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实证研究

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实证研究

时间:2023-10-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较于由外在的社区动员而引发的救援行动,这种由社区内部认同而转化成的救援行动更具有团结性、稳定性、不断扩展性与可持续性等特征,有益于在社区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居民个体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行为对自己、家庭及邻里带来积极变化。[69]居民自主参与社区应急管理或讨论灾害问题和风险,并确定解决方案。政府机构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鼓励和授权社区主导相关应急管理或救援行动。

居民参与社区应急管理:实证研究

对社区范围内公共事务所进行的治理,是在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多元化主体参与下的社区治理,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依靠社会力量,利用社会资源的协调合作。社区治理的目标在于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强化社区功能,完善社区服务,解决社区问题,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社区应急管理必须以社区居民为依托,吸引广大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卫生、治安、环境文化和组织的建设,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并具有综合性、独特性、长期性和群众性的特点。

在社区应急管理领域陈文玲、原珂(2016)认为社区居民对参与社区应急救援的意识较弱,也缺乏对应急自救和互救技能的训练,主体参与性有待提升。问题的解决还需从居民内在的动力机制以及外部的社会支持两个方面做出努力。从居民内在的动力机制来看,引导和帮助社区居民重塑共同体意识,将社区居民个体利益与社区共同利益紧密结合,社区居民在共同目标和利益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社区特有的集中、聚合、凝结的合力。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到社区公共事务的服务,有利于形成“主人翁”意识,将传统家庭的“家园归属感”和所属单位的“集体福利感”扩展到现代社区范畴。相较于由外在的社区动员而引发的救援行动,这种由社区内部认同而转化成的救援行动更具有团结性、稳定性、不断扩展性与可持续性等特征,有益于在社区范围内形成良性循环的社区应急救援体系。使社区成为一个生活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文化共同体。[63]从社会支持视角,在政府和基层社区建设政策领导下培育弹性社区。所谓弹性社区(the resilient community),又称“有恢复力的社区”“抗逆社区”“有复原力的社区”,指社区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具备应对各种变化及危机的自组织自适应和自我恢复能力。[64]弹性社区有以下三点特征:

第一是稳定性。以盖斯(D.E.Geis)为代表,指出弹性社区能够吸收危险影响而不改变其基本功能和结构。[65]

第二是可恢复性。以布列敦(M.Breton)、佩顿和约翰斯顿(D.Paton & D.Johnston)为代表,强调弹性社区从灾害影响和压力中恢复到原有状态的速度和能力。[66](www.xing528.com)

第三是可转变性。以洛佩兹-马雷罗(T.Lopez-Marrero)、钱德拉(A.Chandra)等[67]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社区维持一个创建和重建过程的能力,从而使自身不仅有效回应逆境,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能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功能,从而“向前跃进”到一个新的状态。[68]

目前,对于提升社区在公共安全领域,如自然灾害气候变化、重大安全事故、恐怖袭击、流行疾病、卫生健康、资源枯竭等多个方面的应对能力,弹性社区是人类适应风险社会的基本单元。基于我国社区发展现状而言,建构社区弹性能力的重点在于“系统结构和政策体系的弹性”。从社区应急救援运转的现实来看,系统结构的弹性体现在国家、市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功能作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纵向关系和不同政府部门(如应急管理部门与政府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关系上的弹性。同时,涉及每一个主体层面,居民、社区和政府机构。居民个体的应急意识和应急行为对自己、家庭及邻里带来积极变化。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提出“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69]居民自主参与社区应急管理或讨论灾害问题和风险,并确定解决方案。政府机构通过宏观政策指导、鼓励和授权社区主导相关应急管理或救援行动。政策体系的弹性主要表现为应急预案与救援机制的弹性。[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