他的信心和希望。这件事给了他活下去的勇气和力量,最终帮助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让他能够熬到战争结束并被释放回国。回国之后,他用他的后半生到处募集资金,然后帮助当地的居民。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慈悲的巨大力量,它给人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让人看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希望,让人从憎恨、绝望和悲观中恢复过来。

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加需要拥有一颗慈爱悲悯之心去面对学生,传递给学生真、善、美的信念,去帮助学生从痛苦、憎恨和悲伤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接纳和理解这个世界,拥有成为一个优秀、善良、美好个人的信心和力量。所以,当教师对学生讲很多话,采取了很多的措施都无效时,可以再试试怀着慈爱悲悯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相信每个学生都渴望被慈爱地对待,只要教师能够真正做到慈爱悲悯而不带有其他目的,并且能够坚持足够长的时间,相信最终有一天,学生会被感化并重新拥有温暖而敏感的人性。

第三大内功:理解接纳

“理解”是个人与世界建立联系的通道,理解就是一种爱的行为。每个人都渴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并从中获得认同感、归属感和价值感。当一个人不被他人理解时,就会感到孤独与虚无,会产生无意义感和无存在感。因此,理解一个人就是赋予他成为一个社会正常人的权利和尊严,接纳他为普通人类的一员。每个学生都渴望教师能够理解他,由此他才可以感受到自身的存在。特别是当学生的心灵处于压抑,心情处于苦闷时,更加希望教师能够理解自己,一旦教师能够理解学生的痛苦,就有机会帮助学生把痛苦宣泄出来,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痛苦是正常且普遍存在的,这就能很大程度地缓解学生的痛苦。自体心理学理论创始人科胡特说:“理解,唯有理解才能促进人的成长。”

“接纳”是一个人成长的土壤,就像种子必须被土地接纳才能发芽一样。接纳我们喜欢的人或东西是非常惬意的,但是要接纳我们不喜欢的人或者事物就会非常困难。同时,接纳一个人身上值得欣赏的品质和行为也是非常容易的,但是要接纳一个完整的人,包括他的所有情感和行为就会非常困难,我们的心灵会异常排斥和自己不一致的东西。比如有些学生很讨教师喜欢,在他们身上有许多教师认同和推崇的品质,跟他们相处就会非常愉悦;但是对于某些学生,教师却很难接受,他们的言行让教师感到伤心,甚至有时会让教师感到异常愤怒,因为他们的行为颠覆了教师的信念和价值观,让教师的心情变得非常糟糕。即使是教师喜欢的学生,他们身上也总有一些教师无法接纳的品质,教师非常渴望通过自己的影响力,让学生都变成教师喜欢的样子,而结果往往会让教师沮丧与失望。教师总认为改造学生就是自己的职责所在,担心如果接纳了学生身上所有的品质与行为,学生就不会成长。但教师更要理解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学生也并非一定要活成教师希望的样子,教师个人的主观意愿也可能会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枷锁。教师越是按照自己的希望去塑造学生,越会遭到学生的抵抗,结果弄得筋疲力尽,两败俱伤。而最终教师要理解,只有当自己能够接纳和欣赏学生时,学生才会开始有信心和动力去思考如何成为更加优秀的自己。因此,提升教师对学生的接纳度,是教师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基础。

以上这三大内功,每个教师都不同程度地拥有,但依然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自我修炼的道路,当内功越来越深厚,教师就能够看到更宽广的世界,拥有更强大的滋养、关爱学生的能力,能更加客观、中立、准确地看待学生,能更加理解和接纳不同类型的学生,那么,教师自然也就拥有了更高水平的教育力量,从而帮助学生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