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参与研究: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

社区参与研究: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基于以上原因,本次调查将从学校社区参与入手,明确学校就是社区,以此探讨大学生学校社区参与态度与参与行为。

社区参与研究:居民与大学生社区意识

第二节 社区参与态度研究

一、态度的构成成分

态度是针对某种环境下某一问题的持久倾向性,这种倾向可以通过对问题的思考方式、感觉方式和行为方式反应出来。西方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关于态度的定义被视为经典定义。他认为,“态度是这样一种心理的、神经的准备状态,它由经验予以体制化,并对个人心理的所有反映过程起指导性的或动力性的影响作用”。Olson和Zanna于1993年对态度的定义界定为,个体对事情的反应方式,这种积极或消极的反应是可以进行评价的,它通常体现在个体的信念、感觉或者行为倾向中。Tesser等1995年指出,态度是我们对现实社会世界所有方面的评价,包括我们对问题、观点、他人、社会团体、物品等的满意或不满意的反应。虽然目前社会心理学家对态度概念的理解并未取得一致,但绝大多数人都同意Baron于1988年提到的态度——ABC模型,认为态度包含情感(Affective)、行为(behavior)、认知(cognitive)三种成分。情感成分包含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情绪与情感,也就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一种内心体验,如喜欢——厌恶、尊敬——轻视、热爱——仇恨、同情——冷漠等。行为成分指的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应倾向,而不是真正的行为。态度的行为成分是对行为的一种准备状态,准备对态度对象作出某种反应,它不是行动本身,而是作出行动之前的思想倾向。认知成分则规定了态度的对象,是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想法,是带有好坏的评价与意义的叙述成分,叙述的内容包括个人了解的事实、掌握的知识以及持有的信念等。

二、社区参与态度现状

目前,关于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研究比较少,Jana2003年的研究发现,居民对于社区内公用物的行为取决于大多数人对社区内公共事物的参与态度。Doxey1975年的研究指出,随着旅游者数量的增多和旅游胜地的不断发展,参与到社区旅游当中的居民对旅游者态度的发展是从欣喜——冷漠——讨厌——对抗。Dogan2001年的研究发现,居民的旅游感知对旅游发展态度有影响。Eadington1998年的研究表明,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态度依赖于旅游所产生的这些变化是否提高或降低了其在社区内的参与程度。现有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居民参与社区旅游的内容方面。

三、大学学校社区参与态度研究

社区参与态度是社区参与行为的准备阶段,也是社区参与行为的重要环节。主体参与态度的肯定还是否定、积极还是消极,会直接影响其最终社区参与行为的选择,积极的社区参与态度是社区参与行为的强大动力。关于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状况,学术界存在着两类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是认为当代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积极,大学生的社区参与态度“高涨”,尤其90年代中国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社区参与意识,社区参与意识不断增强。二是认为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区参与态度消极,青年学生对社区参与表示出某种疏离感,青年学生参与行为没有内化为长期自觉的行为,更多的是依赖高校共青团的力量,缺乏自主参与意识,参与意识较低,并将直接导致青年学生社区不参与的发生。

戈玲2000年调查发现,72.7%的青年大学生明确表示非常乐意或乐意参与学校选举活动,从而说明他们有相对强烈的参与意识。史仕羽2007年采用了问卷调查法考察了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状况。结果发现,有64%的学生能积极参加文化节,30%的学生能积极参与业余清洁队活动,15%的学生最愿意参加志愿者活动,7%的学生最愿意参加教学评估活动,还有20%的学生愿意参加其他类的活动。高潮2010年调查结果显示,有67.3%的学生认为应该积极参与学校政治活动,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学校政治参与意愿强烈、态度积极,有很高的学校政治参与热情,还有18.1%的大学生表示尽可能少参与,有3%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参与,“参与冷漠”情绪较为明显,少数大学生对参与学校政治采取冷淡、漠视和不介入的态度。

为什么不同学者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研究结果呢?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对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和行为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不一致所造成的,有些倾向于社团参与、有些倾向于政治参与、还有些概念比较模糊;二是由于不少学者并没有进行大学生社区参与意识状况的实证研究,仅仅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测和他人的研究进行主观判断与推论;三是由于不少学者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大学生学校社区参与意识与行为。基于以上原因,本次调查将从学校社区参与入手,明确学校就是社区,以此探讨大学生学校社区参与态度与参与行为。

四、居民社区参与态度分析

1.社区参与态度得分描述统计结果

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均分见图7-8。图7-8结果表明,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均分均高于理论均值3分,说明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是积极的、对社区参与意义是认同的、社区参与意愿比较高、社区活动的喜好和社区活动的关注程度较高。进一步的单样本差异检验结果表明,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均分均与理论均值3分差异显著(p<0.001)。

img65

图7-8 居民社区参与均分

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均分的配对样本检验发现,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均分显著高于社区活动的关注与社区活动的喜好均分,t(417)=8.539,p<0.001,t(417)=9.764,p<0.001;社区参与意愿均分显著高于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均分,t(417)=3.869,p<0.001,t(417)=3.703,p<0.001。

2.不同性别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性别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进行独立样本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7-7。表中结果表明,女性居民在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上均分高于男性居民,但差异不显著。

表7-7 不同性别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img66

3.不同社区类型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社区类型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如表7-8。表中结果表明,不同社区类型居民在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得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社区星级类型的划分并不影响居民社区参与的态度。

表7-8 不同社区类型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img67

4.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进行比较,结果见图7-9。图7-9的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均高于理论值3分,并随年龄的增长,居民社区参与态度逐渐上升,呈线性发展趋势。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存在显著差异,F(4,413)=17.445,p<0.001。Tukey事后检验发现,在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上,50岁以上、41~50岁和31~40岁社区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和18~30岁社区居民(p<0.05)。

img68

图7-9 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比较(www.xing528.com)

对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差异显著。如表7-9,社区活动的喜好差异不显著。Tukey事后检验发现,在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上,50岁以上、41~50岁和31~40岁社区居民的参与意义的认同显著高于18岁以下社区居民(p<0.05),50岁以上社区居民参与意义的认同显著高于18~30岁社区居民(p<0.05);在社区参与意愿上,50岁以上、41~50岁和31~40岁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社区居民(p<0.05);在社区参与的关注上,50岁以上、41~50岁和31~40岁社区居民参与的关注均显著高于18岁以下社区居民(p<0.05);50岁以上居民的社区参与关注显著高于18~30岁社区居民(p<0.05);其他两两年龄段居民社区意义和社区进步价值认同差异不显著(p>0.05)。

表7-9 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img69

5.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对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进行比较,结果见图7-10。图7-10的结果表明,不同居住时间居民参与态度总均分均高于理论值3分,并随年龄的增长,居民社区参与态度逐渐上升,呈线性发展趋势。进一步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存在差异显著,F(3,414)=10.719,p< 0.001。Tukey事后检验发现,在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上,居住10年以上、6~10年和2~5年居民的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均显著高于1年以内社区居民(p<0.05)。

img70

图7-10 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总均分比较

对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对社区活动的关注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和社区参与意愿差异显著。如表7-10,社区活动的喜好和关注差异不显著。Tukey事后检验发现,在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上,居住10年以上社区居民的参与意义的认同显著高于1年以内的社区居民(p<0.05);在社区参与意愿上,居住10年以上和6~10年居民的参与意愿均显著高于1年以内的社区居民(p<0.05)。

表7-10 不同居住时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差异比较

img71

6.青年居民与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比较

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参与意义、参与意愿、活动喜好、活动关注均分见图7-11。图7-11结果表明,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参与意义、参与意愿、活动喜好、活动关注的均分均显著高于理论均值3分(ps<0.001),说明大学生对社区参与态度是积极的。

img72

图7-11 大学生社区参与态度均分

大学生社区参与意义、参与意愿、活动喜好、活动关注均分的配对样本检验发现,大学生参与意义均分显著高于活动喜好和活动关注均分,t(63)=2.598,p<0.05; t(63)=2.65,p<0.05,说明大学生更注重社区参与对自己的意义。

大学生与青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参与意义、参与意愿、活动喜好、活动关注的均分进行独立样本的差异检验,结果如表7-11。表中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参与意义、参与意愿、活动关注上均分均高于青年居民,差异显著。

表7-11 大学生与青年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比较

img73

四、分析与讨论

1.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总体特征

研究结果发现,整体上,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态度趋向积极。社区居民的参与态度在各个因素上表现出不平衡状况: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高于社区参与意愿,社区参与意愿高于社区活动的关注,社区活动的关注高于社区活动的喜好。这表明,居民意识到社区参与的特殊作用,对社区参与意义的认识程度逐步提高,并且具有较强烈的参与愿望,但是不少居民的参与观念仍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将社区活动视为政府、街道和居委会的事,因此在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和社区活动的喜好上的得分相对比较低。随着住房商品化的改革,居民在社区里不仅是具有行政属性的户籍居民,也是拥有房屋私人物品的业主,社区公共事务涉及到居民的公共利益越来越多,居民对于社区的依赖性也在逐渐提高。社区居民不再是消极被动地等待分配任务,他们也会自发地组织一些活动去解决社区内的一些问题,因此社区居民对于参与社区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态度的人口学特征

在对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社区活动的喜好、社区活动的关注进行研究时也发现,不同年龄居民社区参与意义的认同、社区参与意愿、对社区活动的关注差异显著,年龄较大的居民对社区活动的参与态度也较积极。

研究也发现,居住时间的长短也会影响城市居民社区参与的态度。虽然态度是人们在后天的社会生活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是通过接受周围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影响逐渐形成的对其他事物(人)的一定观点和看法,但是态度又包含了相当大的经验成分,居住时间长的居民会从各个方面获得社区参与的信息,而这些积累的信息会逐渐形成他们对于社区参与的态度。生活在社区中的居民对于社区参与是有亲身体验的,在社区中居住的时间越长,对社区内的事务就越了解,对于社区的认识也越多,对其社区参与的态度也就越好。

大学生社区参与的态度比青年居民积极,尤其大学生在社区参与态度总均分、参与意义、参与意愿、活动关注上均分均显著高于青年居民。大学生对社区参与的活动、参与次数、参与主动性、参与社区活动身份都存在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能够多角度地认识社区参与的根本原因与必要性,在情感上对学校社区参与持积极态度,绝大部分大学生的参与意愿强烈。居民和大学生是社区参与的主体,社区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居民社区参与度的高低与社区发展的程度密切相关。因此,在微观层面上,从居民和大学生社区参与的关注、意义与意愿就能直接反映出居民和大学生的社区参与态度,进而间接推导社区发展状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