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阳原毛毛匠传承历史-人类故乡美丽阳原

阳原毛毛匠传承历史-人类故乡美丽阳原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的阳原“毛毛匠”先后进入当地国营或集体办毛皮企业,大多数人成了当地毛皮企业的领导干部或技术骨干。新中国成立初期,设在张家口的华北军需处皮毛厂2000多职工中阳原“毛毛匠”就占半数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阳原“毛毛匠”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全县毛皮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

阳原毛毛匠传承历史-人类故乡美丽阳原

历史记录了人类利用动物毛皮的全部过程,也同步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精湛、享有盛誉的阳原“毛毛匠”。

甲骨文及其他文献记载,我国商代就有皮革、制裘等各种手工艺人存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毛毛匠”的成熟时期。《考工记》是春秋战国时期有关手工生产的科学技术文献,也是手工制度和技术规范的汇集。其中,记载的“攻皮之工”已含有函、鲍、img、韦、裘五个工种。

阳原县地处汉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交会之处,是我国最早有建制的区域,这里不仅有丰富的动物毛皮资源和独特的地域优势,而且有悠久的毛皮加工历史。所以,这一时期尽管没有发现关于阳原“毛毛匠”的文字记载,但可以推断出当时阳原“毛毛匠”肯定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公元前302年,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公元前295年,武灵王封长子章为赵代安阳君,负责管辖古代地。胡服骑射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代地毛皮产业的发展,阳原“毛毛匠”精湛的技艺又为代地胡服骑射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

公元前119年,一代战神霍去病汉武帝之命,从代郡出兵,率五万多东路军将士征讨匈奴,他们身着阳原“毛毛匠”亲手缝制的毛皮战袍,深入大漠两千多里,直达瀚海方凯旋收兵。从此,阳原“毛毛匠”的技艺便随着霍去病的英名而扬名于四海

北魏太和二年(478年)与太和三年(479年)初春,孝文帝拓拔元宏与太皇太后身着轻裘,先后两次从帝都大同到阳原温泉行宫沐浴。期间,孝文帝接见了蠕蠕国使臣比拔,并把其朝贡的产于蒙古高原的珍贵毛皮,交由阳原“毛毛匠”为宫廷制作裘衣。

元代,朝廷在弘州设立了隶属工部的“弘州人匠提举司”以及所属专门为朝廷生产毛织品的“纳克实局”“毛缎局”;还设立了隶属徽政院和储政院的专门为宫廷后妃制作衣服的“弘州衣锦局”。设立了提举、同提举、副提举、照略案牍及纳失毛段二局和院长。其时“收天下童男童女及工匠,置局弘州。既而得西域织金绮纹工三百余户,及汴京毛褐工三百户,皆分隶弘州”(见《元史·镇海传》)。“中统二年(1261年)三月,徙弘州锦工绣女于京师”(见《元史·本纪》)。“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七月,弘州匠官以犬兔毛制如西锦者以献,授匠官知弘州”(见《元史·世祖纪七》)。可见,元代是阳原“毛毛匠”规模化发展的鼎盛时期,阳原大地呈现出数千户工匠从事毛皮加工、毛纺生产和宫廷制衣的恢宏场面。

清末民初时期,阳原“毛毛匠”涌入张家口谋生创业,成就了北方皮都张家口的辉煌,也成就了中国毛皮产业这一时期的繁荣。张家口历任“张垣皮毛公会”“皮裘同业公会”的理事长、会长大都是阳原人。当时,张家口有字号的大型皮坊有48家,其中阳原人开办的皮坊就达30多家。有关资料显示,在当时张家口从事毛皮业的3万多“毛毛匠”中,一大半是阳原人。

元朝廷对献衣者颁奖授官

民国年间阳原“毛毛匠”作坊

“张库大道”开通后,阳原县有1万多人远离故土,背井离乡到乌兰巴托和俄罗斯恰克图一带谋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毛毛匠”。这些人逐步在乌兰巴托定居下来,并大多集中在一条街上,形成了著名的“阳原街”,阳原县成了全国闻名的“旅蒙侨乡”。

裘皮缝制车间(www.xing528.com)

民国后期,张库大道停用。阳原“毛毛匠”向北京、天津等地延伸发展,并在京津各地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在北京,阳原“毛毛匠”把张家口精湛的“东口刀法”带入京城。当时北京有字号的大型皮坊中阳原人开办的就有20多家。

在天津,享有盛誉的毛皮作坊“大丰泰”,就是阳原人开办的,位于山西路著名的“毛毛匠四合院小楼”住有l00多户毛皮匠人,其中90%是阳原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原在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的阳原“毛毛匠”先后进入当地国营或集体办毛皮企业,大多数人成了当地毛皮企业的领导干部或技术骨干。各地皮毛厂的厂级领导几乎都有阳原人。新中国成立初期,设在张家口的华北军需处皮毛厂2000多职工中阳原“毛毛匠”就占半数以上。

身在外地的阳原籍“毛毛匠”情系家乡,关心阳原毛皮产业的发展,为家乡毛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原料、技术、销售等方面的服务。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因种种原因被遣返回原籍的“毛毛匠”,为阳原毛皮产业不仅增添了技术力量、业务骨干和管理人才,而且带来了信息和资源。他们一人带一厂,一厂带一片,进一步促进了当地毛皮产业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末,阳原县毛皮企业达到200多个。

改革开放以来,阳原“毛毛匠”有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全县毛皮产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如今,阳原县拥有500余家毛皮生产企业,1500多家生产加工厂,注册商标200余个,从业人员达5万多人。每年加工各种裘皮10万余件,销售各种裘皮、皮衣20万余件,年产值突破20多亿元。每年加工毛皮碎料l000多吨,占全国碎料加工总量的80%以上。“碎皮缝整”“整皮碎用”以及“穿网编制”特色工艺,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被誉为“中国毛皮碎料加工基地”特色区域称号。

阳原“毛毛匠”放眼全国谋发展,在北京、张家口、辛集、肃宁、大营、浙江、海宁、深圳香港等地都组建了自己的企业,有的把业点建到了俄罗斯的莫斯科

缝制裘皮

裘皮商在验货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县打拼出了30多家在国内外颇有名气的大型毛皮出口企业,其中有自营出口权的公司已达23家,年出口创汇2000多万美元,产品远销欧美韩日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如今,阳原已成为全国唯一、世界最大的毛皮碎料加工基地和京西北地区最大的毛皮集散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